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1.22W

《刺蝟的優雅》小說以巴黎高檔住宅區一棟公寓為背景,以看門人勒妮自述和少女帕洛瑪日記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生存境遇的思考,體現了作者對生命意義和藝術真諦的探尋。 一個外表粗陋的看門人,實則是有著高貴的心靈和文化品味,情感豐富,如刺蝟般優雅。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

《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一】

《刺蝟的優雅》內容簡介:

一個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國會議員,聰明得可以說是天才. 即便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卻著實厭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虛偽與空虛,被老愛大驚小怪的媽媽誤認為精神異常。面對荒謬的外在世界,她為自己訂了個人生目標──在十三歲生日當天自殺,並放火燒了父母的豪宅……一個是人見人不愛的門房, 在住滿達官顯貴、菁英分子的高階公寓,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裝醜、耍粗俗,這是她每天必須謹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一少一老的奇異邂逅,她們如何蛻變、重生……

刺蝟的優雅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沒想到讀到最後會飽含淚水。這是帶來的唯一一本中文的小說,應該是潛意識中意料到它值得。這本書常常寫到永恆和片刻,永遠和曾經,而其實它們是交織在一起的,那些永恆的東西已經存在於昨日的時光中,在片刻之間,去感受到這樣的片刻,便是美的享受。於是,美好的片刻既是永恆。勒妮最後的死很戲劇化,很美,她在離開的時候,遇上一個人......

刺蝟的優雅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我知道很多人看完標題就想用西紅柿和粉拳招呼我,認為我心懷鬼胎,涉嫌拿人開涮。但我想說的是,和平和對話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在討論一本如此優雅的書籍的同時,卻使用暴力對付一個評論者,這和優雅本身是不相容的。讓我再次重申一下:我認為,《刺蝟的優雅》是一本文藝女青年必讀書。 理由之一: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標準配置的文藝女......

《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二】

《刺蝟的優雅》中,門房荷尼和十二歲的天才兒童芭洛瑪的敘述,加上一棟巴黎左岸的高階公寓,構成了作者妙莉葉?芭貝里書寫孤獨的場景。故事第一章第一節《散播慾望者》以馬克思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帶出了一個國小畢業、出生於低下階層的門房-荷尼的祕密。

為什麼一個門房會說出馬克思的著作呢?讀者從故事的第二節〈藝術之神奇〉中可以看出,門房被那些住在高階公寓的中產階層(甚至是我們)想象為態度不雅,成天看電視,煮一些氣味濃烈的食物,身邊有一個肥貓呼呼大睡的形象。於是,做了這棟公寓二十七年門房的荷尼為了符合這些中產階層的想象,刻意把自己包裝為這樣一個具有"典型形象"的門房。

然而荷尼的內心,其實是一位會為《魂斷威尼斯》而感動莫名,懂得欣賞小津安二郎電影每一個細節,閒時思考胡塞爾與康德,喜歡文學與靜物畫,內心充滿種種細膩情感的人。這就是對旁人諸多防備,外表一個刺蝟的門房荷尼,其內心的優雅之處。

故事的另一條主線是高階公寓的其中一位住客-十二歲的天才兒童芭洛瑪。她不滿家人的`虛偽,認為生命、世界都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決定在十三歲生日當天燒燬自己的家,然後自殺。可是在十三歲來臨之前,她在老師與父母面前都扮演一個聰明而奇怪的小孩子的形象,而且寫兩本日記簿-"世界動態日記"和"深刻思考"。

一個本是博學多才的女性,一個本是對世界諸多批判的天才兒童,為甚麼要選擇隱藏自己,並刻意令自己符合其它人的想象呢?這就是這本書其中一個有趣的設定。一般在書寫工業社會人的異化、或階級對立的作品中,主角的處境往往會被描繪為單向地被充滿偏見、權力架構分明的社會壓迫,並無力反抗的慘況。然而這本書卻不是如此。

荷尼和芭洛瑪雖然生活在充滿偏見的地方,但她們並沒有完全失去自己的能動性,反而將藝術,包括文學、哲學、美學、音樂等,作為自己的武器,並自願選擇披上一層保護色,透過內心獨白冷然地嘲笑、批判這個塵俗世界,和當中種種虛偽、造作的人。所以越仔細窺探荷尼與芭洛瑪細膩的內心,越明白她們與世界的空隙,及藝術對她們的意義。她們處境的孤獨與她們內心的煩喧,交錯出種種藝術與現實的對話。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除了某些具有深意的情節安排外,作者藉著故事人物對社會架構、文學、美學、歷史等各種藝術、美麗事物的評論,也引人入勝。作者自己在一個訪問中也說,有些讀者喜歡哲學的部分勝於情感的部分,令她十分驚喜。這就是歐洲作者的深刻之處,因為讀者看一本書的時候,其實正是看著一個作家思考的軌跡。

《刺蝟的優雅》讀書筆記【三】

讀完了《刺蝟的優雅》,就逼著自己寫個讀後感,可幾次抬筆,幾次又放下,不知道寫什麼,但還跟自己死磕,覺得你這麼久除了教課書以為沒讀別的啥書,這回好不容易讀了本,不該寫點什麼嗎?可能是自己的感觸變遲鈍了,可能是概括能力退化了,最終總結不出個所以然,我覺得自己讀個什麼都想挖掘出箇中心思想的毛病多半是從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語文課裡落下的。

可事實確實是我特別容易“無感”。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當下可能某些片段會引起我輕微的共鳴,但整體結束後,卻似乎沒產生多強的迴響,沒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只求不要有“我的時間真是浪費了”的感覺就好。我覺得自己一味逼自己總結,是為了說服自己,我花時間讀了這書是有收穫的,我讀的過程中是有思考的。但事實不一定是這樣。我期待著翻開的每一本書都給我醍醐灌頂之感,將我的精神層次瞬間提升,這很功利,也不現實。所以轉念一想,產生“無感”也實屬正常。有那麼幾個視角讓我覺著新鮮,有那麼一兩個片段讓我感動,都算是收穫了。藝術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大部分人的作用,也只是為大腦提供緩衝罷了。

這本書我讀的很快,一小篇一小篇的結構,讀起來很輕鬆,節奏很好。有些許片段讓我覺得挺有意思。

其中富人家的小女孩帕洛瑪,厭惡資產階級父母和姐姐的可恥的空虛,以及腐朽的階級觀念。她的存在就是以強烈的形式打擊他們,做堅硬的抵抗。卻因圍棋而受到啟迪,改變自己的信條。“對於國際象棋,必須滅掉別人才能取勝,對於圍棋,必須構建才能謀得生存。這是一個平衡的微妙遊戲,一方面得到利益,另一方面卻不要打垮對手。歸根結底,生與死只是構建的好與壞的結果。於是,我將停止打垮,摧毀,我會開始構建。”

對於推門與滑門的美學比較也讓我覺得耳目一新。書中說“沒有什麼比開啟一扇門更醜陋的了。如果在這個門所在的房間看的話,這扇門像極了一條斷裂帶,或又像是外省的破壞空間整體感的障礙物。如果在隔壁房間裡看的話,這扇門便像是形成了一個窪地。滑門,避免了障礙,美化了空間,不僅沒有改變空間的平衡,而且使空間發生了變形。當滑門被拉開時,兩個空間相互溝通,互不冒犯當滑門被關上時,每個空間又恢復完整。此種分割和匯聚都無需僭越。”讀這段的時候,讓我產生一種感受,我彷彿看到開門的那個剎那,我的臉、發,我面前的空間與身後的空間,都呈現出類似被黑洞吸入時的拉伸扭曲感。

其他還有些片段也給我留下了特殊的印象。病重的呂西安選擇在電影院與妻子勒尼共同欣賞一部電影來做最後的告別,為了讓他們最後的共同記憶停留在幸福的感覺中。勒尼在拜訪小津先生家使用洗手間的片段也非常詼諧,在崇拜的人的面前,反覆措辭,只為優雅的表達對洗手間所在的詢問,方便後慎重的選擇沖水量,被沖水按鈕所啟動的《安魂曲》嚇得不知所措,以為自己弄壞了小津先生家的洗手間。

但中文譯本還是不可避免的在字句上讓人覺得有些彆扭,就像加工過的食品,內容概要基本得到了保留,但詞句上單純的語言美還是遺憾的流逝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