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篇

文思屋 人氣:1.48W

翻開這本書,與作者——雨果一起走進人生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悲壯的史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篇

【篇一:《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今天我讀完了,文壇巨匠——雨果的著作——《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重要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他與1802年2月26日出生於法國的貝尚鬆省,父親曾是拿破崙手下的將軍。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悲慘世界》吧

《悲慘世界》講的是:主人公冉阿讓是個因飢餓而偷一個麵包而坐牢的苦囚犯,因為四次逃獄都被發現而加刑。在監獄裡度過了十九年,他出獄後在一個小鎮收到主教的教化,決心從善,他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一個小城,成為鉅富他廣施仁愛卻不能挽回自己因為飢餓而偷一個麵包的錯誤,這時他碰到了苦難的芳盯,芳盯因為太窮而被迫把女兒寄養給兩個暴發戶,可她自己卻不知情,還蠻以為自己的小寶貝,吃得好穿的好,其實那兩個人把她的心肝當成女傭了,這時芳盯受到了冉阿讓的接濟,可是沒過幾天芳盯卻死了。冉阿讓也被抓了,冉阿讓故意掉海里去,死裡逃生了,他把珂賽特(芳盯的女兒)接回了自己家,並把她撫養大,最後成為了一個漂亮的姑娘,珂賽特嫁給了一個叫馬呂斯的人,但是冉阿讓也去世了。

我讀了這本書,深深的體會到了,那時的社會陰暗,政治昏庸無道,是窮苦人民遭到迫害,而富人家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他的小說裡,可以看到那時的法律只顧富人的利益,不顧窮人的生死。雨果的這個小說是通過真實事件改編的,他通過大量的蒐集題材才寫出了這樣深刻的小說,他還被迫流亡過呢!如果當時多一些這樣開明的人,法國就會少一些像冉阿讓這樣悲慘的人,這該多麼美好啊!

【篇二:《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由於不忍心看著七個外甥過著捱餓的日子而偷了一塊麵包,先後坐了19年的牢。

出獄後,冉阿讓飽受欺凌,招人歧視,處處受到排斥,是仁慈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具,還把銀燭臺送給了他,並教導他好好做人。冉阿讓被主教博大的胸懷深深震撼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成了一個胸懷坦蕩,勤勞正直的人,並且當上了受人尊敬的市長,擁有很多財產。可他卻把絕大多數錢給了需要幫助的窮苦人。

看到這裡,我不由地思緒萬千。冉阿讓由一個苦役犯變成了一個市長,讓我感到很欣慰。但又是什麼力量使他對那些跟他毫無相干的人給予莫大的幫助呢。那就是愛的力量。一個心裡充滿了愛的人才會懂得去關愛別人,無私地去奉獻。以至於他為了幫助實現芳汀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的願望,他又一次入獄。這一次入獄對冉阿讓來說則是終生苦役犯的代價。雖然芳汀最終沒能如願就死去了,但冉阿讓始終堅持著。他在土倫港趁救一名水手的機會,跳入海中逃走。他去德納第家,救出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照顧她,把她當自己的女兒一樣,兩人相依為命。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像冉阿讓這樣的人,寬容、善良、樂於助人,正是他的這種高尚的品德使得冷酷、固執、曾一味地追捕他的警長沙威因內疚自責而跳河自殺了。

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他遇到的磨難是那麼嚴峻,他的生活充滿了驚險,但是他以驚人的剛毅、非凡的體力,憑著機智的頭腦,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他的精神已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讓安詳地離去了,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然而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篇三:《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國人。書中講述了一個正義與邪惡,虛偽與善良的.悲慘故事。故事的內容、情節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

“奉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在這句話裡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就是奉獻,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好像父母親對我們的愛,不斷的付出他們的愛。在這書中我看到了冉阿讓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