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巷》的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1.71W

荔枝樹、牛羊,都已長大

《巷》的讀書筆記

而我要遠行。我們總有一巷之隔

風像出去遊玩的孩子。它知道

抄哪條近路,能更快地回到這裡

母親坐在節骨眼上發愁

今夜,將月光牽回屋還是留給我

收破爛的剛從這兒經過。母親的目光

也被收走了。沒給一顆糖

這首詩抒情隱忍,回味內容多,對於有某些相似成長經歷的人來說,極易產生共鳴。我非常喜歡這首詩,收藏了!並且想盡綿薄之才解讀之。

第一節,荔枝樹、牛羊都是“我”小時候的“夥伴”,我們一起長大了,它們還在那兒,而我卻遠行了。可能是奔赴外地工作或者學習,總之不再生活在那個兒時熟悉的小巷了。這讓我本人也想起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那時候,物資匱乏,村子裡的果樹總能得到小孩子的青睞。有心的孩子就想著自己栽種果樹,期待著能有更豐盛的果子吃。可是,等到果樹長大了,孩子也長大了,對那些果子再沒有兒時的那種急切渴望。而且,長大了的孩子還會離開家鄉,這時候,那些果樹更多的成了故鄉和兒時記憶的一種念想。我想吃果子時,它們還小;它們長大結果了,我卻遠行了。這就是我們曾在一起,而我們總有“一巷之隔”的感覺。伴隨著成長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彙集在一起就是對故鄉的眷戀。它溫暖,卻也有隱隱的痛感。第一節,把這種感覺寫得很到位。

第二節,順承第一節的情緒而來。離開家鄉的孩子多麼想念家鄉,可是,由於離得遠或者生活所迫或者種種原因,並不能隨時隨意地回去。而風就不同了,它只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臨時出去遊玩了,隨時知道抄近路回家。想家的“我”該是多麼羨慕它呀!這一節中,“我”的思鄉思親情緒,通過風進一步得到體現。這個風的物象取得非常合適,小巷子裡的風確實是如此,有時來得突兀去得突兀,行走靈活,素有“穿堂風”之說。而此時,它是作為一個意象,帶著“我”的情感在自由穿越。

第三節,終於寫到親人了!母親坐在“節骨眼”上發愁,從小到大的日子中,一定有許多個“節骨眼”讓母親發愁。而此時的“節骨眼”是詩意的相牽,這是作者的想象。年邁的老人瞌睡一般較少,那麼,睡不著的夜晚,大概也會對著月光輾轉難眠,作為母親不想兒女還會想誰?而外地的“我”也一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光自古就是思鄉思親的象徵。又因為“千里共嬋娟”,天地間只有一個月亮,寂靜的夜晚只有它亮著,所以,作者寫下的母親會有那樣的愁思。這種雙方對月光的眷戀,恰恰體現著“我”和母親的血親相連。

第四節,可是想歸想,天亮了,兒女依然不在身邊。寂寥的巷子除了留守的老人,就只有偶爾光顧的收破爛的了。除老人外無一活物的巷子,任何一點移動的東西,都會牽走老人的目光,看著他看著他,一直到他走出巷子。那終歸不是你的親人,所以,老人空落的情緒可想而知。再者,舊時代裡有破爛換麥芽糖的生意。所以這時,母親也可能會想到,年幼的兒女四處蒐羅家中廢舊物品,追著破爛王換糖的情景。這隻會使得老人想念兒女的心情更加具體而真切。糖是甜蜜舒心的食物,在這裡特意指出“沒給一顆糖”,對比之下更能加強這種空落的情緒。這是“我”的情緒,也是母親的情緒,自然也是小巷的情緒。

整首詩歌情緒推進自然順暢,情感飽滿卻隱忍含蓄,都是通過實物意象表達,回味內容多空間大。且無晦澀造句,讀者很容易領會作者的感情。我個人很喜歡,所以贅述這麼多。謝謝作者寫出這麼好的詩作!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