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

文思屋 人氣:5.61K

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佳節,象徵團圓的節日自然少不了團圓飯的陪伴,儘管我國的中秋食俗文化很多,但最“流行”的莫過於吃月餅。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供您參考.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月餅又名胡餅、宮餅、月團、團圓餅等,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藏傳情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而月餅真正成為世俗美食,相傳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末年,政治腐X敗,民不聊生,人們打算團結起來反抗統治者的暴政,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播流言,說有冬瘟流行,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現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晚上攻城!”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另有一說法,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資訊的閱兵賞賜臣民。閱兵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分為因地各異。按產地分,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港式月餅等。按口味分又有甜味、鹹味、麻辣味等,從餡心分類,有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類,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不過菌小子飲食提醒各位,月餅雖好吃,但不宜多吃,因為月餅不論何種,都屬於高熱能食品,特別是幼少兒、老年人、多病體弱者更多宜多食,像糖尿病、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高血壓、腸胃疾病等患者更應慎之又慎!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四——玉兔搗藥

月亮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稱為“玉兔”.據說玉兔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長生不老。

關於玉兔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3位神仙,化身為3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濟他們,但兔子沒有食物,它卻告訴老人說:“你們餓了,就來吃我吧。”說完,縱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為感動,於是把兔子的魂靈送到了廣寒宮,便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併為百姓搗制長生不老藥。

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它踏著祥雲飛到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嫦娥無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裡,一定非常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於是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女兒陪伴嫦娥。雌兔捨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被孤獨地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獨嗎?孩子們,我們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讓最小的女兒送去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的習俗

中秋節在神州大地,五湖四海,影子遍地開花,由於地域的不同,各地也有眾多不同的習俗,下面就著重介紹兩個習俗,賞月,吃月餅。

中秋賞月

我們家那裡的傳統是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最亮的時候,在院子裡擺上桌子,放上一盤月餅,一盤葡萄,還有其他一些水果點心,點上三爐香,那種明月與月餅相互應找的場景,那種月下院子裡彌散的焚香的味道,那種八月十五月圓夜院子裡的清涼以及一家人共同品嚐月餅的說說笑笑,深深的刻在記憶裡,是在外的遊子,永遠不會忘卻的。

吃月餅

月餅,有團圓之意,早在明朝,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與家人在團圓之夜,一起品嚐可口的月餅,是在外漂泊一年的遊子心靈最好的撫慰。月餅也是一種思念的寄託,中秋之時向親人饋贈月餅,也是一種表達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餅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後,逐漸出現了一些小作坊,專門製作月餅,隨著文人們不斷對月餅賦予更深刻的含義,月餅的形狀也越來月圓,形狀外觀越來越考究,取吉祥、團圓之意,並且也出現了將一些富有寓意的圖案印刻在月餅上的做法。

月餅的品類也越來越多,由最初的糖面組合,逐漸增添門類,可謂萬紫千紅。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提到:“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品類眾多了。

中秋古詩三首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中秋節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