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1.66W

新一年的植樹節又悄然而至,為增強大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組織大學生植樹活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精選5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精選5篇)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 篇1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寒冷冬天的逝去,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即迎面撲來。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人大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春風的到來,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桂林鴻程家人的熱情。生命在於綠色,希望在於綠色。2017年我們迎來我國第37個植樹節。為激發鴻程家人愛護綠化、美化環境的情感,

營造一個優美的工作環境,同時進一步加深家人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經公司領導的同意,桂林鴻程決定在機電門口的一大片肥沃土地上舉辦“綠化鴻程、美化人生”的植樹活動。

3月12日,在公司領導們的精心帶領下,活動有序地進行著。場面氣氛很活躍,公司全體二線員工積極參與,互相配合。無數隻手,同時在這個日子緊握希望之光,一同奮鬥,詮釋著內心最美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用鏟子鬆土挖坑,有的往裡種樹苗,有的結伴去施肥澆水,溫和陽光下,參加活動的人其樂融融,熱火朝天的幹勁激動人心。即使鏟子斷,手起泡,坑挖不下去,也沒有任何人放棄,藍天白雲,綠樹小草,春意盎然,歡笑的人們組成了一幅農間勞作的自然美景畫面。

在活動中,公司領導們更是親身力竭,放下身份,不怕苦不怕累,帶上手套,親自除草,挖坑,並種下樹苗。期間,領導特別強調一切事情都得按標準做事,施肥要講究,行列要對齊,茶樹種前排,依次下來是桂樹,果樹,種錯或不標準的需拔開重種,不僅要講究效率更注重品質,相信這些小樹,在未來,將伴著鴻程茁壯成長,開創一片新天地。

荒地不開年年荒,栽樹像辦小銀行。在三月潮溼的手中,桂林鴻程接過一個日子,接過鋤頭、鐵鍬和成捆成捆的樹苗,然後,走向荒地,栽種著一年一度的春色,也栽種著內心真實的渴望。在公司領導、員工的努力協作下,歷時近兩個小時後,鴻程家人有序完成了幾百株樹苗的栽種,活動舉得圓滿的成功。數以百計的樹苗在微風中搖動,它是汗水的凝結,希望的寄託,輝煌的象徵。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了嶄新的開始,相信在鴻程家人的智慧、努力拼搏下,鴻程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勞動是最光榮的,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愛勞動的人將永遠煥發出美麗動人的光彩。通過此次植樹節活動,激發了鴻程家人愛林、造林的感情,同時意識到植樹造林人人有責,綠化家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感恩鴻程,感恩勞動,堅持“以熱愛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做一名現代化建設的光榮勞動者,為鴻程再創明天的輝煌!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 篇2

近日,為了增強廣大師生珍惜綠色的.責任心,積極踐行高校學子環保理念、展現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主人公意識,生命科學協會舉辦主題為“貢獻力量,奉獻綠色”的植樹活動。

生命科學協會開展一系列關於植樹節的宣傳活動,並組織全體社員到農學院基地進行植樹活動。

活動開始後,志願者開始栽種準備好的樹苗,志願者栽種的都是適應海南氣候的植物。植樹活動吸引了許多同學,大家認真學習,彼此合作完成樹苗的栽種,體會到照顧樹苗的不易和親自栽種樹苗的快樂,現場氣氛熱烈,志願者可以給自己種的樹命名,為自己種的樹賦予更多意義。活動結束後,參與植樹活動者集體簽名(橫幅簽名)併合影留念。同學們寫下對協會的生日祝福,即可獲得一份小禮品。

生命科學協會組織的志願者將會精心處理樹苗生長中的疾病等問題,並在植樹活動結束一個月後,前往植樹地點調查植樹成活率。

此次活動不但讓同學們親身體驗植樹的快樂,學習到更多環保知識,志願者通過親身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展現高校學子優秀的思想品質,對豐富高校學子志願服務精神內涵也有著積極意義。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 篇3

擁抱春天,播種綠色。3月12日,迎來了我國第36個植樹節,“種子變綠植,綠動我校園”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綠植領養活動也在全國1200所高校陸續啟動。綠植領養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新浪微博共同發起,自20xx年3月起到今年3月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每年都會吸引全國上千所大學,目前活動共計派發種子400多萬份。近一個時期以來,“霧霾”一度籠罩我國約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數億人口身陷“十面霾伏”之中。隨著兩會期間關於環境治理問題的熱議以及政府對於霧霾治理問題的高度重視,今年的植樹節顯得尤為特殊,而“綠植領養”則是今年植樹節期間被全國大學生追捧的熱詞,大學生們在校園裡積極宣傳“微植樹”、“微綠植”的理念,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帶入日常生活,將愛護環境的理念傳遞給周圍的每個同學。

在新浪微博上,設定了綠植領養的虛擬簽到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既降低了同學們參與門檻,讓三千萬大學生踐行了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心願,也讓企業結合自身產品貢獻了一份公益力量,同時幫助高校的環保社團持續開展每年的植樹節活動。同學們即使沒有在校園內現場參與植樹領養活動,也能在線上參與網路簽到感受綠植領養活動的熱度。同學們通過新浪微部落格戶端點選簽到即可自動簽到綠植虛擬地點,檢視本次綠植活動的資訊和微公益網路植樹活動,僅3月12日當天就有超過5萬名大學生通過綠植領養虛擬點進行簽到,不僅對本班本校同學進行了活動傳播,也使得更多同學在線上瞭解本次活動參與本次活動。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601所高校植樹節當天舉辦了本校的綠植領養活動,參與活動的同學只要傳送微博“#綠植領養#+自己的綠色生活宣言,分享一個自己的低碳生活小習慣,即可獲得綠植種子一包。在復旦大學光華樓前,發微博,領種子的同學讓校園變得異常熱鬧,很多同學已經不是第一次領取種子了,今年大三的張同學就已經連續三年參加綠植領養的活動,他告訴記者,別看這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看著它一點點發芽,長大,變綠的過程,讓人更加明白了綠色的重要和呵護一顆種子的不易,會讓人更加珍視對環境的愛惜和保護。同時他還會在微博上用圖片的形式跟朋友分享種子變綠植的過程,希望把環保意識傳遞給更多的同學和朋友,讓更多人蔘與到低碳生活和環境保護中來。

中國青少年生態環保志願者之家祕書長、北京林業大學團委書記辛永全一直關注著綠植領養活動,北京林業大學自1984年開始,結合不同時期環保熱點及青年特點,堅持開展各類綠色環保活動,環保活動的形式革新與內容創新,一直是北京林業大學環保活動策劃組織工作的重點內容。辛永全書記說:本次綠植領養活動,利用微博這一青年熱衷喜愛的交流互動平臺,激發青年大學生貢獻綠色的“微能量”,活動形式內容融入很多創新元素。大學生通過用心培植一盆盆栽,將自己參與環保、貢獻環保的行動“微化”到每一天。這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順應了青年的喜好;另一方面,在點滴生活中,參與環保的同時,也培養了個人的綠色情趣。盆栽雖小,卻為生活增添了“一抹綠”;行動雖“微”,但聚合起來會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綠色正能量”。

“種子雖小,意義重大”希望藉助全國大學生綠植領養活動,能夠喚起更多年輕人對環保生活的重視,將環保理念帶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更多人蔘與環保,重視環保。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 篇4

春季萬物復甦,春季生氣盎然。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倡導環保綠色理念,在第35個植樹節到來之際,信陽師院工管學院團總支實踐部利用課餘時間,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義務植樹,美化校園”活動。下午2點,青年志願者自備工具,準時在八餐小廣場集合。一切準備就緒,在該院團總支、學生會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青年志願者開始前往目的地。

植樹正式開始,志願者團結協作,任務分配明確。剖土栽苗,鬆土澆水,志願者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他們認真細緻地栽下每一棵樹苗,小心翼翼的埋下每一叢花草。認真的表情,嫻熟的動作,規範的操作,讓這群志願者看上去儼然是一群植樹專家。活動中,志願者不辭辛苦的從遠方提水、不怕髒不怕累的挖坑埋苗。雖累雖苦,但他們俯身間臉上卻露出了開心幸福的笑容。可見,本次植樹節活動是有意義的。

我校向來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工管學院每年植樹節都組織師生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對加強校區的綠化養護工作,不斷提升校園的淨化、綠化、美化水平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同時,這一舉動也迎合了綠色環保理念,對建設綠色校園有深遠意義。

大學校園植樹節新聞稿 篇5

——綠滿校園怡人心,花開遍地笑常存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次的植樹節。為了讓今年的植樹節更有意義,青年志願者協會在3月12號早上九點到十一點在文院樓下進行了植樹活動。今年植樹節的活動主題是“綠滿校園怡人心,花開遍地笑常存”。參加的活動的每一位同學,都展現出了他們支援環保活動的承諾,並讓大家都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我環保,我快樂,活動現場顯得十分精彩。

在活動之初,青年志願者們在青年志願者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進行了分隊。微風習習,同學們手持鐵鍬和榔頭,在城建學院文院種下了一棵棵希望的樹苗,志願者們用自己的雙手美化了我們的家園,水管中滿載了希望和愛心融入了城建的土壤中。縱然這過程很艱辛工作量也很大,但大家齊心協力為城建建立了一個新風貌,為城建學子提供一個舒適乾淨的校園,併為它澆灌生命之水。大家不顧勞累,你挖土,我扶樹,他剖土,大家有說有笑,忘記了疲勞,同心協力地在路間種下希望的幼苗。

通過本次活動,每個人都收穫頗豐。校園裡的花草承載著眾人的愛心與希望,必將如志願者的志願之心一般永不枯萎,盎起一片生機。通過這次植樹活動使會員們更深層次的感受到植樹的意義植樹造林,營造生態和諧,構建美好家園。

此次植樹活動植下了美麗與希望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不管你我心處何方,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有我們的一棵小樹在成長,有我們的一份責任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