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喜迎春節手抄報

文思屋 人氣:2.9W

想製作迎春節手抄報,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製作才好?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喜迎春節手抄報,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喜迎春節手抄報

  

春節是哪天什麼時候?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的歷史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年"字有三種含義

計時單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謂之一年;

收成狀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壞;

節日名稱:"百節年為首",是歡樂慶祝的愉快時光,謂之過年。

"年"既然是計時單位,自然與曆法有關,而曆法的形成又是天體執行和萬物生長規律的產物。這一過程是隨著社會的前進和人們知識的提高而發展的。

我國的原始農業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四季交替的週期,同時觀測出天體執行與地上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干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曆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為歲首。由於各個朝代使用的歷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曆的正月是現在我們所用的陰(農)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在的陰曆十二月為歲首,即所謂"建醜季冬之月;"周曆以現在的陰曆十一月為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歷,以現在的陰曆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為準。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歷為太初曆,並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仍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這就是我們現在仍把陰(農)歷稱為夏曆的原因。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週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複稱為年。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在。春夏秋冬一個週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年"的再一個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收、藏迴圈規律而逐漸認識的。因而在古籍記載中,對"年"的說明是"谷熟也"。收穫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皇帝祈禱五穀豐登之處曰"祈年殿"。在戲文中,對帝王歌功頌德時,有"君樂臣樂民安樂,五穀豐登大有年"之唱詞。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莊稼成熟豐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不難理解,"年"與農作物之間的密切關係。

"年"的另一含意為節日名稱。是供大家歡慶的日子。收藏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庇廕。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但是祭祀活動在哪一天舉行,古時並無確定,只是侷限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

"年"作為節日,形成於漢代。百姓們經過了春秋戰國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雖統一中國,但徭役賦稅極為苛酷,民不聊生。直到漢代,才出現社會較為穩定,經濟日趨繁榮的.局面,百姓們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為歲終的慶祝和新歲的祈福創造了條件。

哪一天稱過"年"?自然是歲首第一日。但是由於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識,歲首第一日最初很難確定。我國的封建帝王自稱為天子,為顯示其"奉天承運,受命於天"的宗旨,隨著改朝換代,多次改動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七年級自然也不固定。自從漢武帝改"顓頊歷"做《太初曆》之後,雖然王莽、魏明帝、武則天、唐肅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曆,但為時都很短,因此,民間一直以夏曆為準,正月七年級即為新年。

新年的名稱有不少變化。古時曾稱過"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歲、月、日之元)、"三朝"(歲、月、日之朝)。後世逐漸稱元旦。

民國之後,我國在使用陰曆的同時,亦採用陽曆,陽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國民俗不太注重陽曆,雖然機關、學校陽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間並不以此日為節。儘管如此,一國之內也不能有二個"年",於是把陰曆的元旦稱為"春節"。春節之稱,古來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從民間把陰曆元旦稱為春節並認可之後,就不再把立春稱為春節了。

新中國成立後,採用公曆(陽曆),但是陰曆同時存在,因為陰曆的二十四節氣與農作物的生長直接相關,"農時"是耽誤不得的,所以我們現在把陰曆稱為農曆。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公稱為春節。按照我國的風俗習慣,春節放假三天,供大家歡度節日。

  

春節詩句

數寒天,新年到。又見梅花俏。銀裝素裹,廣袤山川競妖嬈。嘆時光電逝,歲月催人老。感滄桑幻化,永珍夢春早。慶良辰,看熱鬧,街巷霓虹曜。幽思如海,把盞柴扉詠詩稿。凡庸知冷暖,輾轉情難了。願平生,朗暢身體好。——沈仙墨人《早梅芳·新年好》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額羅鮮明扮綵勝,社歌繚繞簇芒神。緋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採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袁巨集道《迎春歌》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梅柳芳容徲,鬆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葉顒《已酉新正》

新年到,老幼盡開顏。倒數聲聲天地響,騰星點點世人歡。守夜不思眠。——春堤曉星《憶江南·新年》

當空蛇舞龍退隱,春意萌動逐甦醒。梅領群芳初破冬,風送凜冽暖漸穩。柏煙嫋嫋近除夕,市井喧喧忙護警。鄰舍久盼得喬遷,滿坐親朋一干請。——俯睇《又新年》

玉兔將臨門,祝福處處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聞。——盧利斯《新年好》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佇列,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林伯渠《春節看花市》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