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過端午節主題作文

文思屋 人氣:1.94W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下面我們來看看過端午節主題作文,歡迎閱讀借鑑。

過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一:快樂端午節】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篇三:家鄉的端午節】

我一年裡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著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裡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夠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是心裡想著:“這樣我就能夠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很多人在湖邊等著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夠奪冠猜測著。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著,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著。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著,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著,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援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援的龍舟奪冠。我吶喊著,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著。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夠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著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是它留給了我很多美好的記憶。

【篇四:端午節包粽子】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夠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夠退縮,不能夠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很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很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穫!

【篇五:端午節遐想】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裡,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著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夠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是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著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著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著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著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夠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著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篇六:今年的端午】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著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剛到,便看見外婆、表姐、表弟正在插艾草。我看了挺感興趣,也加入到其中來。聽外婆說,端午節拔來的艾草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草插在門口,既能夠殺菌,又可以避邪驅鬼。記得去年外公拔了一大捆艾草回來,我們姐弟三搶著插艾草,別提多有趣了!可惜,今年外公不能夠和我們一起插艾草了……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粽子給我們吃,自己拿著個盆子不知在忙活著什麼。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祕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粽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著一盆黃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著。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牆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像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牆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後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於是吃砒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著外婆灑得那麼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後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後,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那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麼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是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篇七:別樣的端午節】

今天我和幾個同學以及我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光瑞美好鄉村過端午節。一進鄉村大門,眼前兩條路,都是用木頭條搭的,路兩旁的護欄也是木頭條,順著大門左邊的木頭通道走了一會兒,右邊出現一大塊金黃的麥地,此時麥子已成熟,金黃金黃的,這讓我想起一首歌《風吹麥浪》。沿著木頭通道繼續走了一會兒,右拐進一木頭通道,通道左下方有三個大籠子,其中一個裡面關著四隻肥大的兔子。我拔些野草,它們爭著搶著吃。籠子前方是一個蔬菜大棚,裡面種的全是玉米,高高的杆上已結了玉米穗。房子也用木頭條搭建,就一層。屋裡大小大概跟自己家客廳的大小差不多,擺有倆沙發、一張床、一個茶几、一對木凳,角落裡還有個小木桌,往裡走有一間小小的廚房和一間超小的廁所,牆上掛著電視,可以看。

屋外有個小院,小院被木橋分隔成二個地方,稍小那塊擺了一個雙人吊椅,吊椅對面是大太陽傘,傘下有一個木頭桌。稍大那塊有一個大遮陽棚,下面有一張長方形大桌,能夠圍坐十幾人。

我們放下行李,返回大門口,放眼望去,鄉村到處都是同學家那種小木屋。順著主道往前走。主道像小橋,橋下左右兩邊是小木屋,屋前地面鋪著一層假草坪,草坪上豎著個大遮陽傘,傘下是大木頭圓桌或小木桌和一些藤椅,還有鳥巢一樣的吊椅。再往前走,進入的木頭屋是總服務檯,穿過去又走上木頭橋,橋下右邊棚下有個很大的整套的石磨,石磨上有面粉,我推著石磨上的木棍感受了下驢拉磨磨面感覺,感覺挺輕的。接著往前走,左右兩邊有個帶頂棚的長廊,廊裡有好多休閒桌椅,用來喝茶聊天休息。再往前走,一大片綠草坪上有幾個底色是白色的蒙古包,很漂亮。總之,我們進入了一個木頭的世界,木頭房子木頭路,木頭桌子木頭椅,這裡的一切設施基本都用的木頭條,感覺很像我們小時候拼的木頭玩具一樣,只不過是放大版的。除了木頭,就是到處鋪著綠草坪,一派田園風光。

回到同學家的小木屋,和同學們一起吃燒烤,吃粽子,玩三國殺,玩抓人……

這個地方真美,我們玩的不亦樂乎,今年過了一個別樣的端午節。

【篇八:中國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很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