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全國助殘日由來

文思屋 人氣:4.42K

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全國助殘日由來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國助殘日由來

中國助殘日是哪一天,中國助殘日的由來

1990年12月28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所以今年的5月17日,就是本週日,是第二十五次法定“中國助殘日”。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者。殘疾人問題不僅涉及到他們自身,同時關係到他們的家庭,近億萬人的親屬,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由於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殘疾人受教育的機會少,勞動就業率低,缺乏必要的康復條件,生活水平也低於社會的平均水平。他們在教育、勞動、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難,比健全人要大得多。他們是我們社會中最困難的群體。他們渴望與健全人一樣享受人生,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國的殘疾人,同樣具備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殘疾人群體中湧現出了“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草原英雄小姐妹”玉榮,新時代的卓越青年張海迪、戰鬥英雄史光柱、“鋼鐵戰士”劉琦等一批身殘志不殘,自強不息、發憤拼搏的先進人物。更有大批的殘疾人,克服種種困難,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著力所能及的勞動。他們以殘疾的軀體,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為祖國、為人民做出了貢獻。

生活帶給殘疾人諸多的不幸,在他們的前進道路上有著千難萬阻,有些困難還不是單憑自身的.努力所能戰勝的。他們的奮鬥和追求,需要人們的理解和尊重,國家的特別扶助。中華民族向來有扶危救難的傳統美德。但是,在我國,殘疾人生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還不那麼盡如人意,歧視、虐待、遺棄、侮辱殘疾人的事件還屢有發生。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殘疾人保障法》以國家憊志重申:殘疾人,作為公民,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作為特殊而困難的群體,國家給予特別扶助,通過發展殘疾人事業,減輕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援殘疾人事業為重要內容的助殘活動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這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是要喚起全社會支援殘疾人事業,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普及人道主義教育;同時充分顯示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和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風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也是為了普及《殘疾人保障法》,使廣大群眾樹立起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觀念,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意識到關心、幫助殘疾人不僅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還是促使民政、司法、教育、文化、衛生及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檢查和推進殘疾人保障法的實施,推進殘疾人教育、康復、就業、文化、福利、社會服務、參與社會等多項工作的開展。讓全社會一起來關注、關愛殘疾人群體。

活動意義

每年一次的“全國助殘日”活動,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群眾參加,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模,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其意義廣泛而深遠[1]。

通過與有關部門共同會簽下發“助殘日”活動檔案,不僅加強了檔案的權威性,而且廣泛調動了有關方面的積極性,保障了“助殘日”活動在各地的順利開展。通過協調有關部委、單位參與“助殘日”活動,使各職能部門更加全面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貼近殘疾人,加大了政府各個領域支援殘疾人事業的力度。

通過充分動員公共傳媒積極反映殘疾人生活,報道殘疾人事業,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理解殘疾人、熱愛殘疾人事業的新聞界朋友,利用各種傳媒在社會上大力宣傳人道主義,在全國形成了宣傳報道殘疾人事業的熱點,營造了有利於殘疾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助殘形式

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活動中,分別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溫暖”、“走進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志願者助殘”等主題開展了活動。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全國助殘日”活動,是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全民助殘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

文化助殘

各地開展各種助殘活動“文化助殘”活動的內涵豐富,可操作性強,開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殘助學”、“科技助殘”、“愛心贈刊”、“愛心贈書”、“愛心送戲”等。

“扶殘助學”:推動、協助政府和社會人士扶助殘疾人入學;倡導大、中、國小生和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義務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務,幫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殘”:倡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農村科技工作者義務為殘疾人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科技扶貧,幫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實現科技致富。

“愛心贈刊”、“愛心贈書”:倡導雜誌社、出版社及全社會向殘疾人和殘疾人文化設施贈送書刊及音像製品;倡導大學生義務為盲人錄製有聲讀物。

“愛心送戲”:倡導文藝團體深入殘疾人相對集中的特教學校、福利工廠和基層社群,義務為殘疾人演出文藝節目,以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如圖書館、文化館有無障礙設施,提供無障礙服務;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吸納殘疾人蔘加。

慈善盛典活動

5月18日,由時尚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攜手紅五角行動、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海南省扶殘助殘愛心協會主辦,海南易物天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以“溫暖中國、感知生命的偉大”為主題的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在金色陽光酒店圓滿舉辦。

海南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理事長符桂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365兒童救助基金執行主任趙麗萍、紅五角行動公益發起人韓天傑、山東聖洲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邦偉、海南易物天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傑等作為嘉賓出席慈善晚宴並發表講話。

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5月18日正好是全國助殘日。本次舉辦的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目的就是聚集基金會領導、愛心企業家及各位愛心人士共同來幫助殘疾人群體。讓更多的殘疾人士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在展會同期舉辦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這是一次將公益與奢侈品結合的盛會。紅五角行動發起人韓天傑先生曾提出“奢侈品並不意味著浪費或享樂,它不僅僅只是涵蓋了一種財富意義,更包含一種社會責任與榮譽。“身為此次展會總策劃人不但希望用高階品牌來倡導精英人士高品質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希望能架起公益與展會這座橋樑,帶動起高層的公益心與社。

紅領巾助殘

“紅領巾助殘”活動是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少工委、中國殘聯共同組織,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開展幫助殘疾人,幫助殘疾小夥伴,幫助困難殘疾人子女等活動的助殘行動。

自1986年,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發出了《關於在少年兒童中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培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道德風尚的意見》以來,全國數以億計的少先隊員積極響應,“紅領巾助殘”活動遍及城鄉,蓬勃開展。全國每年有近千萬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各項助殘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實踐證明,“紅領巾助殘”活動是在廣大少年兒童中進行人道主義教育的生動形式,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紅領巾助殘”活動重在育人。以學校、班級或小組為單位,通過組織助殘小分隊,建立助殘聯誼網,開展各種切實有效的助殘活動。如組織主題班會、開展“一助一送溫暖”、“我與殘疾小夥伴共同成長”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通過在學習、生活中幫助殘疾人,著重培養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在奉獻、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既培育了關心他人、扶助弱者的愛心,同時又是一次社會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助殘方法

在基層開展“全國助殘日”活動,重在實效。各省、市、自治區殘聯根據每年“全國助殘日”活動主題,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殘疾人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切實可行的各種助殘活動。其主要方法:

一是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黨政領導人在“助殘日”期間參加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的“送溫暖”活動,發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帶頭扶殘助殘;

二是充分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社會各界與更多的殘疾人“幫扶結對”,走進殘疾人家庭,為他們排憂解難,並提供家政、醫療康復、職業培訓、家教輔導等切實有效的服務;

三是建立、健全基層志願者助殘聯絡站和殘疾人服務社(站),形成服務網路,發揮職能作用;

四是基層中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部門和視窗服務行業,設立助殘服務崗,逐步形成助殘服務網路,提供各種無障礙服務,把“殘疾人優先”落到實處;

五是把志願者助殘活動納入社群服務總體工作,倡導鄰里互助,實行分片包乾,社群單位與殘疾人籤“助殘協議書”,“一幫一、結對子”,落實責任,幫扶到戶;

六是農村以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為重點,解決生活困難,傳授生產科技知識,幫農、幫牧、幫副;

七是在殘疾人中倡導互助並採用多種形式鼓勵殘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社會提供志願者服務,在助殘日期間組織殘疾人上街為群眾義務服務,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