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

文思屋 人氣:1.31W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端午節的習俗,歡迎檢視!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

端午節來歷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相傳,這天,楚國賢臣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眾人划船追趕拯救,以驅散江中之魚,擔心魚兒損傷屈原的身體,後來的龍舟賽即由此演變而來。

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端午的風俗習慣

走親訪友

端午節又稱“閨女節”,同中秋節一樣,是一年之中孃家人看閨女的兩個特定日子。相傳,古時端午是看閨女家的夏糧收成,中秋是看閨女家的秋糧收成,孃家人擔心閨女在夫家受苦,看閨女也就是看生活情況怎樣,是否還需要幫助。節前,孃家人的'爺們帶著粽子看閨女。長輩看女兒,同輩看姊妹。還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健康狀況,二看錶兄弟們是否孝順、厚待長輩。現在,人們的生活已不成問題了,走親訪友主要是聯絡感情,拉近親情,增進友誼;其次是互相探討過家的譜氣,尋找致富生財門路,但看閨女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延續下來。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用鍋煮熟,端午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的嫩蘆葦葉或寬幅竹葉,安丘西南山區用的是一種叫“菠蘿葉”的寬幅樹葉子,這些都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裡面包裝的食料來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在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子。

祛病保健

(1)門邊插艾蒿,祛病驅邪。艾蒿是一種草本藥物,有香氣,有很強的殺菌能力,端午節採挖的艾蒿成色最佳,一次採挖晾晒儲存,可享用多年。古人用艾蒿煮雞蛋吃,可以防病治病。心事是很難隱藏的,

把嘴巴捂住它就會從眼睛裡冒出來。

(2)佩戴“五毒兜肚”,小兒免生疾病。就是端午節這一天,農村婦女為兒童縫製“五毒兜肚”,圖案為蠍子、蜈蚣、蛇、壁虎和蜘蛛五種毒蟲,將五種毒蟲繡在兜肚上給小兒佩戴,可以免生疾病。嬸嬸、大娘還將這種兜肚作禮品送給小字輩。

(3)“躲午”避災。古人認為五月初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未滿週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為“躲午”,意為有外公外婆保護,即躲開病魔惡鬼的侵害。

(4)帶繡荷包,系五彩線。系五彩線亦稱“纏五絲”。孩子的生母和姑姑給孩兒繡五彩荷包,系紅黃藍白黑五彩線,分別戴在頸、手臂和腳脖上。五彩線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共同抵禦災病。也有說五彩線系死五毒,以保康健。

等待第一場大雨發洪水時,將五彩物件拋入水中,意為讓大水沖走瘟疫災病。還有將五彩線拋入水中變蚯蚓的傳說。據漢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闢五兵也。”又據清顧祿《清嘉錄》記載:“結五色絲為索,系小兒之臂,男左、女右,謂之長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