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春節燈謎

文思屋 人氣:1.17W

燈謎我國傳統的謎語形式。它是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組合規律,著眼於字義、詞義的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作燈謎,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使人增長知識,因而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新春佳節的燈謎遊藝活動,更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春節燈謎

燈謎的起源,據說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瘦詞和隱語。但以完整的形式出現的燈謎,一般都首推“曹娥碑辭”。據《會稽典錄》“曹娥碑在會稽中”,即今紹興地區。東漢文學家蔡邕因避難經過紹興,曾在碑上稱讚曹娥“孝義”的詩文旁邊,刻下了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據《世說新語·捷悟》篇記載,魏武帝曹操一次率領群臣,路過曹娥碑下,指著這八個字問主簿楊修:“懂不懂?”楊答:“懂。”曹操說:“你先別講,讓我再想一下。”向前又走了三十里,曹操和楊修分別寫下了答案。楊的答案是:“黃絹”,是染色之絲,為“絕”,“幼婦”,是少女,為“妙”;外孫,女子也,為“好”;齏臼,是古代承受辛辣的容器,為古代辭字從“受”從“辛”的一種寫法,四字連一起,便是“絕妙好辭”。曹操的答案和楊修一樣,但他感嘆地說:“我和你的才力相距有三十里?”

隋代侯白、曹著等皆為制謎能手。有位客人出了“一物坐也坐,臥也坐,行也坐”讓曹著猜,曹著答道:“一物坐也臥、臥也臥、行也臥。”客人不解,曹著說:“我的謎可以吃你的謎。”原來,一個射“青蛙”,一個射“蛇”。

唐代文人以謎鬥智,常借謎嘲諷對方。詩人駱賓王、李白、皮日休乃至唐明皇都是制謎高人。唐明皇李隆基曾用“孚”?爪下子 來為賀知章的兒子取名,以戲嘲這位大臣,便是一例。兩宋是燈謎的.鼎盛期,每逢元宵佳節觀燈,就在花燈上寫上謎語,供人猜射,“燈謎”之名由此而來。王安石、蘇東坡、黃山谷、秦少游常常以謎取樂。此後,文人多有此好。王安石的“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與王吉甫的“東海有一魚,無頭又無尾,更除脊樑骨”同打一“日”字,可謂當時燈謎之傑作。

後來,燈謎從士大夫階層解脫出來,流傳民間。明清、民國燈謎盛況空前,謎家如雲。在《紅樓夢》、《鏡花緣》等名著中,都有有關燈謎的描寫,同時還出現了許多謎語專著,諸如字謎、畫謎、動物謎、兒童謎等。到了當代,燈謎從內容到形式都越來越雅趣,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

現在的燈謎,經過各地作者的改進,剔除了繁瑣而難猜的“謎格”,謎目儘量選用群眾喜聞樂見的事物、詞語、戲曲、影目、地名、單字等,在內容和技巧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儘量向“精、新、巧”方面努力。在節日的聯歡會和雙休日的俱樂部裡,到處可尋覓到其蹤跡。由此可見,燈上懸謎是珠聯璧合,謎貼彩燈是錦上添花,“燈”與“謎”都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不斷創新、提高,使燈謎這朵藝術之花,更加鮮豔芬芳?

TAGS:燈謎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