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留隊老兵代表發言稿 三篇

文思屋 人氣:3.04W

老兵演講稿篇一:退伍老兵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戰友們:

留隊老兵代表發言稿 三篇

大家好!我叫嚴明,江蘇淮安人,是保障二大隊一名即將退伍的戰士。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又是一個老兵退伍的季節,更是一個揪心的時刻,再過幾天,我將脫下戎裝,離開培養我、教育我、鍛鍊我多年的部隊。

還記得幾年前的我懷著夢想走進了綠色的軍營,剛到部隊時,我有過失落和困惑,甚至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一度迷失了方向。還好在領導和戰友們的關心與幫助下,我漸漸走出了低谷,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挑戰,並且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黨員。自此以後,我就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學習上,孜孜不倦,勇於探索。軍事訓練不怕苦不怕累,政治學習仔細聽認真記,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時刻與黨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打得贏,不變質。為此,我也多次受到首長的表彰,榮獲優秀士兵,個人三等功等榮譽,當然,這和領導的關心與戰友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臨近退伍的日子裡,我要更加珍惜在部隊的最後時光,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站好最後一班崗,執好最後一次勤,履行好自己最後一次職責,以我的實際行動為部隊的建設添磚加瓦。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回首幾年的軍旅生涯,忘不了各級首長對我無微不至的親切關懷,忘不了戰友之間情同手足的真摯感情,忘不了訓練場上你追我趕的激烈場面,更忘不了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

我想無論走到哪裡,都要保持一顆進取的心,保持一名軍人的作風;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兵!

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再走是幸福,當兵生涯,一生無悔。最後祝基地官兵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培養我、教育我的部隊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

謝謝大家!

老兵演講稿篇二:留隊老兵代表發言稿

留隊老兵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首長,各位戰友,親愛的復退老兵:

大家好!

當時光老人再次把離別的笙簫吹響,當那熟悉而傷感的駝鈴曲又縈繞耳畔,我們心頭真似有千語萬言,卻怎麼也道不出那一聲“再見!”每到此時,總叫人思緒翻湧、心潮難平。和我們朝夕相處多年的戰友,就要脫下心愛的軍裝,踏上返鄉的旅程。此情依依,此景依依。

親愛的老戰友,還記得站崗執勤時的那份激動嗎?還記得訓練場上龍騰虎躍的身影嗎?還記得營區裡,你親手種下的花草、果樹嗎?還記得勤務保障任務中,你展示的風采嗎?還記得閒暇時,我們一起讀書學習、談天說地的情景嗎???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抹不去的回憶。生命,因擁有當兵的歷史而光榮;青春,因有了鐵打的風流而精彩。

你們為軍旗添了彩,你們為家鄉爭了光。在你們的身後,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閃光的足跡,給我們以激勵,給我們以召喚。作為繼續留隊服役的戰友,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為部隊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親愛的老兵,退伍,是軍旅生涯的結束,也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你們有高尚的思想,你們有堅強的意志,你們有強健的體魄,你們有自立的本領,你們有豐富的積累,你們有充沛的精力,這不正是人生最可寶貴的財富嗎?這不正是你們走向成功的基礎嗎?這不正是你們特有的優勢嗎?儘管從此不再踢正步,但直線加方塊的韻律將永遠伴隨你們的生活;儘管今後不再寫“請戰書”,但你們永遠都會知難而進。

此時此刻,作為留隊老兵中的一員,更加覺得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將留下來繼續發揚你們的優良傳統。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留隊老兵表決心如下:

1.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履行應盡的`義務,積極服從組織的安排。

2. 一如既往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戒驕戒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專長,為連隊、為部隊貢獻自己的力量。

3.盡我所能做好幫帶作用,樹立老兵榜樣,繼續發揚老兵模範帶頭作用,在新的工作環境下發光發熱。

最後,我謹代表全體留隊戰友,祝你們一路順風,在人生的新旅途中再立新功!

謝謝大家!

  發言人:XXX X年X月X日

老兵演講稿篇三:《尋訪抗戰老兵》演講稿

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

xx年9月3日,首都北京,勝利日大閱兵。由300名抗戰老兵組成的第一方陣緩緩經過天安門。嘹亮的軍歌,花白的頭髮,道道深刻的皺紋,抬手!敬禮!他們給人留下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關於那段烽火歲月的民族記憶。

這樣的老兵,在過去的4個多月裡我採訪了70位。我的家鄉宿遷是全國十九次人民代表大會大革命根據地之一,這片土地上曾走出去許許多多英雄兒女。70年過去了,他們大多已經不在,為了追尋英雄的足跡、重走英雄路,我們在今年5月策劃了“不能忘卻——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系列報道,走訪70位健在的宿遷抗戰老兵。

採訪過程中,我腦中的那根弦始終繃得緊緊的,因為老兵們大多已經90多歲,身體都不太好,他們的人數每天都在變,每天都在減少。5月6日我採訪到1位96歲的抗戰老兵,見面時,他躺在床上,耳朵完全聾了,我用了最大的音量搭上手舞足蹈的比劃與他溝通了一個多小時,結果一無所獲,老人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那天,我對自己說,算了吧,過幾天我再來看他,也許過幾天他的狀況會好些。結果,四天後老人家屬打來電話說老人走了,我匆匆趕過去只來得及在他的葬禮上看一眼他的遺像。那天我心裡充滿悔恨,因為那一刻我

才明白,這些老人已經等了70年了,每一天他們都在辛苦地與生命抗爭。他們等不起!我真的怕來不及……

通過走訪,我才知道,就在宿遷這座小城還生活著1000餘名抗戰老兵,他們都享受民政上給予的抗戰老兵待遇,但他們很少提過去,更多的只是對如今平靜生活的珍惜,和對信仰的不放棄。

老兵張道幹,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爭結束後他帶著一身傷回到家鄉,妻子已經去世,沒有子女,他就一人守著過去的家生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字不識幾個,年屆九旬的老兵,念念不忘的卻是找回自己丟失了70年的黨員身份。原來,在抗日戰爭期間,張道幹所在黨組織遭到敵人破壞,他的黨員關係因此丟失了。採訪中,我問老人:“黨員身份就那麼重要嗎?”張道乾沒有停頓,甚至是有些著急地說:“沒了黨員身份就意味著我失去組織了,沒有嚮導了,所以我一定要找回我的黨員身份!”。帶著這份信念,張道幹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次次地外出尋找當初的證明人,期間他被騙過,在外地迷路過,但他始終不放棄。最終,因為我們的報道他被關注了,上了央視《等著我》節目,找到了當年的入黨證明人之一楊美田。在現場,張道幹從貼身的口袋裡摸出3塊珍藏了70年的銀元交給楊美田,那一刻,老人流著淚說:“終於,有地方收我的黨費了!”。老兵郭孝雲,原籍安徽,十幾歲背井離鄉,仗打完了,他帶著軍功章回家,父母卻都已不在了。“我離開家那一天,父母顫顫巍巍地揮著手,叮囑我早點回來。我不敢回頭看,後來卻再也沒能見到他們。我多後悔沒多看一眼。”採訪時老人說起這段過去像個孩子一般嚎啕大哭。他的子女說父親落戶宿遷以後再沒回過故鄉,只是每年過年時會朝著家的方向磕頭。人生有多少“對不起”,在時間面前變成了“來不及”。郭孝雲如此,那許許多多因抗戰他們與家人一別成了訣別的老兵們亦如此。

然而,老兵不脆弱!老兵是什麼?老兵是守衛我中華民族那一堵堅不可摧的長城!老兵曹瑞寶在戰爭中失去右手、右眼,返鄉後他自力更生憑著殘軀養活一家人,如今依然樂觀地生活著。面對記者的鏡頭,他鏗鏘有力地說:“要是小鬼子還敢來,我還能上陣殺敵!”。

老兵嚴翠愛,在20歲時被炮彈炸掉了下巴,此後的70年,他只能吃流食,喝水必須仰著頭喝……然而,他至今不悔當初上了戰場不渲染,不誇張,採訪中,我們用最樸實的鏡頭語言記錄老兵的肖像。他們就坐在那裡,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帶著時光的僕僕風塵,本身已經足夠有力量。

我們的報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社會團體給老兵們送去慰問金、慰問品;還有學校邀請老兵們去給孩子們講抗戰故事;張道幹、郭孝雲上了央視的節目;我們的版面還獲得了全國大獎。

9月3日,我們舉辦了“致敬老兵”攝影展。攝影展當天,我們邀請了部分抗戰老兵來參觀,參觀結束後,老兵陳建安感慨地說:“我們不會忘記戰爭,更不會忘記大家對我們的認同和關注。”這也是我們採訪了這麼多老兵深切感知的一句話。 4個月,我和我的同事們全力以赴,頂著酷暑冒著風雨,奔波三千多公里,記錄下這70張面孔,70個抗戰故事。老兵不曾死去,卻在無聲凋零,他們等得太久,已經等不起,我們再不行動,就真的來不及了,我們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老兵、關愛老兵,讓年輕一代記住他們的臉,撫慰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