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報告>

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工作報告

文思屋 人氣:2.94W

目前農村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但是,近年來,農民增收難度增大,增長速度放慢,增長點相對匱乏,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實現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不僅是當前農村經濟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關係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域性的一個重要問題。那麼,近年來農民收入的現狀如何?導致農民收入增幅緩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對此,本文作些粗淺的分析和思考。

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工作報告

一、目前農民收入的現狀

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成為當前我縣經濟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我縣農民收入變化大體如下:“八五期間”,1990—1995年,為收入增長快速階段,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長19.9%;而1996年,年增長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516元增加到2058元,為收入增長較快階段,平均每年增長16.5%;2000年到現在,為收入增長遲緩階段,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長率僅6.5%。

二、農民收入少增收難的主要原因

(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直接原因:

1、由於農產品價格不斷走低。1996年以來,農業生產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的矛盾日益突出,總量相對過剩和農業結構調整緩慢造成的有效供給不足,使農產品價格連續三年持續走低。由於價格下降,特別是糧食價格的下降,農民從農業生產得到的逐年減少,而使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減少。

2、由於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低,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比較高,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下降。這些年來,單從糧食和其它作物的'產量來看是增加了,農民的其它直觀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生產成本卻在大幅度提高,合同外的各種收費屢禁不止,致使農民的實際收入難以增長。

3、農民來自二、三產業的收入增長不快。隨著近年來產業政策的調整、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鄉鎮企業被淘汰出局,部分農民工失去了相對穩定的二產收入。而農民進城務工又遇到城市下崗職工的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減少了農民的收入。

4、農業結構調整進展較慢。市場需求的約束,技術和資訊缺乏,使得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不快。而農業結構調整本身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處於初始階段,龍頭企業和農民經紀人不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也較少,受耕地面積、糧食安全、價格調節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近期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不能高估。

5、農產品加工增值鏈條短。據不完全統計測算,我縣的農業產值與農產品加工值之比為3:1,而已開發國家為3:1,全省為1:1.5。農業加工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少,嚴重製約了農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能力。

6、農業融資能力差,資金流入少。

(1)我縣對農業資金支援水平低。

(2)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缺乏向農村的“輸血”機制。

(3)農戶新增投資中,用於農業的比重也明顯偏低,表現出強烈的非農化傾向。

(4)通過財政和銀行系統,大量資金由農村流入城鎮。

7、農村稅費負擔重。近年來,農民承擔的各項農業稅、提留統籌費、社會負擔和兩工(積累工和義務工)有增無減。此外,農民負擔還出現了越來越複雜化、隱性化的趨勢。

8、城鎮化程序嚴重滯後。農村第三產業不能正常發展,無法吸收農業剩餘勞動力,造成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9、農業人口太多。目前我縣有農業人口20.2萬人,人均耕地僅0.74畝,以此解決溫飽是可以的,但不能滿足農民大幅增收的需要,想以此致富是很難的。

(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深層原因:

第一、我縣現有農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我縣現有農業組織結構的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以分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二是規模小,農民平均每人佔耕地僅0.74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