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計劃>

2022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文思屋 人氣:2.15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學目標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

三、教學內容

第一章集合與函式概念

1.通過例項,瞭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體情境中,瞭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5.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6.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7.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過豐富例項,進一步體會函式是描述變數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式,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式概念中的作用;瞭解構成函式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瞭解對映的概念。

9.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影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式。

10.通過具體例項,瞭解簡單的分段函式,並能簡單應用。

11.通過已學過的函式特別是二次函式,理解函式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式,瞭解奇偶性的含義。

12.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

課時分配(14課時)

1.1.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約1課時9月1日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約1課時

9月4日

1.1.3集合的基本運算約2課時

9月12日小結與複習約1課時

1.2.1函式的概念約2課時

1.2.2函式的表示法約2課時

9月13日

1.3.1單調性與最大(小)值約2課時

1.3.2奇偶性約1課時

9月25日小結與複習約2課時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式(I)

1.通過具體例項,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例項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4.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指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

5.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其對簡化運算的作用。

6.通過具體例項,直觀瞭解對數函式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體會對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的單調性和特殊點。

7.通過例項,瞭解冪函式的概念;結合函式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課時分配(15課時)

2.1.1引言、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約3課時9月27日—30日

2.1.2指數函式及其性質約3課時10月8日—10日

2.2.1對數與對數運算約3課時10月11日—14日

2.2.2對數函式及其性質約3課時10月15日—18日

2.3冪函式約1課時

10月19日—24日

小結約2課時

第三章函式的應用

1.結合二次函式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式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絡。

根據具體函式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3.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式模型(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冪函式、分段函式等)的例項,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

4.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茨、尤拉等)的有關資料或現實生活中的函式例項,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寫一篇有關函式概念的形成、發展或應用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課時分配(8課時)

3.1.1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約1課時10月25日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約2課時10月26日—27日

3.2.1幾類不同增長的函式模型約2課時

10月30日

3.2.2函式模型的應用例項約2課時

11月3日

小結約1課時

考生只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各個擊破,夯實基礎,規範答題,一定會穩中求進,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我們要培養學生在數學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要求。主要目標如下:

1、掌握主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數學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和數形結合的思想等基本能力。

3、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要運用的教學方法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用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和數形結合的思想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探究精神。

3、以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4、組織學生思考和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學生養成有邏輯思維的習慣。

三、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我現在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班級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去算題,嫌麻煩,特別是遇到複雜點的計算題,學生就怕。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在教學時要注重基礎知識,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些知識點,掌握主要的知識點。

四、所要採取的應對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等吸引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注意從例項出發,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突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培養。

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要貼近教學實際,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點,注重知識內在聯絡以及中學數學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2.重視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

數學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這幾方面的能力。根據高一上學期的內容,側重以下幾個方面:

(1)運算求解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主要包括數的計算、估算和近似計算,式子的組合變形與分解變形,以及能夠針對問題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式等。

(2)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要求是:能夠通過對例項的探究發現研究物件的本質;能夠從給定的資訊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並用於解決問題或做出新的判斷。

(3)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要求是:能夠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經獲得的正確的數學命題,運用演繹推理,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的真假性。

(4)資料處理能力是指會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能夠從大量資料中提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資訊並做出判斷,以解決給定的實際問題。

3.注重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要求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構造數學模型,將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高一上使用的是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4》,這套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的關係,體現了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和美感,每章配有優美的章頭圖和詩一般的引言和富有哲理的數學家名言。

2.問題性:每節圍繞問題展開,設定問題情景,培養問題意識,以問題為切入點,形成問題鏈,來組織課堂教學。

3.思想性和應用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絡和啟發,強調類比、推廣、化歸和特殊化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理性精神;取材具有時代感、現實感,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4.可操作性:教材編寫體例就是以一堂課的全過程展開,易於學生自學、教師編寫教案,大致一節內容佔三頁。

三、學情分析

基本狀況:本年級共14個行政班級,其中2個實驗班,12個普通班。學生數共840人,由於初高中分別進行了課改,高中教材與國中教材銜接度遠遠不夠,需在新授的同時適時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略緊。同時,因其底子薄弱,教學時必須注重基礎,夯實每個知識點。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自我學習,特別是兩個綱領性檔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數學考試大綱》,準確把握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率,不做無用功;

2.加強集體備課,發動全組同志,確定階段主講人,集思廣益,討論優化教學方案;平行班級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統一考試;

3.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的要求,精心組織教學,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重視數學學習能力培養;

4.加強銜接教學,適量打破模組式教學,使學生得到和諧的發展。

高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

我校選用的數學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a版教材。與舊教材作一比較,發現本套教材是在繼承我國高中數學教科書編寫優良傳統和基礎上積極創新,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幾個特點:

1、更加註重強調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和應用,使教材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即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美感,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2、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體現了問題性,本套教材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觀察""思考""探索"以及用"問號性"圖示呈現的"邊空"等欄目,利用這些欄目,在知識形過過程的"關鍵點"上,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解決問題策略的"關節點"上,在數學知識之間聯絡的"聯點"上,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恰當的、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資訊科技是一種強有力的認識工具,在教材的編寫過程體現了積極探索數學課程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幫助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力量,對數學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理解。

4、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同需求,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例如教材通過設定"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關於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應用性的選學材料,拓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空間和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反映了數學在推動其他科學和整個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5、新教材注重數學史滲透,特別是注重介紹我國對數學的貢獻,充分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任務與目的

1、瞭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理解集合間的關係和運算,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體會函式是描述變數之間的依賴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會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式,體會對應關係在刻畫函式概念中的作用。瞭解函式的構成要素,會求簡單函式定義域和值域,會根據實際情境的不同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表示函式。通過已學過的具體函式,理解函式的單調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瞭解奇偶性的含義,會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根據某個主題,收集17世紀前後發生的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萊布尼茲、尤拉等)的有關資料,瞭解函式概念的發展歷程。

2、瞭解指數函式模型的實際背景。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例項瞭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理解指數函式的概念和意義,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指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閱讀材料,瞭解對數的發現歷史以及對簡化運算的作用。通過具體例項,直觀瞭解對數函式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體會對數函式是一類重要的函式模型;能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式的圖象,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式y=ax與對數函式y=logax互為反函式(a0,a≠1)。通過例項,瞭解冪函式的概念;合函式y=x,y=x2,y=x3,y=1/x,y=x1/2的圖象,瞭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3、合二次函式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瞭解函式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絡。根據具體函式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瞭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間的增長差異;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式模型,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

4、利用實物模型、計算機軟體觀察大量空間圖形,認識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構特徵,並能運用這些特徵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物體的構。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檢視,能識別上述的三檢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會使用材料(如紙紙板)製作模型,會用斜二側法畫出它們的直觀圖。通過觀察用兩種方法(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畫出的檢視與直觀圖,瞭解空間圖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實習作業,如畫出某些建築的檢視與直觀圖(在不影響圖形特徵的基礎上,尺寸、線條等不作嚴格要求)。瞭解球、稜柱、稜錐、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不要求記憶公式)。

5、以長方體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通過對大量圖形的觀察、實驗、操作和說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質。學會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表述幾何物件的位置關係,體驗公理化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並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推理論證及應用問題。

6、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合具體圖形,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能根據斜率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根據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探索並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體會斜截式與一次函式的關係。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直線的交點座標。探索並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三、教學措施和活動

1、加強集體備課與個人學習,個人要加強自我學習和養成解數學題的習慣,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與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新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瞭解新課程教學基本程式,掌握新課程教學常規策略,立足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5、要深刻理解領悟新教材的立意進行教學,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