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總結>

物理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文思屋 人氣:6.21K

物理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物理學中的方法篇一:物理學中常用的幾種科學思維方法

物理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案例60 物理學中常用的幾種科學思維方法

進入高三,大學聯考在即。如何在高三物理複習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推進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是擺在每個老師和學生面前的重要課題。物理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的教學;更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的指導與訓練。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學習也是這樣,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彎路。可見,掌握物理學科的特點,熟悉物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學好中學物理,不只是一個肯不肯用功的問題,它還有一個方法問題,掌握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們從高中物理綜合複習教學的角度,通過對典型問題的分析、解答、訓練,介紹常用的幾種科學思維方法,以期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複習效率的目的。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形態,將複雜的問題抽象化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科學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簡化、類比等把研究物件的物理學本質特徵突出出來,形成概念或實物體系,即為物理模型。模型思維法就是對研究物件或過程加以合理的簡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從本質上說,分析物理問題的過程,就是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通過構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實際中必須通過分析、判斷、比較,畫出過程圖(過程圖是思維的切入點和生長點)才能建立正確合理的物理模型。

[例1] 如圖1-1所示,光滑的弧形槽半徑為R(R>>MN弧),A為弧形槽的最低點,小球B放在A點的正上方離A點高度為h處,小球C放在M點,同時釋放,使兩球正好在A 點相碰,則h應為多大? 解:對小球B:其運動模型為自由落體運動, 下落時間為 tB=2h g做簡

對小球C:因為R>>MN弧,所以沿圓弧的運動模型是擺長等於R的單擺諧振動,從M到A的可能時間為四分之一週期的奇數倍

所以 tC=(2n?1)RTc Tc=2?4g

(2n?1)2?2R解得:h=. (n=0,1,2??) 8

【評註】

解決本題的關鍵就在於建立C小球的運動模型——單擺簡諧振動,其圓弧的圓心相當於單擺的懸點,圓弧的半徑相當於單擺的擺長,只要求出C小球運動到A點的時間,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例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條直線,其中2、3小球靜止,並靠在一起。而1小球以速度v0朝它們運動,如圖1-2所示,設碰撞中不損失機械能,則碰後三小球的速度的可能值是

(A)v1=v2=v3=v0 (B)v1=0, v2=v3=v02 2v(C)v1=-v0/3,v2=v3=0(D)v1=v2=0, v3=v0 解:依題意碰撞無機械能損失,小球之間的碰撞一定是彈性碰撞,這裡關鍵

是如何建立正確的碰撞過程模型。若把2、3兩小球看成整體,建立1小球和2、3

小球之間的兩體碰撞模型就會得出(C)答案錯誤結論。其實2、3小球只是靠在一起並沒有連線,加之碰撞過程的位移極小,必須建立三小球之間依次碰撞的過程模型,由兩球彈性碰撞得速度依次交換,所以(D)正確

【評註】 本題關鍵在於建立正確地符合客觀規律的小球碰撞模型——兩兩依次 碰撞,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認真分析題意,抓住 問題的本質才行。[例3] 如圖1-3所示,有一根輕質彈簧將質量為m1和m2的木塊連在一 起並置於水平面上,問必須在m1上至少加多大的壓力,才能在撤去壓力後,

1圖1-3

m1彈起來恰好使m2離開地面?

解:用力F向下壓m1到A位置放手後,m1和彈簧應看成彈簧振子模型。在A位置放手時F即為回覆力,由振子特點知振動到最高點B時回覆力向下也為F,又從m1的受力知:F=F彈+m1g 從m2受力知恰好離地有:F彈=m2g所以 F=(m1+ m2)g

【評註】

正確的建立模型對突出問題的本質是十分重要的,本題巧妙利用振子模型,抓住本質,出奇制勝。

【針對訓練】

1.如圖1-4所示,具有圓錐形狀的迴轉器(陀螺).繞它的軸在光滑的桌面上以角速

度ω快速旋轉.同時以速度v向左運動,若迴轉器的軸一直保持豎直,為使迴轉器從左側

桌子邊緣滑出時不會與桌子邊緣發生碰撞,v至少應等於

(A)ωR (B)ωH (C)R2gg(D)R H2H圖1-4

2 .如圖1-5所示,A中一質量為m的物體系於長度分別為l1、

l2的兩根細線上,l1 的一端懸掛在天花板上,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

l2水平拉直,物體處於平衡狀態;B中與A相同只是將l1換成輕彈簧。

現將A、B兩圖中l2線剪斷,求剪斷瞬時物體的加速度。

3.跳起摸高是中學生進行的一項體育活動,某同學身高1.80m,質量圖1-5

65kg,站立舉臂手指能摸到的高度是2.25m,此同學從用力蹬地到豎直

跳離地面歷經0.3s,設他蹬地的力大小恆為1300N,求該同學(g=

210m/s)(1)剛跳離地面時的速度;(2)跳起可摸到的高度。

2.等效法

當研究的問題比較複雜,運算又很繁瑣時,可以在保證研究物件的有關資料不變的前提下,用一個簡單明瞭的問題來代替原來複雜隱晦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等效法。在中學物理中,諸如合力與分力、合運動與分運動、總電阻與各支路電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據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學中若能將這種方法滲透到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中去,不僅可以使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而且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知識向能力轉化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例1] 如圖1-6所示,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十q的小球從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

中A點由靜止開始下落,試求帶電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

解: 這個問題中帶電小球運動軌跡是比較複雜的曲線,對學生而言分析這個問題比較困

難,容易錯誤的認為小球到達最低點時,所受洛侖茲力和重力平衡。實際上小球做曲線運動,

它的受力是不平衡的。將小球剛運動時的靜止狀態等效為向左、右兩個方向大小相等的水平初圖1-6 速度V01、V02,現使小球向右的分運動V01產生的洛倫茲力恰好與重力平衡,則有qV01B=

mg

因而得V01=mg/qB 故小球的運動可視為水平向右以速度出V01做勻速直線運動和在豎直平面

2內以速度V02沿逆時針方向的勻速圓周運動的合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R=mV02/qB=g(m/qB),因而

小球在運動過程中下落的最大高度為

2Hm=2R=2g(m/qB)

【評註】

通過深入分析,將原來的`複雜曲線運動等效為水平方向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面內勻速圓周運動,巧妙地解答了這個複雜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2]如圖1-7所示,一條長為L的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質

量為m的帶電小球,將它置於一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大小為E,方向水

平向右,已知當細線離開豎直位置偏離α時,小球處於平衡。求:(1)小

球帶何種電荷?求出小球所帶電量。(2)如果使細線偏離豎直線由α增大

到?,然後將小球由靜止釋放,則?應為多大時,才能使在細線到達豎

直位置時小球的速度剛好為零?

2 圖1-7

圖1-8

解:(1)小球帶正電,小球受重力mg、電場力qE以及細線拉力T三力作用,當偏角為α時,小球平衡,則重力與電場力的合力與細線的拉力等值反向,根據平衡條件可求出q的大小為 q=mgtgα/E

(2)求?,常規的解法是應用能量守恆或動能定理,但若把電場、重力場等效為合重力場,則等效合重力場的方向為OO’連線方向,如圖1-8所示。則解題更為新穎、簡潔.小球在偏角為?時的A點由靜

22止釋放後,圍繞著O’O連線在AB範圍內振動,小球受細線的拉力和一個合重力,大小為(mg)?(qE),

它的振動與課本中的單擺振動相類似,立即可得O’O是?的平分線,如圖1-8,所以?=2α。 進一

22步推論:等效重力加速度g’= (mg)?(qE)/m ;若小球繞O做圓周運動等效最高點:在O’關於

O的對稱點上;若α小於5°可等效為單擺簡諧振動,其週期為:T=2?l g'

【評註】

用等效法解本題的關鍵在於正確得出等效重力,然後再利用單擺的振動關係得出結論。其推論實際中應用很廣。

[例3] 試分析用《伏安法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的實驗誤差.

解: 如圖1—9為測量電動勢和內阻實驗電路圖.其原理是根據閉合電路的歐

姆定律:?0=U+Ir0 實驗中,由於電錶的接人而產生了分流或分壓作用,因此使

得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一差值,為了能很快地得出實驗誤差的大小。我們採用

等效電源法。實驗中測出的電動勢和內阻就是方框所包圍的等效電源的電動勢?’

和內阻r’。然後再比較測量值?’、r’與真實值?0、r0的數量關係便能得出實驗

圖1-9 Rv誤差的大小。 如圖1-9所示,等效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分別是:=?0 ?’Rv?r0

Rvr0r’= ??=?’-?0=-r0則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絕對誤差分別是:?0 ?r=Rv?r0Rv?r0

r’- r0=-r02

Rv?r0

這說明測量值都小於真實值。

【評註】

等效電源法是將虛框內的電路看成一個等效電源,等效電源的電動勢為?’,

內阻為 r’,由這樣一個等效電源向R供電。可見等效電動勢等於方框外的路端

電壓,內電阻等於方框內的總電阻。

【針對訓練】

1. 如圖1-10所示,Rx與R1串聯.問Rx等於多少時Rx獲得最大功率?最

大動率為多少?若使R1獲得功率最大,則Rx的值為多少?最大功率是多少?

2.如圖1-11質量為2m的均勻帶電球M的半徑為R,帶電量為+Q,開始靜止在

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通過直徑的直線上開一個很小的絕緣、光滑的水平通道。現在球

M的最左端A處,由靜止開始釋放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點電荷N。若只考慮靜

電力,試求點電荷運動到帶電球M的球心時受到的力及所需的時間?

3. 如圖1-12,電源電動勢為?內阻力r,RO為定值電阻,則R1為何值時,R1消

耗的功率為最大?並求出其最大值Pmax=?

4.如圖1-13所示,一彈性細繩穿過水平面上光滑的小孔O連線一質量為m的小

球P,另一端固定於地面上A點,彈性繩的原長為OA,勁度係數為k。現將小球拉到

B位置OB=L,並給小球P以初速度v0,且v0垂直OB.試求:(1)小球繞 O點轉動 90°

3 圖1-

10 圖

1-11 圖1-12

圖1-13

至 C點處所需時間;(2)小球到達C點時的速度。

3.極端法

所謂極端法,就是依據題目所給的具體條件,假設某種極端的物理現象或過程存在

並做科學分析,從而得出正確判斷或匯出一般結論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分析綜合能力和

數學應用能力要求較高,一旦應用得恰當,就能出奇制勝。常見有三種:極端值假設、

臨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極端值假設

[例1]物體A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運動,如圖1-14所示。若初速度為V0,它與斜面

間的摩擦係數為μ,在相同的情況下,A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A)圖1-

14 sin???cos?sin???cos??cos? (B)(C)μ+tgθ (D) ?cos??sin?sin???cos?sin???cos?

解:本題常規解法:現對A進行受力分析,再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上滑、下滑的加速度表示式,最後求出比值,得出答案。這樣做費時易錯。若用極端假設法求解,則能迅速準確地排除錯誤選項,得出結果。其步驟是:a)選參變數,做極端假設。取μ為參變數,令其為最小值,即μ=0 b)進行極端分析。在μ=0的情況下,A上滑、下滑加速度應相等為:gsinθ,二者之比等於1。把此極端值μ=0代入所給選項中,發現(A)(B)(C)均不合要求,(B)卻滿足要求,故應選(B)

【評註】

用極端假設法解題最關鍵是準確、迅速地選出參變數。其一般原則是:1)被選參變數存在極值,否則不能選;2)當賦予該參變數某一特定值後,不改變題目所給的物理過程或狀態,否則不能選。本題就不能選θ做為參變數,這將改變題目描述的運動形式。

臨界值分析

[例2] 一個光滑的圓錐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軸線沿豎直方向,母線與軸線間的

夾角為θ=30°,如圖1-15所示。一條長為L的細繩,一端拴著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

物體沿錐面在水平面內繞軸線以速度V做勻速圓周運動,求(1)當V=

體的拉力;(2)當V=1gL時繩對物6圖1-15 3gL時繩對物體的拉力。 2

解:本題涉及臨界條件是:物體對錐面壓力為零時,物體的速度值。如圖1-15,物體受重力mg、錐面的支援力N、繩的拉力T三個力作用,將三力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解,由牛頓第二定律得:Tsinθ

V2V2cos?-Ncosθ=m①Tcosθ-Nsinθ=mg ②由①②兩式得:N=mgsinθ-m Lsin?Lsin?

可見,θ一定,V越大,N越小,當V增大到某值V0時,N=0時,即V0=3gL 因N為支援力,不能6

為負值,故當V>V0時物體離開錐面,物體飄起繩與軸線夾角增大到某值α。

V21gL時V<V0,物體壓在錐面上,N不為零,由①②兩式消N得T=mgcosθ+m(1) 當V=代入數字L6

得T=1.03mg

(2) 當V=3gL時,V>V0物體飛離錐面,此時物體只受重力mg和拉力T作用,設繩與軸線的夾角為α: 2

mV2

Tsinα= ③ Tcosα=mg ④ Lsin?

222將V代入③④兩式消去α可得 2T-3mgT-mgT=0解取合理值 T=2mg

【評註】

本題涉及到物體隨速度增大將要飄離錐面的臨界問題,故要用臨界分析法來解題。臨界分析法,就是找出問題的臨界條件,算出關鍵物理量的值進行分析比較,得出在不同條件下物體不同的狀態,從而求出結果。本題關鍵在求出N=0時的速度值即臨界條件。

4

特殊值分析法

[例3] 如圖1-16,兩點電荷所帶電量均為+Q,A處有一電子沿兩電荷連線的中垂線運動,

方向指向O點。設電子原來靜止,A點離O點足夠遠,電子只受電場力作用那麼電子的運動

狀態是

(A)先勻加速,後勻減速(B)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 (C)加速度越來越大,

速度越來越小(D)加速度先變大後變小,最後變為零 圖1-16 解:本題如定量分析有些困難,但用特殊值分析法,變得相當容易,且概念清晰。設A

點在無限遠,其電場強度為零,那麼電子所受電場力為零;而在O點處的場強也為零,故電子在O點處受電場力亦為零;所以,電子在從A向O運動的過程中,所受電場力必有一個最大值,因此電場力一定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至零。由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值應是先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以至最後變為零;但速度是一直增大的,可見正確答案為(D)

【評註】

在用特殊值分析法解題時,分析相關物理量的變化,必須注意變化過程中 “拐點(轉折點)” 的存在性,“拐點”的尋找時關鍵

【針對訓練】

1.一輕質彈簧,其上端固定下端掛一質量為m0的平盤.盤中有質量為m的物體.當平盤靜止時,彈簧長度比其自然長度伸長了L, 今向下拉平盤使彈簧再伸長ΔL後停止,然後放開手。設彈簧始終處在彈性限度之內,則剛放手時盤對物體的支援力為:

(A)(L+ΔL)/Lmg (B) (L+ΔL)/L(m0+m)g(C)(ΔL/L)mg

(D) ΔL/L(m0+m)g

2.如圖1-17所示,一條形磁鐵沿著水平方向從左向右運動,試問當穿

N O S 過與運動方向垂直的閉合線圈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哪一個

(A)閉合線圈中的感生電流方向不變,如圖所示;(B)閉合線圈中的感生電流方向不變,與如圖所示方向相反;(C)閉合線圈中的感生電流方向起初如圖所示方向,後來與圖示方向相反; (D)閉合線圈中的感生電流大

小、方向都不變。 圖1-17

3. 如圖1-18的電路中,總電壓U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力2R,

當滑動觸頭P位於中點O時,電流表A1、A2、A3、A4示數均為IO。則當P位於O’

位置時 [ ]

(A) A1的示數大於 IO (B) A2的示數大於 IO

(C) A3的示數大於 IO (D) A4的示數大於 IO

4.逆思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解題簡捷,或者從正面入手有一定難度,有意識地圖1-18 去改變思考問題的順序,沿著正向(由前到後、由因到果)思維的相反(由後到

前、由果到因)途徑思考、解決問題,這種解題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通常有:運用可逆性原理、運用反證歸謬、運用執果索因進行逆思。

運用可逆原理進行逆思

[例1].一顆子彈以700m/s的速度打穿同樣的、並排放置的三塊木板後速

度減為零,如圖1-19所示。問子彈在三塊木板中運動的時間之比是多少?

解:此題正向思維按勻減速直線運動來解,比較繁瑣。但根據運動的可逆性,

倒過來從後到前,將子彈的運動看成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問題就變

得很簡單。即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連續相等位移的時間比,所以,t3∶t2∶t1=1∶(2-1)∶(?2) 因此t1∶t2∶t3=(?2)∶

(2-1)∶1

【評註】

物理學中可逆性過程如:運動形式的可逆性、時間反演的可逆性、光路可逆

性等往往正向思維解題較繁難,用逆向思維則簡單明瞭。

運用反正歸謬進行逆思

[例2] 如圖1-20所示,在水平放置的長方體空間內,有與y軸平行的等

距離平行線,是用來描述真空中水平方向的某種均勻場的示意圖(長方體外的空

間場的強度為零)。現有質量較大的帶電粒子q,從A點以速度V0沿AC方向進入

場中,且正好從C’方向離開該場。試問這一組平行線是電場的電場線、磁場的

5 圖1-20

物理學中的方法篇二:學好國中物理方法和技巧

學好國中物理方法和技巧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第二條就是要會學習。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如下幾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裡每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同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國中物理”,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死記硬背?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頁,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

得到的是什麼結論,並能進行相關擴充套件領會。

二、獨立完成一定量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

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充套件識記,會收穫頗豐。

三、重視物理過程,重視輔助作圖。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論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

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

連續的。

四、全力上課,專心聽講。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後再找老師討論,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

東西越多。

五、堅持做筆記。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

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儲存。

六、整理好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儲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比如*、?、※、◎等等,以備今後

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上學路上、等車時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突然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裡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

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端正態度,對外開放,取長補短”。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最忌諱自暴自棄,“反正我成績不好,也考不上重點高中……”這類言談,是自殺式的無藥可救性的自毀。

它會讓人喪失進行的動力。

九、重視知識系統性。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的知識結構等等。這種彈性擴充套件思考方式,會把整個物理知識串通在一起,讓人思考起來更容易。

十、重視語數與“小課”——認識學科間互補的重要性。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到大學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必

須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同樣也要用好語文這門工具,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物理含義更準確。如果能把生物、地理等學生認為的“小課”學好,對學習物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所有

學課間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的。

十一、 堅持體育鍛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精力旺盛、學習高效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學會幾種鍛鍊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鍊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試問:老打盹的學習過程能記憶深刻嗎?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衝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不搞突擊。正所謂“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指平時堅持不懈的學習

努力)。

十二、注意學習中思維的發展與訓練。有的學生也十分想學,也確實在努力學習,這些老師也能看到眼裡,可是成績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觀之,聽課認真,作業工整,筆記細緻,但一換個角度,換個方法,這種學生就不知所從。這樣的學生多數也不是完全因為笨,主要還是思維上出了問題。常見的思維性障礙如下:1、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3、類比不當形成的思維障礙。4、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5、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6、舊有知識的侷限性和思維

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這些都要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給以糾

正。

以上僅僅是以一個一線物理教師的想法,綜述了一些學好物理的技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要通過自己去實踐內化,才能

變為自己的東西

物理學中的方法篇三:物理學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物理學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三整體思維法

思考物理問題時,不拘泥於問題的區域性特徵或狀態,迴避系統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或相互關聯的細節,而是著眼於問題的整體效果。然後通過對系統全面地分析,來理解、認識、揭示問題的本質或規律。

整體思維法就是把相互聯絡的幾個物體當作一個整體(或把幾個相關物理過程當作一個過程)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把這種方法用於解題過程,往往可以少走彎路,或者跳過常規步驟,使解法簡捷而明快。運用此思維方法要縱觀全域性,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例1甲、乙兩人相距100m的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3m/s,乙的速度為2m/s,甲帶了一條狗,同時出發,狗跑的速度為5m/s,當狗遇到乙時,立即返回甲處,遇到甲時又立即返回乙處,直到兩人相遇,問小狗共跑了多少路程?

●解析:從開始到甲、乙相遇,狗一直在跑,將狗跑的總路程視為整體,只要求出狗跑的時間,而這個時間

恰好為“相遇時間”。 所以,甲、乙兩人相遇時間:v甲t+v乙t=S 代人數值有:3t+2t=100 解得:t=20s

則狗跑的路程S=vt=5m/s×20s=100m。

●例2在彈簧秤下掛一重物A及吊籃,一人站在吊籃中,對A用100N的力豎直向下拉,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 A.比不拉時增加100N B.比不拉時減少100N C.讀數不會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解析:視吊籃內的A和人為一整條。不論內部發生怎樣的變化,整體內部質量不會改變,重力不會改變,故讀數不變。

●例3地面上有一條大木杆,抬起A端用力300N,抬起B端用力200N。這條木杆的端較粗,整個木杆的重量為N。

●解析:該題用槓槓平衡條件解決

抬起A端,則FALAB=GLOB 抬起B端,則FBLAB=GLOA

等式兩邊相加有:

(FA+FB)LAB=G(LOB+LOA)

所以 FA+FB=G=300N+200N=500N。

若把木杆視為一整體:可以想把木杆從A、B兩端同時抬起,如圖所示,顯然,一人用力300N,另一人用力200N,由平衡條件:則G=FA+FB=300N+200N=500N。

●例4某人體重600N,他想坐在吊籃裡用滑輪組 勻速拉上去,如圖所示。已知吊籃和動滑輪共重 240N,則他們所有的拉力應為N。

●解析:隔離法:

分析人的受力:人受重力G人,繩子隊人的拉力T, 吊籃對人的支援力N。 則有:T+N-G人=0??①

對吊籃受力分析:吊籃受重力G吊,

人對吊籃的壓力N′, 和繩子的拉力2Tˊ。

則: 2Tˊ-G吊- N′=0 ?② ①+②得:T=(G人+G吊)/3

=(600+240)/3=280N

●整體法:

視人、吊籃、動滑輪為整體,迴避系統內部

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只看效果。 仍設每段繩子的拉力為T。

整體的總重力是由三段繩子所承擔, 則有:3T-G總=0

∴T= G總/3=(600+240)/3 =280N

●例5 如圖所示,盛有甲、乙、丙球的燒杯漂浮在槽中水面上,現將這三個球投入水中,結果甲球下沉,乙球漂浮,丙球懸浮。燒杯仍漂浮在水面,則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水槽對接觸面的壓強將。(填“增大”“減少”或“不變”)

●解析:原來(燒杯和甲、乙、丙)整體漂浮:即F浮=G總;“現將這三個球投入水中,結果甲球下沉,乙球漂浮,丙球懸浮”。得F浮<G總。由F浮=ρgv排,知F浮↓=ρgv排↓,故液麵下降,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減小。

水槽對接觸面的壓力F=G容=m容g,把容器視為一整體,在整個變化過程中容器內的質量沒有變化,故壓力不變,壓強不變。

●例6 在水平地面上鋪著幾塊相同的正方體,質量為m,邊長為a,若

把這幾塊正方體一塊一塊地疊放起來,至少需做多少功?

●解析:把(n-1)塊視為一整體,其重力

G總=(n-1)mg,豎起過程重心提高h,

且h= a(n-1)/2+a/2 = an/2 由W=FS=G總h

=(n-1)mg× an/2 =an(n-1)mg/2

●例7(電學試題) 將兩盞“220V40W”的電燈串聯後,接入220V的電路中,兩盞電燈的實際功率之和是() A.10W B.20W C.40W D.80W

●解析:將兩盞規格相同的電燈接入電路後,當做一個整體考慮,其總電阻是一個電燈單獨接入電路的阻值的兩倍。因電源電壓不變,則此時兩燈的實際功率之和是: P=U2/2R=1/2?U2/R =1/2×40W=20W

●例8在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恆定,當滑動變阻器RW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R時,定值電阻R0上消耗的功率為P0;要使定值電阻R0消耗的功率為原來的1/4,應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 A.2R B.R/2

C.R+R0 D.2R+R0

●解析:R0為定值電阻,其功率從P0變為P0/4,由P=I2R知,電路中的電流變為原來的1/2。就整個電路而言,電路中電壓不變,由I=U/R得,其阻值必為原來的2倍。 原來的電阻為R+R0;

現在的電阻變為2(R+R0)。

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為R=2(R+R0)-R0=2R+R0。

●例9小明家有一個標有“220V800W”的電爐,在額定電壓下用10分鐘能燒開一壺水,一天他用這個電爐在相同的環境下(空氣的溫度和氣壓相同)燒開同樣一壺水卻用了12分鐘,請你幫助小明算一算他家當時的電源電壓約為多大。你在計算過程中使用了哪些近似條件?

●整體思維方法可簡化解題過程,提高解題能力,還可發散思維,因而在中學物理中應用廣泛。在解題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TAGS:物理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