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

文思屋 人氣:3.21W

《仁醫胡佩蘭》是河南省衛生計生委繼《心靈解碼》、《生死拯救》之後又精心推出的第三部影視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

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篇一】

《仁醫胡佩蘭》是一部以2013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胡佩蘭生前事蹟為題材的高清數字電影,來自全市各醫療機構的400多名專家學者和醫務人員參加首映式。

胡佩蘭,女,醫生,中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母親。1916年,胡佩蘭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193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大學醫學部,1944年畢業。1986年,胡佩蘭70歲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家人都勸她歇歇,但她堅持去出診,後到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坐診,2010年受聘到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胡佩蘭是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的先進典型代表,她行醫70年,退休後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27年,堅持親自做檢查、寫病歷,還經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是中國年齡最大的註冊志願者,共捐獻了50個希望之屋,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

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百元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

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輪椅。她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裡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2014年1月22日5時30分,98歲女醫生胡佩蘭逝世。胡佩蘭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仁醫胡佩蘭電影觀後感【篇二】

近日,我在《醫藥衛生報》上看到了高孟元同志的一首長詩《仁醫胡佩蘭》,使我印象深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首長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邃,不落空泛。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只有摯熱情感的'迸發;沒有口號式的語言教化,盡是質樸文字的心靈浸潤。全詩以樸實而雋永、簡練而生動的詩句,全景式地展現出"百歲仁醫"胡佩蘭那不平凡的一生,濃縮了她一生的坎坷、順逆、苦樂、自強、大仁、大義、大愛和真誠。

讀罷全詩,感覺到通篇都閃爍出胡佩蘭精神所凝聚的4個字:大仁大義!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傾心創作這首詩,其目的就是在演繹胡佩蘭事蹟的同時,希望醫生們都向胡佩蘭看齊,追求她的境界,學習她的精神,做一名德才兼備、愛崗敬業的好醫生。

作為一名晚輩醫生,我從胡佩蘭的事蹟裡,學習、感悟了很多。

我認為,作為一個醫者,首先要像胡佩蘭那樣,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盡力做一名像胡佩蘭那樣具備"仁義禮智信"的且有高尚道德的人。

第二,要做一名好醫生,就要不懈地追求知識,像胡佩蘭那樣終身勤學,求知不倦,對醫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因為,只有具備過硬的技術,才談得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在胡佩蘭精神的感召下,在臨床工作中,我也在不斷地修煉自己的醫德,鑽研醫術,追求新知。不僅在臨床上因治病療效好、信譽較高而多受患者的好評,而且為了弘揚和傳承經典,嘔心瀝血創作出版了有關《傷寒論》經方學術的著作多部,引起了國內經方界一些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獲得了不少中醫的讚譽。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以胡佩蘭為榜樣,將胡佩蘭的精神、境界和胸懷體現在我行醫的過程中,努力踐行"大醫精誠"的理念,以仁德為本,以仁術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