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

文思屋 人氣:1.1W

影片《終極勝利》裡面的中國人也一改[拉貝日記]與[南京南京]中的麻木形象,轉變了在戰爭中的角色與態度,不再是一味的等待救援,而是主動尋求機會去拯救華人華僑。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歡迎參考!

《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

《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範文一

從頭一回聽說這個題材要拍電影就知道要砸。畢竟這種題材,只要不是過硬的班底,在內地市場的製作條件下都會顯得廉價。

不出我所料,宣發和製作都很低階。

水軍直接在微博裸奔,連點掩護都不打。

假如電影那麼好,至於用這麼低階的宣傳手法?

回到電影本身,冼杞然已經十幾年沒拍過片子,上一部作品是邰正宵主演的《源來是愛》,照樣是一部消費基督信仰的片子,儘管那部片子成色比這一部好點,但那部是都市劇,畢竟好把控。

本片宣傳充滿了對《烈火戰車》的消費,儘管是因為主角都是李愛銳的緣故,但本片和《烈火戰車》的差距太明顯,不得不說是一大落差。

本片中間的戰爭場面假的還不如《盜墓筆記》網路電視劇(我已經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了)。從這點上我看不出片方的任何誠意來。

而本片的兩個“引子”,風箏和手錶,穿插的都十分生硬。我想導演表示的是手錶是西方的象徵,風箏是東方的象徵來比對的意思,但整部片子裡我GET不到。

我就想問了,宣發的時候消費基督信仰,騙基督徒進電影院,但是主線幾乎沒提耶穌,能用“愛”代替的都代替了,這還不如關信輝導演的那些影音使團爛片呢,好歹人家直說啊。

李愛銳在自己國家的那一段簡直拍的簡直是過家家,一看就像外國人拍的。

李愛銳來到中國之後的劇情也十分俗套。

李愛銳在集中營裡和日本軍兵賽跑(看過《烈火戰車》的都知道李愛銳曾經是奧運冠軍),我找不到相關的記載。鋪墊也不足,我找不到足夠的理由,日本軍兵選擇賽跑的方式。

集中營裡的虐待就像流水賬,至少看不到編劇對於這段歷史的尊重,更像是匆匆走過場。

至於演員演技,小男孩在童星裡演的不錯。竇驍的英文簡直講笑話,就算情節提到了他不熟也不行。

約瑟夫費因斯?《莎翁情史》和《伊麗莎白》裡他的演技和同劇演員表比就差了很多。在這部片子裡,更像是被騙來的一個外國人,看不到認真。

人物塑造方面,每個角色都十分扁平,連李愛銳這個角色都塑造的沒頭沒尾,毫無說服力。

優秀的電影很多,優秀的福音電影也很多,請不要硬撐這部了。

《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範文二

冼杞然也就是一香港二流導演,牛皮卻吹得挺大的。這部號稱中國版的《辛德勒的名單》,之前已經有數部這樣號稱的國產片,如《棲霞寺1937》、《拉貝日記》、《金陵十三釵》,但都成了笑柄。

不久前看到冼大導的一篇採訪,說是正在籌備拍攝英雄史詩大片《海上絲路》(關於鄭和下西洋的題材),還說耗資不少於3億云云,鄭和是航海家,幾時變成了英雄?編劇是要將他變成侵略者、殖民者,還是拯救世界的希望啊?真是腦洞大開。感覺這3億鉅製是拿專案來扎錢的。其實鄭和的題材,弄得好是可以變成《加勒比海盜》一樣的超級IP的,但冼大導的水平讓人高度懷疑,要麼爛尾,要麼撲街。

說回本片,也是衝著扎(投資人)錢、騙(觀眾)錢來的。真的很一般。

再過10年,中國也不可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單》。 各方面的原因決定了的。

《終極勝利》電影觀後感範文三

朋友最近在做抗戰老兵的採訪筆錄,所以一直在看一些抗戰時期的老資料。這部電影上映,這幾天又正值七一節。於是我們一起去了影院,我算是作陪一起受教育。

去之前我稍稍查閱了一下故事的背景。講的就是英國運動員李愛銳在取得1924年奧運會400米比賽冠軍後來到中國傳教20年。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軍關押在山東濰坊的集中營直到去世的一個故事。

其實這樣看簡介故事劇情構造確實不算複雜。我自己確實也沒有抱著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在看的時候,幾次都隨著劇情落淚。我覺得這算是在主旋律下非常良心的一部作品了。

沒有狼煙滾滾的戰爭場面,沒有教科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灌注式輸出。也沒有強烈的名族主義仇恨感。

可能你會問,以上都沒有紅色影片,它還有什麼在撐起它的“好看”?我覺得是電影中拋開這些結構框架後,留下的真正的情感是好看的。

有人性,還有正義,還有希望。故事情節我不在去做複述,但我想講一些讓我落淚的點。

細節裡的人性

故事的開始先講述的是一段情侶,女的在天津英租界的修道院做護士,幫著收留照顧受傷的士兵還有附近的老百姓。但因為藥品緊張,所有的傷員都在等待著一位護士的未婚夫的藥。隔天藥送來的時候剛好也是最後一班回英國的渡輪起航的時候。原本的打算來說,女護士的未婚夫賣完這批藥他們就有錢買票回到英國。

但因為教戰地環境的窘困,誰也掏不出錢。女護士站了出來,掏出了她的婚介。那個小細節推了一個鏡頭。她將握在手心的戒指親親的擦拭了一下。然後放在了未婚夫的手心。她告訴她說“這顆戒指可能值一點點錢,我想看看是否值得換藥”

身後做護士的姑娘們都站了出來,他們掏出了自己的戒指,鐲子…當女護士的未婚夫也決定放棄回程歸國的郵輪一起留下的時候,我看到姑娘眼中的感動和堅定。

隔著白色的帶有紅十字標的床單,男的抱起女護士旋轉。這個鏡頭是我看過的戰爭片裡最美的一個鏡頭。如果大家去到影院一定要留意這裡。

我們也順帶說回男主李愛銳。在準備讓妻子和女兒離開的前一天夜裡,她的妻子想要勸他一起走。妻子其實深明大義。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做的事是對的,但是又顧及到自己的孩子不能沒有父親。她在猶豫中的時候,竇驍揹著傷員過來敲門。

李愛銳的妻子,一點點都沒有猶豫,直接將渾身是血的傷員接過來一起抬著放在了客廳的地壇上。當我以為這個橋段要結束的時候,李愛銳和竇驍出門去借藥。逆著人流走,竇驍的腿受傷了。李愛銳第一個反應是撿了一輛黃包車去讓竇驍上車拉他一起走。

而後面的細節就更為讓人感動。珍珠港事件以後,天津的外籍人士都被關押到了山東濰坊的集中營裡。有一對情侶他們正在舉行婚禮的時候被抓,都來不及交換戒指。但是到了集中營的時候,男的將撿來的鐵絲扭成了環。自己帶著一隻,送給了自己的妻子一隻。

不管在怎樣的時刻,堅守自己的愛人,堅定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在沒有自由的情況下,他們也有一顆自由的心。

還有鏡頭裡那些飄揚的風箏。是這部深色影片裡的一個亮點。只有風箏飄蕩起來的時候,拉遠的鏡頭裡才有了一點點彩色。這一點彩色越飛越高。我也深知那是那個處境下,所有在困境中的人的對自由的對正義的嚮往。

等等很多細節,都是對人性的展示。他們沒有國界,不分彼此。當竇驍帶著小石頭翻過集中營的電網送吃的時候,殘暴的日本兵也悄悄的掐斷了電網。就在最後一次日本的軍官想要合閘,而士兵知道孩子正在翻閱電網的時候,他們用力的攔下他們的長官。

我想這一刻他們只是關心這個孩子的生命,而從沒有去區分這個孩子是不是中國人。這是殘酷的戰爭裡存留的人性。他遠凌駕於國籍、戰爭之上。

永生的信仰

如果說人性是所有戰爭影片中最展示和詮釋的一個角度,那麼這部電影另一個讓人感動的點就在於它所展示的希望。

當李愛銳他們進入集中營的時候,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孩子們。都穿的整齊劃一。他們每一天早上都要禱告,他們忠於主,愛與愛。其實說到這裡,李愛銳的前本身如果大家有去了解的話,他年輕的時候退出過奧運會,就是因為他的宗教信仰不允許他在週日進行比賽。

但是這一年,他在中國山東,遙遠的大洋彼岸。他為了給同伴爭取到藥品。答應和日本軍官在週日比賽。

他說信仰在心頭,為了救贖而去做的事情。主也會原諒他。大雪的早上。他赤著腳拖著虛弱的身子跑贏了比賽。這一刻他就是所有關押在一起的同伴的上帝。

除了李愛銳,還有個小姑娘也極其讓我震撼。破敗的教堂裡,角落裡有一架鋼琴。小姑娘小中國小男孩小石頭一起玩耍的時候,想要彈響它。但是她害怕日本兵的管制。一直沒有彈響。但是在小石頭被豎起的電網牆電死時,她自己一個人,來到了鋼琴前。她彈響了它。她要為自己的朋友送別。嘆氣的頌歌也是教堂裡舉行喪禮的肅歌。

她用她的信仰在送別中國的小夥伴。這一刻,我覺得已經不在於形式上的信仰的派別。這一刻,愛融通了所有。

最後,我還是想說,這部電影裡,我們看不到巨集達的戰爭場面。但卻無比震撼的明白戰爭帶來的傷害。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的抗日戰場,但我覺看到的都是國籍友人間的無國界的幫助。現在也正值七一了,我想如果想想要從一個微觀的平凡的角度去了解我們歷史上的二戰,我們的抗戰史,這一部電影我覺得值得一看。

所有溫情的人性的偉大的一面。都藏在這個電影的每個鏡頭裡了。借用《紙牌屋》裡的一句話說就是,一個人的品行,不取決於這個人如何享受勝利,而在於這個人如何忍受失敗,沒有什麼比信仰更能支撐我們度過艱難時光了。

灰色的世界,閃亮的人格。請我們每個人都記得他叫李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