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感恩教育觀後感

文思屋 人氣:2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恩教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恩教育觀後感

感恩教育觀後感1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並且還準時說看了山東衛視的感恩教育。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點。分別是第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重老師,懂得感恩。知道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教導在人際交往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和自強以及自信等抵抗挫折的能力。千萬不能嬌生慣養以便養成依賴他人的心。

在他的講述中,讓我感到很慚愧。同時也讓我腦子一亮想起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了做獨木舟。”中年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這個人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晒太陽。”

這正是我們的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而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常常惹父母不高興,還讓他們生氣。有時他們打了我們,我們心中充滿了憎恨,但你仔細看看他們打你的那隻手,在不斷的哆嗦,他們不是不敢打你,而是下不了手,不忍心去打你。俗話說得好:打是愛,罵是親啊!但我們早在憤怒中把這句話給置之度外了。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孩子們,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想要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就要親自點亮自信的明燈。

看完感恩教育,我對我以後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感恩教育觀後感2

這天,我在遼寧電視臺公共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國小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職責感的養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後。聽完以後,我十分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職責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此刻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實卻不是故事,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後,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呢?之後,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實中十分普遍的例子,此刻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不是什麼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就應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能夠經常看到,回家以後,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麼,這麼做到底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構成不了任何的職責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聖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後,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蹟也讓我感到震撼。縱觀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鬥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職責感?那麼普通

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職責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職責感是如何構成的。“仁”從結構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職責心,務必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境比較,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職責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就表現為孝順和關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齊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後,都發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構成了自己的職責感。回到家中,對父母也是關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孩子職責感的構成,重點在於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

節目最後,于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蹟中獲得人生的感悟。看完節目後,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穫,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後孩子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感恩教育觀後感3

週六早上,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其中大樹與調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

從前,有個孩子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到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長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了蓋房子。”又過了幾年,青年變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作為中年人我也應該到別處去看看。”大樹說:“你可以把握的樹幹砍了做成獨木舟。”中年人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人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說:“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更不會理我了吧。”他說:“不,現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陽。”樹樁開心極了。

這個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樹索取,而大樹所要的回報僅僅是他的陪伴。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都是無私的,為了兒女,給予他們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為先,我平常對父母索取的多,對父母的體諒少,常常因為飯菜不可口就大發脾氣,由於父母不答應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現在我知錯了,應對父母懷感恩之心,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心常在。

感恩教育觀後感4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國小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學習固然重要,可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感恩你我他,將快樂裝進口袋。

其實現在的我都莫以為然的接受了長輩那無限的愛,卻忘記了自己因有的職責——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從心靈深處擠走,把那無限的愛視為理所應當,當看了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國小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錯了,我在希望別人給予時,沒有動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師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她的媽媽手受傷了,拿給她看,她一手推開了媽媽,說;別打擾我看電視!”就這一個我們以為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媽媽,其實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溫柔得吹吹媽媽的傷口,問一問還疼不疼?其實這樣的小動作還有很多,都發人深思。我們也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嚴厲,都是為了誰?在所有人心裡都是嚴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媽媽總是順著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嘮叨也尾隨其後,當我難過時會安慰我,當我失敗時會鼓勵我,當我受傷媽媽比我更痛苦;爸爸不會跟媽媽一樣噓寒問暖,但那嚴厲的神情中流露出愛,至今我還記得那天,我被一個男生欺負了許多次,爸爸忍無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長處理了這件事。以前我還以為他們不在乎我,甚至還發過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極。我想感謝親愛的爸爸媽媽,是你們生了我,撫養了我,呵護了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我還有感謝教育過我的人,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經歷的還有很多,先學會感恩再說。

感恩教育觀後感5

這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看了一德老師講述的感恩教育,想起了這首《感恩的心》。我覺得要立足於社會,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遇到事情,抱怨少一點,感恩多一點!

因為有爸爸媽媽,才有了我的存在,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心裡就多了一份愛和牽掛。媽媽以前對我說,我和弟弟妹妹就是她心裡的一切,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好,雖然每一天要穿梭於人群中為生活奔波,雖然每一天要早出晚歸,晚上總是拖著疲憊的身子,邁著沉重的步伐往家裡走,但是一想到家裡有她疼愛的寶貝,她都不會覺得累。爸媽永遠都是最疼愛我們的人,在這種愛的世界裡,沒有貧富,沒有錢權,沒有名與利。帶著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我們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遠!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著我們乘風破浪,駛向溫暖的港灣。今晚,媽媽在我給他們打電話之前打給了我,聽到我的聲音,只說了句“想你了!”語氣中有的是欣喜卻夾著濃濃的憂傷。聽到這簡單的四個字,我的心裡湧起了莫名的傷痛,往日媽媽的關懷和充滿疼惜的眼神歷歷在目。這時候的眼淚似乎也不那麼爭氣了,悄悄的從眼眶裡溜了出來。突然想起了樑繼璋的說過的一句話: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能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所以趁此刻還有時間,都請好好地感恩父母,好好地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爸媽給了我生長的機會,而老師就像是陽光和雨露,給予我們營養,讓我們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老師總是默默無聞地耕作,不求回報,只想著他們播種的種子有一天能綻放美麗的花朵,開心的迎著陽光快樂成長。因此我們也不要吝嗇那一份對恩師的愛和感恩。

感謝爸媽給了我生命,感謝老師帶領我走進知識的殿堂,感謝社會能夠讓我體驗生活的快樂和辛酸!如果每個人多一份感恩,少一份抱怨,世界將變得更加完美,請讓世界的各個角落充滿愛,有陽光的地方就存在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觀後感6

我一直認為,當自我保護,自我掩飾成為一種本能的時候,人就會變得自私而軟弱,容易妥協,這樣的自己真得虛偽到極點,雖然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也不想改變,因為變色龍的功能大概已經成為我的本能之一了吧!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論語講座,感觸頗深;她對論語深刻、透徹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講風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極富個性的講解視角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穫;雖然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 不過真的受益匪淺,然面《論語》也有了新鮮別樣的風味。不想尋章摘句、引經據典,只覺得她讓灰色的孔子連結了多彩的世界,讓《論語》在她獨具個性的視角下,變得通俗易懂、意蘊悠長,體現出了經典的平凡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層次論》《心靈雞湯》等等;卻從不曾注意過這超越了兩千年時空的儒家之道,竟然處處精闢;掩卷而思,做一個《論語》的信徒也不錯!

感恩教育觀後感7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視訊,一個有關感恩父母的視訊。

一開始,臺上一個男孩回答彭成老師一些問題,,問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時,他誠實地回答不知道。我捫心自問,我也不知道我爺爺奶奶的生日,我想,奶奶一生最大的遺憾想必就是她唯一的孫女竟不知道她的生日吧。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彭成老師小時候因不懂事而害了家裡沒分到牛肉,他不敢回家,怕媽媽又要狠狠打他,經過漫長的心裡糾結,他還是邁著極其艱難的步子走回家了,當他走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他看見自己家的煙囪裡冒著裊裊炊煙,站在門口看見媽媽坐在鍋灶下燒著火,飽經風霜的臉上在火光的映照下,清晰的看見一滴滴淚珠在流淌。他還以為是哪位好心人送點牛肉給他家呢,便跑過去揭開鍋一看,原來是一鍋滾沸的清水。後來才知道媽媽找遍了整個村也沒有找到他。此景此情,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發火。最難忘的一次是我竟然把媽媽給惹哭了,我原先不知道,我還以為只是說說而已,沒什麼大驚小怪,可沒想到殺傷力這麼大。媽媽竟然坐在灶前哭,我站在門口,看見火光映照在媽媽的臉上,大顆大顆的淚珠滑落下來,頓時,我的心一痛,感覺自己像犯下了滔天罪行,手足無措,我也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是啊,我們真應該孝順父母,媽媽十月懷胎,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們生下來,如果不孝順父母,那我們孝順誰呢?人們常說不孝順長輩會遭雷劈的。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8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可我們是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呢?我們只知道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

我們不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特別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裡的事情操心著,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感恩教育觀後感9

主講是以一則預言故事而展開,每每聽到這個故事,都會一次一次地打動著我的心,我相信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都是全身心的付出。而現如今,當孩子聽到這則故事,是不是真的能打動他們幼小的心,能夠體會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他們撫養長大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既是愛的結合體,也是矛盾的結合體,往往因為有愛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會形成積怨。

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第一天看到我的女兒時,突然覺得我有了孩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可就在昨天,我還是一個人的女兒,而今天我要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要用自己的全部去愛這個孩子。在我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很忙,她要照顧全家,還要在外農忙,很少陪伴在我身邊,和我一起玩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漸漸長大,完成學業,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我將自己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用來陪伴我的女兒,她一天天的長大,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喜好,我們往往會因為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相互爭吵。孩子是任性的,父母是固執的,矛盾因此產生。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對孩子管得太多了,總是一廂情願的希望,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少碰荊棘,想給她的人生道路上點上一盞指明燈,但結果總是不隨人願。于丹老師講了他大學時登泰山的經歷,她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最終都能夠到達頂峰。或許我們還是不瞭解我們的孩子,或許我們的孩子也想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完成她的人生目標。我們作父母的也應該反思,孩子不是我們的複製品,不應該一定要按著我們的路走下去,可能在她人生的道路上,幫助她選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鼓勵她堅強的走下去,是對她最好的愛。

于丹老師講到 “仁”,也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仁”或“不仁”。對此我也深有感觸,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是不能脫離社會的這個整體而獨立存在的,父母有責任有義務教導孩子如何和周圍的人打交道。學齡前的孩子,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如果我們經常和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甚至不考慮他的個人感受,固執己見,這會對孩子的人格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當他進入到校園,周圍有很多性格各異的孩子,她會很難和同學們建立和善的關係。試想一下,我們這樣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想給他最好的,可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我們會經常在路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掙脫了家長的手,一直往前跑,家長就在後面喊他,叫他,狠狠的批評他,死死的抓住了這隻小手。這個孩子在馬路上跑的時候,並不是他勇敢,而是他並不知道危險的所在,他的好奇心迫使他幹各種各樣危險的事情。我們家長也可能在這個時期,漸漸的打擊了他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沒有更好的引導他。這種好奇心和自信心的缺失,將會影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現在的孩子在一起玩,不是跳皮筋、踢毽子、跳山羊,而是一群孩子圍在一起打遊戲,要麼就是追逐打鬧,要麼就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互相攀比誰的最好玩,各誇各的好。就這樣孩子漸漸的獨立,沒有團隊競爭意識,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當事情的發展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時,往往會表現出手足無措或不敢面對困難,難道這就是我們家長花重金給孩子的愛嗎?

聽完這次《感恩教育》的講座,我深深的感覺到,在很多家庭,不是孩子不會感恩,而是我們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有了依賴,有了對物質的攀比,等等……,讓孩子們覺得一切來之容易,更不會珍惜,包括父母的愛。

教育好一個孩子真的是不容易,在我們還不是父母的時候,沒有一堂課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可如今不論我們是不是合格的父母,都上了崗,所以,只有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最後,祝願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感恩教育觀後感10

今天,語文老師帶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教育課,讓我們觀看下載的視訊,是一位走進全國5000多所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演講視訊。

這段視訊讓我受益匪淺,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其中有一件事讓我內心受到了震撼。有一天,生產隊了病死了一頭牛,大家去分牛肉,可是由於小時候彭老師的調皮搗蛋,惹惱了生產隊長,沒有分到牛肉,他害怕,遲遲不敢回家,在他邁向人生最漫長最黑暗的回家路上,他看到了家裡升起了裊裊炊煙,心想一定是哪個好心的鄰居送我家牛肉了,一下子衝進家,掀開鍋蓋一看,竟是一鍋滾沸的清水,這下他才明白了:媽媽這麼做是想讓他回家啊!他頓時醒悟過來,立志一定要悔改,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終於成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了自己,我在一次次犯下了錯誤之後,發現錯誤了嗎?不,沒有!我總是在逃避!每次媽媽對我的關心我總是視它為“囉嗦”,我一次次的傷了媽媽多少啊!每次我打網遊的時候想到過媽媽對我那期望的眼神了嗎?每次我在課堂與同學談笑風生的時候有想過媽媽對我的期望了嗎?這一切的一切呈現在我的腦海當中,像一隻只拳擊手,有力的錘擊著我的心!腦海中,彭成老師一句一句話語縈繞在我的耳邊,像一條條帶刺的藤鞭,無情的抽打著我的靈魂。我懂了,我錯了,我要悔改!我要在媽媽的餘生之年能再看到她的兒子好好的,我不要再讓媽媽傷心了,不要再讓媽媽總是流露失望的眼神,不要再讓媽媽一個人流下一滴滴無助的淚水。對!我一定要讓媽媽看到,我真的悔改了!或許我從小到大沒有好好的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在這裡我要向媽媽大聲喊出:我愛你!媽媽你的前半生我未能相隨,但您的後半身我伴隨到底。彭成老師在他年少時的一個夜晚,在他的心靈受到重創,受到震撼的那個夜晚,鄭重的的立下誓言:“我要改變我的人生!”從此,彭成老師拼命奮鬥,他從班裡的倒數第十名,進入班裡第一名,全校第二名。我也要奮力拼搏,我也要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