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5篇)

文思屋 人氣:1.88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5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

幼兒園區域活動,在我們的幼兒園工作中很熟悉,我們的區域活動很容易流於形式,使得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顯得雞肋一般。尤其是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這個主角的位置在哪我們教師是跟孩子一齊玩,還是隻做一個旁觀者。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讓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主動探索學習。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願,激發幼兒自由探索的願望,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本事,孩子能夠自由選擇遊戲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讓遊戲真的成為孩子的遊戲。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供給者、觀察指導者,教師要注意不斷的在不一樣區域來回的觀察和參與遊戲,不能只參與一個區域中與孩子游戲而忽視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針對幼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一齊操作、發現,一齊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區域活動的指導,教師的介入要適時適度。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導地位,按照孩子的意願進行遊戲,不代表教師能夠不管不問,而是要找準時機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為的時候;發生糾紛現象的時候,發生困難的時候等。教師介入活動時還要適度,多給孩子鼓勵、啟發、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動中向教師求助的時候,不是直接告訴他“你應當這樣做”,而是說“你能夠試著這樣做”,儘量讓孩子自我去發現與探索。

總之,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歡樂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做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以遊戲為基本形式,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進取性,為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努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2

區域活動剛開始,孩子們按照己的區域計劃陸續開始了。我們班的孩子在學習性區域的都異常安靜有序,一眼望去異常舒服。社會性區域——小醫院裡面只看見醫生和護士也穿好相應的服飾準備遊戲。可是,過了很久發現小醫院裡面的兩個醫生和兩個護士及裡面的工作人員,有的站在電腦旁邊發呆;有的在打針凳子上坐著;還有的直接走來走去根別人聊天,總之都無所事事。教師看到這一幕開始介入:小醫院裡面好冷清,一個病人也沒有的時候,醫生和護士能夠做些什麼呢你平常看到醫生在沒有病人的時候會做些什麼事情這時吳昊文摸摸頭皮說,醫生好像能夠打電腦的。教師繼續提問,"那你們明白醫生為什麼要打電腦呢"汪雅睿連忙接到:"醫生好像要找一下給病人用什麼藥藥房裡面這些藥還有沒有。"教師經過提問幫忙幼兒瞭解醫務工作人員的空餘時能夠做作些什麼王俊熙說,"我能夠幫表演區的演員做體檢,護士也能夠打掃和整理一下醫院的衛生。"寶貝們除了醫生和護士還需要什麼人群那我們能夠怎樣分配呢聽了教師的引導,醫院的工作人員開始忙開了。有的在電腦前不停的輸資料,有的整理,還有的孩子開始來當病人。讓小醫院社會性區域開始慢慢熱鬧起來。

對幼兒行為的分析:

小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這幾個孩子不太清楚。教師能夠經過視訊的引導或者混齡孩子的共同遊戲帶領,幫忙幼兒樹立醫生、護士的職責。還能夠利用區域評價及談話時幫忙幼兒梳理相應的情境遊戲及遇到緊急情景時醫生應當幫忙護士和病人做好相應的措施和注意事項。

材料上的分析:

教師的材料投放幼兒喜歡,但在主角的分配上孩子們協商的不夠好,導致小醫院的區角比較冷清。其實教師在材料額度投放時應當研究到這個問題。(如小醫院的服飾)投放中能夠減少兩件,引導孩子沒有穿上服飾服的能夠當病人,或者能夠把小醫院的主角牌做好,掛在手上。這樣小醫院就不會缺少病人了,遊戲就能夠有序的開展起來。

分析與調整:

從本次的小醫院開展情景能夠看出,四個孩子的主角分配不夠明確,使小醫院的遊戲很難開展起來,教師能夠採用以下方法幫忙孩子游戲:1經過服飾(過多,四個人,只需兩套服飾——一套醫生、一套護士服,其他兩個人當病人。)2經過主角進區排幫忙幼兒進行主角分配。3經過談話或視訊的引領幫忙孩子多穿插一些情境,擴充套件孩子的思維,豐富孩子的遊戲經驗。4本事強的孩子帶領本事弱的孩子幫忙幼兒一齊活動,增強孩子的遊戲本事。5社會性區域融合,讓小醫院遊戲更加豐富多彩。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3

我的體會就是教師要做有心的觀察者,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並進行有效地關注,不斷調整活動區的環境材料,從而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

一、關注幼兒的興趣,創設活動區

小班幼兒活動範圍、知識經驗相對中大班要窄和貧乏,但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有趣內容尤為好奇,且常常對物體發出的各種聲音感興趣。我們觀察到,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常喜歡拿起體育區的響罐,輕輕得搖著,傾聽響罐發出的聲音,樂在其中,這種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既然孩子這麼喜歡搖響罐,那何不如就提供響罐讓幼兒探索呢?但如何通過響罐這一契機,真正讓幼兒動起來,促進幼兒持續性的探索。於是我們根據小班

幼兒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創設了探索區“搖搖樂”,具體做法是將八寶粥的鐵罐包裝成小動物的家,並提供各種材料如棉花團、小石頭、小鈴鐺、黃豆等。幼兒入區後先做“搖搖樂”(自選喜歡的鐵罐,開啟蓋子,裝入材料,再蓋上蓋子)而後玩搖搖樂。幼兒在多次充分地與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終於發現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數量與響罐發出聲響的關係,這種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關注幼兒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備層次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屬於個別活動的形式,它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活動中孩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多,並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同伴瞭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產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在同一種活動區域裡,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而應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活動需要,使幼兒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例如:“建構區”裡單為小班幼兒準備的材料就應有許多種。如雪花插塑,適應與年齡較小,手部動作欠準確、靈活的孩子使用與活動;如智高樂插塑適用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幼兒使用,因為他們的身體發育較快,各關節的活動較為靈活,拼插難度較大的插塑對他們是個較好的挑戰。

又如:在益智區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12塊甚至是15塊的拼圖,而能力弱的幼兒就選擇比較容易的,如6塊、8塊的拼圖。這樣能使大部分的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更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老師從自己的經驗、感受出發選擇活動區內容,造成老師費了力,幼兒不感興趣的現象。其實小班幼兒活動範圍 窄,往往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對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興趣。所以教師選擇內容時,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

如小班幼兒喜歡擺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區域活動的設定要偏重於遊戲情節,活動材料的選擇要生活化。如“給孔雀添羽毛”、“毛毛蟲長毛了”(請幼兒用塑料衣夾給動物輪廓夾夾子)、“裝豆子”、“切蘿蔔”、“擰瓶蓋”等,內容都是幼兒平時生活最熟悉的,活動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兒家中帶來的,媽媽天天在用的,面對自己帶來的物品,幼兒有親切感,從而促進更大膽地探索、發現。

四、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隱含指導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中的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活動,因而這時隱性指導就遠比顯形指導來得重要。這時老師就要積極有效地關注幼兒,預計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在製作投放材料的時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兒一旦接觸到這個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規則,指引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並不斷地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和“怎麼樣”,應能不斷促進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比如在“娛樂區”中,我們製作了“搖晃下降玩具”,這個玩具不僅僅讓幼兒雙手協調地轉換位置進行翻轉娛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提供的繩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線、裝訂線等,幼兒在與不同繩子的充分互動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關注、疑問“為什麼這個玩具滑得快,這個玩具很難滑”,而後逐漸感受到繩子光滑、粗糙與下滑速度的關係。

五、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有機地整合各領域間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雖然進行相對的劃分領域,但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領域內部及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絡,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其他活動目標相聯絡。當然,這種聯絡必須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強的,是本質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區”——新年禮物設計的還是比較巧妙的。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為孩子創設新年牆,請幼兒為“新年老爺爺”送禮物。這其中幼兒除了要利用撕、貼上等美工技能撕貼禮物外,還得根據禮物名稱對禮物進行分類,而後,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牆面已有的禮物輪廓進行一一對應的貼上,從而複習了數學中一一對應的物體關係。

六、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及時調整環境。

幼兒是不斷在發展的,隨之相關的環境也應及時根據幼兒的發展進行調整,應不斷為

幼兒提供可促進持續發展的活動材料。教師應在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時,認真地關注幼兒的活動,瞭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觀察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考慮我們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瞭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為幼兒所喜歡,是否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與自己的活動方式及方法,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已滿足幼兒的需要。如發現活動中的內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簡單了,孩子不感興趣了,即應投入新的材料,加強操作的難度,重新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美工區“貼臉譜”中我們發現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選擇五官擺在相應的位置上這一個技能,有幾個孩子還躍躍欲試提出想用彩筆來畫生氣、開心的五官。我們欣然同意,還鼓勵別的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五官。後來作品就更加豐富多彩了,有的幼兒選擇現成的五官貼上,有的自己畫上生氣的、開心的五官,還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稜角分明的立體五官。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4

上週,我作為家委會成員參加了太鐵一幼小六班的家長參觀活動,真實地走進了孩子的課堂,直接面對了孩子在園的表現以及老師們的教學狀況,感謝幼兒園提供了這樣一次相互交流的機會,也感謝老師們辛勤的教育,感謝女兒在這一時刻讓我收穫到了她的成長和進步。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深切感受到:

一是老師和家長的相互理解進一步增進。這次活動向家委會成員展示了太鐵一幼生動的教學案例,使家長委員們和老師、孩子零距離地體驗到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體驗到太鐵一幼的教育教學特色,使我們家委會成員對幼兒園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二是老師們對孩子們充滿了愛和關懷。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在太鐵一幼的園區裡我看到了老師們及園領導細心的呵護、無微的關懷、精心的照顧、耐心的引導、溫馨地遊戲,這些無不令所有家長嘖嘖稱讚,佩服之至。

三是豐富的區域教學活動體現了科學的、啟發式的幼兒教育理念,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益處。在活動中,看到孩子們在不同的教學活動區域自由地繪畫、盡情地遊戲、創造性地 利用廢舊的物品做出數字、圖形,還充滿想象力地構建自己的積木王國,我切實感受到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啟蒙,孩子求知的興趣變得更濃厚了。

四是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多麼的幸福。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本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去認真研讀的書。今天的工作忙不完,也許明天還能繼續,但是孩子成長的時光是永遠不會倒退的。家長應該珍惜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關注孩子所關注的,驚奇孩子所驚奇的,感受孩子所感受的,從內心去解讀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陪同孩子一起成長作為最美最真的快樂享受。

牛皓然入園已經七個多月了,我想衷心地對老師們說,孩子交給你們,我們放心,謝謝你們。作為家長,我們也非常重視把家庭教育搞好,把家庭建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溫馨家園,努力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 我相信,幼兒園也是孩子溫暖可愛的家,在這裡,孩子的每一天都是開心快樂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5

新《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新《綱要》的指導下,我們嘗試將教育評價與幼兒的教育、幼兒的發展,協調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過程。把終結性的評價變為過程性的評價,將統一、定期、標準化的評價變為個人化、發展性的評價,促使教師將視角從關注結果轉為關注每一個孩子是怎樣發展的,從而真正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力,促進其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提供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新的平臺、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裡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裡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集體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積極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積極探索。

二、 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擇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 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情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情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擇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擇區域活動;做出選擇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可以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後的成果很關注,通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戶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裡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裡,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著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提供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夥伴商量一起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其物件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係(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群體、社會角色、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可以通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情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情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著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脫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脫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保持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看書——收書。總之,幼兒對區域規則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是必要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6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能滿足不同發展中幼兒的需要,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成了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標,在設定區域角活動時出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有的區域材料新穎好看,但卻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時好玩,卻沒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們“自由放鬆”,教師“袖手旁觀”。那麼,怎樣才能使區域活動更有效呢?我們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秋瑾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深刻地感悟到開展區域活動應以貼合幼兒認知、滿足幼兒興趣、立足幼兒發展為指引,同時把握好資料、環境、過程這三個方面。

一、選取資料是關鍵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整體性的發展?關鍵在於資料的選取。我園主要圍繞主題活動、地方特色、幼兒興趣的相互滲透來選取區域活動的資料。

1、與主題活動相融合。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具有共存性、相融性,這兩種教學活動都是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的,兩者的開展形式都比較靈活多樣。從教學與發展的整體效益上看,兩者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寬鬆自主的區域活動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補充主題活動。所以,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姿態,立足傳統,相容幷蓄,將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根據需要把主題活動的資料提前投放到區域活動中或把主題活動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兩種活動資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兵器”中,我們在建構區請幼兒搭建兵器,在計算區給兵器分類,在語言區展出“各式各樣兵器的圖片”,在美工區開展“學做兵器”、“設計未來的兵器”的活動,在科學區進行“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海底”、“軍艦為什麼會浮在水上”的探索。這些活動不僅僅促進了主題活動的開展,而且使區域活動的整體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紹興是水鄉名城,烏篷船、茴香豆、紹興酒、社戲……無不散發著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紹興水養育了紹興人,紹興水滋潤了紹興情,孩子們看在眼裡,愛在心裡,急待嘗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引導幼兒從實際出發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此,我們將紹興的地方特色教育融於區域活動之中,以魯迅筆下的人物、地名為主線,分為“魯鎮社戲、孔乙己酒店、水鄉手工坊、紹興特產店、吳媽印染”五個區域,培養幼兒知我紹興、愛我紹興的情感,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如社戲是祭祀而演的戲,現已演變成紹興城鄉間一種舉足輕重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個性是在農村,每逢過年過節或某些特定節日,社戲屢見不鮮。為此,我們在大廳設計了一個水中大戲臺——魯鎮社戲區域。讓幼兒表演學過的、自已創編的歌舞和家鄉戲。每當簡單快樂的樂曲響起,孩子們都會躍躍欲試,一顯身手。表演是那麼投入,那麼富有激情。“臺下戴著烏氈帽的”也不閒著,坐在船上、橋上、長條凳上,咂著老酒,吃著茴香豆,好不悠閒自在。小小戲臺為幼兒搭建了充分展示藝術才能的舞臺。再如,印染業是紹興的傳統產業,中國的輕紡城就座落在紹興水鄉——柯橋。我

們幼兒園在印染廠、紡織廠工作的家長比較多,幼兒對於紡織、染色、銷售已耳孺目染,積累了必須的生活經驗,期望能親自嘗試一下。因此,我們投放了廢舊的噴瓶、積木、顏料、毛筆、水果、蔬菜、細鐵絲和家長帶來次品布、小染缸等作為“印染”區域活動的操作材料。活動時,孩子們在吳媽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噴的噴、畫的畫,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總是意猶未盡地拉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們還想玩一會。”“老師,什麼時候再讓我們玩?”“這天我交了三個新朋友!”……這些活動不僅僅鍛鍊了孩子們的潛力,增長了見識,而且對孩子的社會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3、與幼兒興趣相匹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設計活動資料時,常常會順應幼兒的活動程序及他們的興趣點,儘量多帶給這方面的機會。比如,在益智區小朋友們很喜歡拼圖。我們想到了讓幼兒用自己畫的作品、廢舊書封面、廣告圖片等作為材料製作拼圖,教給他們製作拼圖的基本方法:先畫後剪再塑封。玩自己做的拼圖是何等的急切,但在興趣盎然中,卻突然發現有的很難拼,是因為構圖太亂、剪的塊數太多……這些問題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時發現的,所以他們會自覺地、有興趣地探索、思考,這時教師要不時地關注他們,引導他們找到解決的方法。

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除了預定資料外,許多時候根據幼兒的需求,運用生成的方法,從幼兒興趣中產生、確定區域活動資料,這些資料往往是由幼兒的興趣熱點拓展而來,這樣,幼兒的學習動機直接來源於自身的需要,學習時會表現出很強的探索願望和自立精神。

二、創設環境是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用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要根據教育主題的具體要求、幼兒的發展水平、活動室的地理位置等實際狀況出發,開闢出一個個可供孩子們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又互不干擾的小天地,讓他們在模擬環境中成為活動的主人。

1、區域設定要注意適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帶給適宜的環境。”因此,因地制宜地創設一個能吸引幼兒、引導幼兒、支援幼兒活動的區域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打破了班級及年段的界限,根據本園的建築特點——長走廊,想方設法“變廢為寶”,創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魯鎮風情”全園性區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樸的農家屋頂;廢蛋糕盒疊放起來,包上家長們拿來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臺門柱子;泡沫板塗上顏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廢舊席子添上幾筆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簾和屏風……那裡的環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們看看、問問、摸摸,在充滿古鎮風味的小街裡充分感知、盡情模仿、大膽交往,這些都成了他們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連忘返。各班則充分利用陽臺、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學合理地設定“魯鎮街景”“手工作坊”、“義賣”等區域,小朋友們可在教師的視線內活動,指導方便、互不干擾。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層次性、操作性。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過材料來實現的,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別差異,帶給不同難度的又便於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探索的用心性,讓每個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得到發展。如小班的材料趨於生活方面,中班趨於嘗試探索方面,大班趨於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齡段也要注意個別差異,如帶給鑷子、筷子、調羹、磁鐵,讓幼兒探索用哪種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第一層次:是讓幼兒取出混雜在赤豆裡的大頭針;第二層次,是讓幼兒取出在大小、深淺不一的小口瓶子裡的大頭針。再如按數字夾彈:潛力弱的用調羹,潛力強的用筷子,並進行計時訓練。

在區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還應思考材料的檢驗效能,即孩子能夠一邊操作,一邊檢驗自己的操作是否有誤,以便及時調整,方便孩子自主學習。如小班孩子的“磚塊圖形鋪路”遊戲,在大小、形狀不同的磚塊中,讓孩子找出適宜的,把坑坑窪窪的路修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最後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孩子們不勝喜悅。

3、牆面創設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區域活動更多的是為幼兒創設、帶給自主探索的活動空間,因此,活動中教師不妨變得“被動些”、“遲鈍些”,有些活動幼兒能獨立操作完成的,教師應儘量減少顯性指導,只是帶給一些範例、圖示即可。為此,我們在區角的牆上,設定了圖文並茂的指示牌,將規則、流程很明白地告訴幼兒,提醒他們這是什麼地方?在這能夠做些什麼?怎樣做?注意什麼……美工區:我們把作品的製作流程圖貼在牆上,讓幼兒自己按步驟嘗試、探究,如碰到困難,能夠把範例拆開,一步一步地跟著學;在表演區,貼上節奏圖譜,讓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演奏,更好地幫忙幼兒進行演奏活動;在建築區,透過把幼兒自己拼搭過的東西畫出來,第一次、第二次進行縱向比較,展示在牆上。這樣,從牆面上就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把握過程是重點

1、把好進區關。區域活動是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選取區域活動時,我們常會碰到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區域幼兒個性感興趣,踴躍參加,而有些區域卻無人問津,為解決這一矛盾,許多教師往往採用“活動區分配指定法”,即教師強行指定幼兒的活動區域,這樣做違揹我們設定區域活動的目的本意,也影響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事實上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和活動區資料的“新陳代謝”有關。例如在科學區,未帶給玩水材料時,參加的幼兒往往達不到規定人數,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後,材料的沉浮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使活動的情景大變,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擁向科學區,大大超過了規定人數。因此,我們應注意科學地投放材料,使每一個活動區都能成為吸引幼兒的強有力的磁場。

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還與教師的有意引導有關。教師事先的引導有利於幼兒選取意向的建立,事後的引導則有利於選取意向的鞏固,在幼兒參加有關的區域活動之前,教師要對有關活動的規則、材料、情節以及有關的注意事項進行介紹。這種介紹實際上是一種主觀上的引導。

幼兒持卡入區是教師把好進區關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即教師在每個活動區根據空間的大小為幼兒設定數量不同的插卡處。活動一開始,幼兒每人拿著自己的小鑰匙(小樹葉或小魚)入區卡,任意選取區,然後將小鑰匙插在相應區域的插卡處,當插卡處插滿時,則表示該區已滿員,幼兒須另選其它區域進行活動,有空檔時,幼兒可隨時持卡換區。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意願,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又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2、注意觀察指導。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善於觀察是一個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觀察指導是教師把握區域活動過程的重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構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在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自我嘗試、探索和同伴交流、討論中學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自主學習。

幼兒活動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用心主動地探索?是否能堅持完成某一活動?是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嘗試新的玩法?怎樣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難?解決了沒有等等,透過觀察、瞭解、分析幼兒,從而發現問題,掌握動態,因勢利導。

在不斷的實踐反思中,我們領悟到:要學會觀察,真誠地向幼兒學習,真正讀懂幼兒的心。觀察務必細緻、深入,活動開始、結束時採用整體觀察為宜,活動中要有目的地重點觀察,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選取時機,適時介入,適時參與,適時引導,與幼兒一齊協商,提出推薦或進行啟發性提問;與幼兒共同探索,激發幼兒想象、思考,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幼兒共享“歡樂”。

3、深入講評。區域活動後的講評是對區域活動的進一步完善,其目的是為了將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在群眾中進行討論和推廣,它有助於平衡個別指導和群眾教學,充分地激發同伴之間的學習,以到達“以點帶面”的效果。講評時應兼顧到過程和結果:

(1)注重過程的評價。教師評價的原則是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讓孩子自己成為評價的主人。活動結束後,教師能夠引導孩子相互講述自己高興的事情。如:“你是怎樣玩的?”“為什麼玩得這麼開心?”也可要求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創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麼不同?”說說自己是如何與同伴一齊學習的,碰到困難雙方是如何解決的。讓幼兒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快樂的事,哪些是不快樂的事,並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一環節,一方面讓幼兒充分回憶了操作中碰到的種種問題,讓孩子將新的認知提升為經驗;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孩子喜歡交流、願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結果的評價。處處有教育,人人有發展,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肯定鼓勵為主,如幼兒作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能克服困難,相互合作的學習品質,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等進行適當的正面講評,讓孩子感到老師對他們是很關注和很重視的。只有在這種成就感的不斷刺激下,幼兒參加區域活動的興趣才能長盛不衰。

總之,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把握好環境、資料、過程這三個方面,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使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7

“送教下鄉”工作是搞好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本學期“送教下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為落實《東山縣幼兒園園本教研實施方案》精神,幼研室精心組織開展20xx年“送教下鄉”工作。參加送(培)課的教師有林小彬、黃莉琛、林武燕、朱曉文、方雯清等5人,共送教4節課、2個講座,約有100多人次的鎮中心園、國小附設園、民辦園教師參加了送教下鄉活動。送教活動具有濃厚的研究氛圍,貼近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廣大教師普遍認為:送的理論實用,課堂精彩、真實讓人服氣。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提高了廣大農村幼兒教師實施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為了順利完成預期的送教工作目的,東山縣教師進修學校幼研室進行了認真的準備、精心的安排和頗有成效的實施:

一、精心籌備

為增強送教下鄉活動的針對性,使活動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幼研室在“走進課堂月活動”中,多次到鎮中心園、國小附設園聽課,與幼教輔導員、一線的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深入廣泛地調查了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實施新課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結合以往送教下鄉的經驗,對本學期送教下鄉工作的具體形式和工作內容、工作要求,進行了認真而細緻的討論。

1、確立了此次參加“送教下鄉”教師的具體人選和要求,由教研員、市學科帶頭人、市十佳教師、縣級十佳教師、骨幹教師和二所實驗園的副園長教師組成送教(培)下鄉講課團。

2、我們要求執教老師要不辭辛苦,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準確把握各領域活動的特點,精心準備教具、學具,重視技能技巧、思維和能力培養。確保所送的每一個教育活動都能讓農村教師學得來,用得上。蹲下身子與聽課教師面對面的教研、交流等問題。

3、教研員分別與宅山中心園、銅陵片國小附設園共同商討活動內容、活動方案和活動安排,為送教下鄉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活動提供條件。

二、認真實施

幼研室積極為農村教師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實際情況的活動模式,在以往看觀摩課,聽理論講座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操作內容,使理論、學習、實踐緊密結合,提升送教活動的實效。每次送教下鄉活動內容豐富,安排有序,工作紮實,所到鄉鎮幼兒園教師大部分參加。

1、專題理論講座與送課下鄉緊密結合。

專題理論講座是集中解決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重要形式。本次送教下鄉我們採用講座與示範課相結合的形式:一是農村的幼兒教師先觀摩兩節示範課,二是結合這兩節課的內容我們進行送教下鄉的專題理論講座,採用了示範課與理論講座。

12月1日,教師進修學校幼研室二位教研員親自帶領市學科帶頭人林小彬、實幼副園長餘鳳妹、縣級十佳教師林武燕、方雯清老師來到宅山中心幼兒園送課下鄉。林武燕、方雯清兩位教師分別執教語言活動《寶寶為迷路了》和大班音樂活動《小雞出殼》。林老師利用桌面教具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對話,她的輕聲細語、富有感情的故事講述令所有老師折服;以她特有的親和力,循循善誘,關注每個幼兒,既教給幼兒學習內容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偵聽的習慣。宅山中心幼兒園縣級十佳教師方雯清的大班音樂活動《小雞出殼》的教學設計新穎,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方老師通過故事形式以及道具演示引入活動,向幼兒詮釋小雞出殼的全過程,採用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快、更好地學習歌曲。她們的二個活動受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課後圍繞“幼兒園故事教學的策略、如何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兩個問題進行了專題理論講座和研討交流。市學科帶頭人林小彬老師結合故事活動“寶寶迷路了”及語言領域中的一些故事範例,為大家作了題為《幼兒園故事教學的策略》的講座,她生動地從選材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法的應用,深刻地剖析了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令在座的老師對故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8

在幼兒園各項教學活動中,區角活動有著它獨特之處,它不僅僅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幼兒而且還使幼兒在其中得到發展。因此重視區角活動,合理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必將使每一位幼兒得到更深的發展。走進童心世界,不僅僅僅是尊重、瞭解、理解幼兒,還應努力促進其發展。然而“養料”從哪裡來,僅僅靠在群眾教育活動中汲取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是幼兒們對該教育活動資料不必須會充滿興趣;二是在群眾教育活動中幼兒們動手參與的機會太少。這不免讓他們覺得乏味,於是幼兒的用心性就不是很高,這就需要我們透過觀察與分析,找到一種使幼兒得到發展與提高的途徑,這種途徑便是區角活動。因為區角活動有著它優越的條件:

1、參與區角活動幼兒完全是自願的,幼兒能夠自主行為,不受控制,沒有被強制之感;

2、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到發揮和體現。由此可見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必然所在。

對中班的孩子來講,對事物的興趣顯得極為重要。因為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理想、信念尚未構成,知識經驗的積累來源於興趣,興趣能把幼兒的認知與行為統一齊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例如: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就很好的體現了認知與行為的和諧統一,幼兒在這個活動區角里幼兒在玩一玩,串一串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學會按規律排序、區別長短、認識顏色,還能使幼兒的手、眼、腦得到更好的協調發展。再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孩子們在練習夾豆子的過程中,自然的就練習了分類、數數,以及認知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同時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培養,小手肌肉群也得到了協調發展。

在觀察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對區角活動往往是興致很高,每次到活動結束時,仍有許多幼兒玩得樂此不疲,總是要求老師在玩一會兒,這就證明幼兒對區角活動充滿興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就是吸取養料,而這種學是用心的學,主動的學,快樂的學。區角活動屬自由的遊戲活動,幼兒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又需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熟練、靈活地運用技巧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次,兩個小朋友在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里玩兒,不一會他們倆境用我們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小吸管拼擺起小房子來,由於小吸管長短不規則,拼出來的小房子歪歪斜斜,但是他們在那裡拼擺得津津有味。並且他們還高興地喊:“老師,老師快看看,我們擺得小房子多漂亮!”這時我順著他們的興趣加以引導,引導他們拼擺出一幅完整的畫面。還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建構區裡玩,他們商量著用廢舊紙箱做的大型積木,搭建一個“小超市”。就在他們分配主角時爭吵了起來。這時我們及時參與了活動中,由於我們的參與,孩子們的戰爭自然就結束了。並且很高興得玩起了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您好,歡迎光臨、歡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在區角活動中,我們需要研究教育物件,依據特定的教育物件的實際,主動創造適宜有效的指導方法。不斷地發現問題,就不斷的進步。例如:我們班的幾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比較小,理解問題的潛力比較差,因此在數學群眾教育活動中,比較較抽象的問題不宜理解。於是,我們在區角里,專門為他們創設了數學操作區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來理解、來感知。在他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給於指導。記得有一次,在玩區角活動時,我們發現趙一舟小朋友對物體一一對應的點數還存在著必須的困難,於是我們針對這一實際狀況,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創設了“篩子”遊戲區角,來激發趙一州對數的學習興趣。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忙。透過一週的區角遊戲活動,趙一舟果然對數產生了興趣,對一一對應的正確點數物體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隨著區角活動發展的深入,我們使每個區角資料更加豐富起來,使他向縱深發展,讓幼兒不斷理解新的挑戰,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得到提高。例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讓本來不會使用筷子的幼兒去夾數大的粗造的東西,給他一個成功的體驗。本來有的孩子會使用筷子了,我們會讓他夾數更小更圓滑的東西,給孩子創造一個自我挑戰的機會。

我們開始創設區角活動的時候,難免會讓家長們幫忙我們蒐集一些廢舊材料,為此還得到了家長們的不理解。但是透過我們的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觀摩了幼兒的區角活動狀況。使家長們真正的瞭解了區角

活動的好處所在。在家園半日開放活動觀摩幼兒的區角活動時,我們班的家長感慨地說:“別說是孩子了,就連我們當家長的也想動手玩一玩”、“你們創設的這些區角,真正能挖掘孩子們的潛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孩子們在區角里,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在一齊玩得這麼開心,孩子在那裡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合作。這正彌補了獨生子女時常在家一個人獨處的缺陷。”可見,我們創設的遊戲區角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9

幼兒《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將不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使區域活動失去其價值。那麼,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究竟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了《學前兒童遊戲》—“幼兒園遊戲指導策略”。通過學習,教師們知道: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不能急於指導,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過對幼兒的仔細觀察,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遊戲,給予幼兒適合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我園要求主班教師在每次的活動中要有重點指導的區域,配班教師、保育老師要協助主班教師組織其他區域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區域的安全,教師要做到:隨時觀察、瞭解幼兒活動的情況。

幼兒區域活動後,幼兒園要求教師要及時做好區域活動的反思,每週寫一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讓教師們通過及時的分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不斷地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通過與同伴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了語言表達、交往、表現等各種能力,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0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潛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潛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帶給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帶給新的平臺、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能夠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裡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裡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群眾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持續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用心互動。興趣是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取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一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狀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狀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取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取區域活動;做出選取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能夠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用心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後的成果很關注,透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能夠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戶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裡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裡,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著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帶給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夥伴商量一齊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潛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資料十分廣泛,從其物件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係(、友誼、公平等)、社會群體、社會主角、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能夠透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能夠透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狀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狀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著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脫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脫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持續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看書——收書。總之,幼兒對區域規則的遵守能夠更好地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潛力,對於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是必要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1

我們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供給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裡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裡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進取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我自我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進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景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齊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1、在材料的供給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進取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

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於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所以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景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說明了教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主角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忙。不能急於用自我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本事差異,安排適當資料。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僅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2

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一學期來,我園透過對區域活動中區域的設定、區域材料的投放、教師如何進行區域活動的匯入和結束評價,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指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重視區域的創設,讓區域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我園場地小,條件有限,但自從開展區域活動的研究以來,幼兒園透過組織教師們進行有關知識理論的學習,認識到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各班教師能想方設法利用幼兒園的現有條件為幼兒創設活動的空間,把室內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劃分、佈置成多個區域。

《綱要》中提出: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潛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幼兒園要求教師們必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區域,重視各區域的功能,挖掘區域活動的價值,同時還要求教師將現階段各班的主題教育活動資料融入到區域活動中與區域活動結合,讓區域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補充、延伸,讓幼兒在區域中透過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發展和提高。另外,幼兒園還要求教師們充分利使用者外場地為幼兒開設活動區域。戶外的活動場地比室內的活動場地要大,能夠減少幼兒間的相互干擾,有利於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活動,能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戶外活動環境還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讓各區域都“活”起來,使之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二、重視區域材料的投放,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經驗的。適宜的區域活動材料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潛力和自主性,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因此,材料對區域活動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師們一向認為材料豐富就是東西要多,所以,大家總喜歡把材料同時一古腦兒全投放到區域中。結果造成因材料過多,幼兒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現象。根據出現的問題,幼兒園組織教師們開展了“區域活動中材料就應如何投放的探討與交流”活動,總結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層次地投放。透過實踐:此刻,教師們在投放材料時不僅僅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能發展幼兒的各種潛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慾望,而且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

三、教師適當的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

《綱要》中指出:教師就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將不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使區域活動失去其價值。那麼,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究竟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了《學前兒童遊戲》——“幼兒園遊戲指導策略”。透過學習,教師們明白: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不能急於指導,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透過對幼兒的仔細觀察,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遊戲,給予幼兒適合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我園要求主班教師在每次的活動中要有重點指導的區域,配班教師、保育老師要協助主班教師組織其他區域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區域的安全,教師要做到:隨時觀察、瞭解幼兒活動的狀況。

幼兒區域活動後,幼兒園要求教師要及時做好區域活動的反思,每週寫一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讓教師們透過及時的分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不斷地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良好的常規是順利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透過操作、探索,透過與同伴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了語言表達、交往、表現等各種潛力,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良好的遊戲常規能保證遊戲的正常、順利地開展。所以,區域遊戲中,幼兒也應具有良好的遊戲常規。活動中需要幼兒遵守哪些規則,就應怎樣做。在活動前,老師會和幼兒共同商討,總結出活動規則,如:在活動中要學會和小朋友協商,謙讓,輪流玩,不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活動時要愛護操作材料,不隨意擺放,不損壞材料;活動中要注意做到:說話輕、走路輕、取放東西輕;活動結束收拾時動作要輕要快等等。透過這些具體、明確的活動規則,幼兒在活動中就明白自己該怎樣做。

五、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

雖然教師充分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為幼兒帶給限度的自主活動的空間,但園舍還存在著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由於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教師指導遊戲有時比較粗淺,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期望以後透過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和加強師資建設,從而促進我園區域活動水平不斷提高,讓幼兒更好地得到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3

這學期本班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為主的,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鼓勵幼兒自我發揮、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是根據我班特色以及幼兒水平等實際情況來設定的,同時,為幼兒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開發性的遊戲材料,並以同伴的身份對幼兒加以適時的點撥指導,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我們為幼兒創設了音樂區、語言區、科學區、美術繪畫區、數學區等,戶外區域活動區和一個“棋類”公共區域。

本班的遊戲活動目標是:

1、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培養探索精神,提高幼兒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多動手製作“變廢為寶”的活動,培養幼兒粗淺的環境意識,知道許多廢舊材料還可以再利用,並能製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數學區:瞭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徵,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搬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4、“棋吧”: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學會玩不通的棋,能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自制力,發展手腦的協調性。

5、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鍛鍊思維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性。

6、通過自主遊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7、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學會謙讓、禮貌地與同伴交往、合作,樂意共享自己和別人的快樂,進而構建和諧的同伴關係和師幼關係。

具體開展如下:主題環境下的區域遊戲

第一主題:“特別的我”創設了美術區域、閱讀區域和科學區域。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的《手指印畫》、《腳印畫》、火柴拼畫《木偶娃娃》,讓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也能進行觀察、欣賞、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機會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和學習,併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2、閱讀區域:準備了各種“”、“口”、“足”字旁的漢字以及動作的圖片若干,幼兒可以自由地取漢字圖片卡並根據圖片閱讀漢字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特點。

3、科學區域:提供了各種可拆裝的玩具、圓珠筆、鋼筆等啟發幼兒拆裝玩具,探索玩具和筆的奧祕。

第二主題:“我們的家園”創設了語言區域、科學區域、表演區域和美術區域。

1、在語言區域中投放幼兒用書,及看圖朗誦詩歌的圖,內容有《家》、《從小愛祖國》、《我們的祖國真大》。

2、科學區域中,展示各種各樣的標記,讓幼兒能在活動中閱讀各種標記,培養幼兒度閱讀標記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

3、在表演區域中提供音樂磁帶、綢帶、服裝及道具,讓隨著音樂表演《快樂的阿依古麗》《讓愛住我家》《大中國》,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體驗快樂。

4、美術區域中展示各種泥貼作品,並提供各種橡皮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泥塑裝飾活動。

第三主題:“四季暢想曲”

1、美術區域佈置《秋葉》《美麗的樹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兒交流欣賞,並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排水畫和油畫棒創作活動,各種顏色的橡皮泥和簡單的泥工板,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搓長、團圓、壓扁、連線等技能,塑造出各種各樣的花朵形象。

2、閱讀區域中提供幼兒用書,鼓勵幼兒看圖夾文內容、朗誦詩歌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和興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漢子和圖片,感知漢子的結構和意義。

3、科學區域中投放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花草、葉子的圖片、資料和書籍,鼓勵幼兒自己閱讀,豐富幼兒的經驗,培養觀察的興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紙盤若干放入各種各樣的水果和乾果,並在紙盤上寫上水果的名稱,這樣幼兒在自主觀察水果的同時進行配對遊戲閱讀相應的漢子,並師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帶到自然角寫上植物的名稱,製作班級植物調查記錄表,讓幼兒來記錄這些植物名稱、外形特徵、生長的過程等。

第四主題:“彩色幻想曲”

1、在美術區域中提供各種紙、筆、顏料、剪刀等材料,讓幼兒進行摺疊、印染紙花活動,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動。提供油畫棒讓幼兒進行蠟染刻畫創造活動,進一步感知蠟刻畫的奇特效果。

2、科學區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乾貝、西蘭花等,讓幼兒能瞭解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題:“動物大觀園”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製作的紙工《螃蟹》和《蝸牛》,並提供彩色紙和剪刀,鼓勵幼兒剪貼各種動物形象。

2、科學區域中:收集各種動物卡片,鼓勵幼兒看動物卡片並根據謎語兒歌的格式講述動物腿的數量等特徵,嘗試仿編兒歌。

3、音樂區域中提供磁帶、樂器及道具,引導幼兒在表演區歌唱《張大爺爺家的小花狗》《三隻猴子》《龜兔賽跑》《動物猜謎歌》。

第六主題:“海陸空總動員”

1、科學區域:展示各種帶有輪子的圖片以及輪子的統計表,讓幼兒觀察、感知各種圓形的輪子,收集各種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並投放廢舊紙盒,各種材料的彩色紙、冰棒、瓶蓋、膠水、單面膠帶、剪刀等材料,鼓勵幼兒製作各種交通工具。

2、美術區域投放製作紙版畫的材料,運用紙版畫的表現技法,創作輪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樂表演區:投放樂器磁帶、小紅旗等材料,幼兒進行演奏打擊樂《抬花轎》、演唱歌曲《公共汽車的輪子》《小海軍》,表演舞蹈《火車舞》等。

戶外區域遊戲:

本學期戶外區域遊戲能帶領幼兒進行走的遊戲“熊和石頭人”等,跑的遊戲:“郵遞員、雞毛信”等,跳躍的遊戲有“摘果果、小馬運糧”等,平衡的遊戲有“小飛行員、不倒娃”等,投擲和鑽爬、攀登的遊戲有“奪球、打狐狸、貓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們還和幼兒家長一起製作了“小飛碟”、“小辮子”、“紙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種戶外活動遊戲器械,都是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

公共區域遊戲

本學期公共區域我們新創設了一個“棋吧”專供幼兒進行棋類遊戲,讓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各種棋放入這個區域,同時還帶領幼兒進行“羊羊火鍋樓”、“羊羊美髮屋”、“茶吧”等遊戲,而又在這些公共區域中能遵守遊戲規則,從而提高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自制力,發展了幼兒手腦的協調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4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遊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充滿靈性、活力的區域將會給幼兒一片更加自主,快樂的發展天空,主題性區域活動經驗總結。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自己選活動,沒有心理壓力,可獲得充分的活動體會。讓幼兒有直接體驗的機會,並體驗成功的愉快,增進交往,發展社會性以及健康的人格。所以,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個體充分自由的發展。我們中一班這次的區域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活動環境

幼兒園的活動材料和環境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根據這些特點,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我們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讓幼兒專注的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的探索問題。在區域劃分時,我們把相對安靜的區域活動安排在室內(如:看閱讀區、美工區、益智區、生活區等)相對會發出比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室外走廊裡(如:小舞臺表演區)。

2、活動中體現主題性、多樣性

TAGS: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