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簡單學習>

《成功無捷徑——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4.53K

讓朗讀走進生活,用聲音詮釋經典。疫情期間,作為李桂榮名師工作室的培育物件,有幸跟著李老師參與了“爍玉流金共讀匯”,和大家一起共讀了來自美國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的《成功無捷徑·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一書。

《成功無捷徑——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讀書筆記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為要錄出音訊,為了不至於太丟人,反覆讀了很多遍。讀了以後才赫然發現,讀這本書的體驗是“驚訝”與“感動”。

驚訝,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我;而雷夫老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來一番驗證……這本書還總讓我聯想起閱讀《窗邊的小豆豆》的體驗。

今夜無眠

已經是深夜十二點,

《窗邊的小豆豆》我還沒有讀完。

小豆豆的舉止是那麼的不可預料,

故事情節是那麼的扣人心絃,

最讓人擱不下的倒不是這些,

而是老師春風化雨般的溫暖。

當我輕輕合上書本的時候,

思緒似波濤洶湧的大海一般。

同為教師的我,畢業也才沒幾年。

也曾滿腔熱忱追逐夢想的藍天。

現實的窘況、生活的壓力,

將它擊打成一地碎片。

整日裡,固守無法改變的現狀,

在批判別人扼殺孩子天性的同時,

不曾想,自己也是這類分子裡的一員,

有時甚至還在一旁推波助瀾。

是現實的嚴酷還是沒有勇氣承擔?

我也曾和作者一樣地想,

如果今天還有巴學園,就不會有孩子將上學討厭。

在巴學園,即使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回還。

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把學校來盼。

哦,巴學園,你是一枝吐露芬芳的深谷幽蘭,

靜靜綻放在我的心田。

你就是我的理想國,我夢想的桃花源。

我想追尋溫暖純淨的教育理念,

我願和孩子們一道,

打造我們自己的“巴學園”。

尊重天性,張揚個性,

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擁有如夢似幻的童年。

兩本書的作者國籍不同,陳述視角不同,但他們所創造或置身的那個教育場所體現出的內涵和氣質卻驚人的相似。

所以,這本書不僅適用於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同樣適合我們來借鑑。

更多的是感動。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一次次發出驚歎:教師原來可以這樣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國小教師精心教育他班裡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裡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現舉例如下:

第一章中雷夫老師批評艾利克斯老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方法,值得我們深思。做任何事,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方法對了,既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又能讓自己獨善其身,不至於成為輿論的漩渦。而雷夫老師則用一部影片中的情節(不讓兒子玩紅襪隊隊員寫滿球員簽名的球,而孩子卻將文字擦去後玩的不亦樂乎)告訴我們: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要把“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類似於“兒童角度、兒童視角”的說法我們這幾年也曾歇斯底里地提過,但真正地能夠蹲下來用兒童思維思考問題的老師和家長一直都是鳳毛麟角。“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提高閱讀和數學分數,我們催促孩子們跑的更快、跳得更高,難道我們不也應該幫他們成為更好的人嗎?”也許是我們的目標錯了,如此做,只能緣木求魚,最後卻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而雷夫老師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卻能夠很好的化解:“沒寫家庭作業嗎?只要告訴我,我會接受你搞砸的事實。你打破東西了?這種事是難免的,我們可以好好處理。然而,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規則也將隨之改變。……當然,孩子們如果不小心破壞信任,也應該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時間。”在此警告為人師者:遇到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絕對不應該感到沮喪。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獲得孩子的信任以後,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決不能因為孩子的信任而“胡作非為”,老師必須維持教師裡的秩序,但千萬不要忘記紀律的基本真理: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懲罰必須和罪行相稱,然而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只要孩子們看見你賞罰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足”。

第二章雷夫·艾斯奎斯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同樣讓我著迷: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起作用;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於某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第五階段,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靠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起作用。

我們要孩子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反觀自己在教學的半年多裡,我曾經會用很凶的語氣說“要是誰上課隨便說話、亂動、不認真聽講,我一定會好好修理他,不信就等著。”這麼做確實有效,可是孩子們除了害怕我的憤怒和權力之外,什麼也沒有學到。不僅如此,我和學生們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雷夫老師曾對孩子們忠告說“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這何嘗不是對我們的忠告呢?畢竟只要盡力,考試不是那麼重要,就算考壞,明天的太陽還是照樣升起。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還沒有弄懂題目,老師只有再為他講解一次。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會更理解孩子,在今後的管理工作中會做出更適合他們的決策。

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也會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也在為了某些規則去做一些事情,但並沒有真的認為做這些事對我們有好處。我們也要努力改變這樣的狀態,不因“遵守規則”而遵守規則,我們也可以做得更好。

關於閱讀,雷夫老師講得同樣讓我沉醉:“為什麼要閱讀呢?”一般來說,現在的學校看不見閱讀的理由。只要看學校的閱讀進度表就能明白教材激不起學生興趣的原因。這些閱讀目標千篇一律地以流暢度、理解力,以及其他必要但無聊到製造反效果的目的為教學重點。我從沒在學校的首要閱讀目標上看見“樂趣”、“熱情”、“引人入勝”等字眼。這些才是應該列入的目的,是人們閱讀的理由,而我們對這個事實卻視而不見。

我自己每天都閱讀,從來都不是為了參加測驗,或是因為想用成績單上的分數來顯示我學業上的進步。我會留意報紙或是廣播中的好書推薦,或是在公共場合無意間聽見別人所討論的最近讀到的新書。我和大家小時候沒什麼兩樣,不是天才,但算是個善於閱讀的人。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著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讀書是一個螺旋上升的事情,因為喜歡一本書,很可能喜歡上同一個作家其他的書,也可能因為喜歡這個型別而尋找其他作家同類型的書。

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在現今這個世界長大的孩子相信這個事實往往是極為困難的,但並非不可能。從重要性來衡量,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

書香致遠,墨卷至恆。閱讀只有由耳入心,在腦海中反覆反芻,方能得其中三昧。讀了《成功無捷徑——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一書後,深感找到了知音。今後我要緊跟雷夫老師的腳步,勇敢的走下去。像雷夫老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