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簡單學習>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文思屋 人氣:2.74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孩子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

聽主題課講座,結合我的家庭生活規律總結如下,我自己睡眠生物鐘已經形成,晚上最遲十點半睡早上六點半醒。起來後做家務,並想一想今天要做的事情,以及當天的菜譜和需要買的食材,做到心中有計劃。中午下班邊做事邊聽學習講座,基本上每天必聽一次。總結自己的生活還比較有規律,主要任務結合生活引導孩子做事也要有規律,從三個方面引導孩子。

一、物品的整理與定位。

五歲起就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學會分類擺放,衣服、鞋子、圖書、玩具、學習用品分別有固定的地方。同時強調玩過的玩具用過的東西,及時歸位,目前玩過的玩具玩完就走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仍需提醒,我也在剋制自己不去代勞。

教孩子在幼兒園中,下了課學會先收拾好自己桌面上的物品再離開座位,防止文具滑落地面而丟失,這樣管理好了自己的文具,避免了丟失。

關於家庭作業,當天要寫的作業本放在書包的最外層,上課用的書本放裡大層裡,回家寫作業時便於回憶起當天的作業。這學期基本脫離了老師在QQ群裡發作業,家長收到後再告知孩子,翹寶已經能牢記自己當天的任務。並且養成習慣,放學第一件事先寫作業,每天作業完成後都要整理自己的書包,削好第二天上學要用的幾支鉛筆,或是需要帶的物品,然後書包放到門口架子上,第二天早上背上就可走。

二、時間意識培養第一步養成戴錶的習慣。

上週就翹寶不願意戴錶的錄音,和翹寶一起聽,她能理解老師是在向我解答問題,無須我過多的解釋,孩子明白老師講解戴錶的好處,對戴錶不再有牴觸情緒。目前已經堅持一週,早上起來就戴上到學校後摘下,路上意識的問孩子看看時間我們幾點出門看到學校需要幾分鐘,放學時就給她戴上表,約好在幼兒園玩十五分鐘後回家,時間到後提醒她。

給孩子戴錶的時候,一旁的家長在一邊看到會問我“戴錶幹啥,為什麼非要戴錶,給孩子管那麼嚴幹什麼”我就笑笑說在培養孩子自己看時間呢,同時慶幸能接觸到家庭教育學習的優勢所在了。

回家後就結合這事和孩子聊,引導孩子發現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幾個戴手錶的:

“有啊,班裡xxx有”。

“那他戴錶會看時間嗎,還是戴錶只是為了好看好玩”答“不知道”

“你覺得為什麼要戴錶”,”答“可以看時間啊”。

“那為什麼要戴錶呢”,答“為防止我做事用的時間太長了”。

我說“媽媽並不是為了逼你每天戴錶,是因為媽媽現在在跟著韓老師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才懂得這些,正好你快要上國小了,正是培養時間意識的好時機呢。”

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翹寶在學前課上也接觸過總結規律的學習,如多種顏色、圖形、圖案等找規律填補空缺,利用邏輯狗學習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對規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四、教孩子做事之前定計劃。

這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可能還不現實,先做好自己樹立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出門前都會和孩子提前告知整體計劃,或是去超市購物前,在家列好清單,有時候也會根據孩子感興趣的動手操作的事情,引導她應該怎麼做,先說出來每一個操作步驟,再去動手。

五、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我也經常有丟三落四的現象發生,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會坦承自己的錯誤做自我檢討,並就自己犯的錯向孩子做負面例子,引導孩子做事一定要用心,並有計劃有條理。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2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特色,目的卻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特色,目的卻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特色,目的卻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有絲毫的鬆懈。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說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您現在閱覽的是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裡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範,一邊反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說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誘,在管與不管中尋找平衡點。讚揚和鼓勵是主要的,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但有些時候,批評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時候他考試的分數少了,他會覺得不開心,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去嚴厲的批評他,有時候幫他找找原因,有時候提醒他應該怎樣去做。所以,他從來不會因為考試分數少不敢告訴家長。

家庭教育如果僅限於如何培養兒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質,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父母素質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又怎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成功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優秀的人。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3

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今天,孩子的培養和教養問題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養出健康、聰明、樂觀、優秀的寶寶。也為此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在依靠發達的網路、電視等媒體獲得了很多成熟經驗的同時,也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總結了些方式、方法,積累了些心得。以下是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步探索和獲得的一點體會:

1、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

我的一些朋友和同時和我聊天時說,他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兒園的時候,想帶一個玩具去幼兒園,可總是不知道選哪一個,沒有主見,我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所以在我在很多時候,會特別注意鍛鍊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與他相關的事情上,我經常詢問他的意見,讓他發表看法。一般他自己的事情,比如:選擇書、衣服都是聽他自己的意見。在一些日常事情上,有時故意給他一個範圍選擇,讓他幫助挑選,當他的意見被我們採納時,他會很高興。

2、對待孩子的哭鬧要採取理性的態度。

現在的孩子由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往往很任性,所以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經常採用哭鬧的辦法解決。在我們家,對於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認為不應該答應的情況下,往往不去理睬,讓他哭鬧,這樣他往往一會兒就停止了哭鬧。然後主動和我商量一個折中的辦法。所以我總是告訴他;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很多東西不是我們想要就能得到的,當然,有些話他現在未必理解。

3、不能凡事順從孩子,也要說“不”。

我一直認為,當孩子存在一些缺點時,是我們最初給了這個缺點一定得發展空間,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有一些事情的發生就證明了這點。一次我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然後他要買兒童飲料,我也沒在意,就同意了。結果以後每次去那個超市,他就要買吃的。反覆幾次以後,我不再同意他的要求。在一次大哭以後,這種事情再也沒有發生。現在每次到超市,他也經常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會限制他。因為孩子選擇東西無非是糖類或零食,所以我每次都讓他在所挑的東西里面選一樣最想買的,其餘的東西放回去,等下次來的時候再買。這樣,他也養成了習慣,從不為此而哭鬧。

4、身教勝於言傳。

“身教勝於言傳”這句話我們都特別熟悉,將這句話應用在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要模仿大人或者周圍熟悉的人說話、做事的神態和語氣,所以在平常生活當中,當我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好時,我自己也儘量在哪方面做得更好,為他樹立一個榜樣,比如過馬路不闖紅黃燈,吃東西不挑食。

以上只是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在今後孩子漫長的成長道路上,隨著他年齡、閱歷的增加,周圍環境、接觸點人、事的變化,無論是他本人還是我們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更多的希望他健康、快樂、懂得感恩,將來能夠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4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 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

因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以下是由為大家整理的一篇“家長陪孩子學習心得範文”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除了教材以外,我很少同小孩一起看課外書,因為我們平常給小孩買書針對他的年齡層都買些帶拼音的書或者買些他喜歡的卡通書讓他自己看;要不就買些益智故事書由他媽媽在睡前讀給他聽,然後聽完回答些問題。

這樣堅持轉眼快三年了,小孩也上國小一年級了。

今年春節我閒來無事就讓他拿來些沒拼音的課外書同我一起看。

本來我是想看看他識字的能力,沒想到大約1000字左右的文章他居然能夠讀下來,大約有20來個比較生僻的字詞不認識,也有幾個字讀半邊,還有幾句讀出了整句的意思但漏掉了一個字,讀後,我們隨興聊起故事的內容,一起談論故事裡的某個情節。他能告訴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雖然表述和理解不完全正確。

但這的確使我大吃一驚,在現代這個現代化的環境中,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閱讀能力。同時也給我們做家長的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在閱讀中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幫助他理解和感受書中的語言與人物形象;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啟發孩子主動思考,把文字語言轉化為吸收營養的過程。

現在的孩子,知識的接觸面廣,雖然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但是他們小小的年紀很難分辨出語言表述的好壞,很多怪話,髒話他們一下就記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們很難分辨出好壞,對於不認識的生僻的字詞他們用猜的,對於書中故事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在這個對一切充滿好奇,興奮和求知慾很濃而又對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斷的年齡,我們做家長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

在家庭中給孩子創設一個讀書環境,營造讀書的氛圍,我們也要常常做讀書的榜樣。

小孩是很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閱讀的那種大氛圍下,讀書的精神和氣質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再加上在閱讀中認不到的生僻的字詞馬上可以得到解決,可以隨時糾正讀錯的字詞;在閱讀中適當的加以引導和鼓勵,一起談論書中的情節,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啟發孩子主動思考,從而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關心他所關注的事物,一起分享有趣的內容,與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參與而使他讀書的興致更濃。

讓孩子感覺,讀書就是一種像吃飯、玩耍一樣自然的生活,而不是需要完成的硬性作業。

當然,陪孩子讀書不是象我寫得那麼容易,關鍵是我們家長要為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要有耐心,要想辦法讓孩子讀懂書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書我們也不想看何況是孩子。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5

經過5天的集中學習和自己平時的自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種淨化。所謂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

一、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

一切教育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認識活動,才能為其接受。教學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保證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法與學生所採取的學法並不是同一回事。只有當教師運用一種教法,學生採取相應的學法與其積極配合時,才能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及任務的前提下,既要考慮教法又要考慮學法,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把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

二、教學過程是學生的特殊認識過程。

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要指導學生除與教師的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外,還要使學生在課後複習、完成作業、課外閱讀等方面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自學。備課,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師在處理具體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應採取何種方法與我的教法相適應,如發現學生不對頭,就要加以指點,使其有正確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課堂教學是教學全過程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要指導學生思維跟上自己的講解,二者是同步的。課堂上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學生某個知識點沒聽明白,思維總停留在該點上,不能聽懂教師以下講的內容。這時就要指導學生,暫時把此點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課後根據存疑,向同學請教,或請教師釋疑。

2.要善於聯想。老師講授新知識往往聯絡舊知識,要指導學生認真回憶舊知識,做到由舊達新,以新固舊。聯想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知一舉三,達到認知更高層次實現知識的遷移。

3.要指導學生養成做簡要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對沒聽懂的知識要做筆記,以備課後向老師請教。做到聽、記、練相結合,手腦並用。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行為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在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1、養成學會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2、養成學會預習的習慣

3、養成認真聽課,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4、養成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數學知識的習慣。

5、養成認真做題的習慣。

6、養成對解題進行總結的習慣。

7、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總之,學法指導不僅要使學生學,而且會學、善學、巧學,使學生從那種拼時間拼體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不做書本的奴隸,而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學法指導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作為,認真練好課堂教學基本功,積極反思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6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青少年要“學會做人,學會讀書,學會做事”。我認為這句精闢的話語不僅是對教育目標的定位,也指明瞭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因此,我把這“三會”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注意引導他們從小事中切身感悟做人、讀書、做事的道理。

一、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我經常告訴學生:這個社會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學校裡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受到自己父母、長輩疼愛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他們掌上明珠,可是在學校、在社會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寬容別人,不要因為點滴小事而跟同學斤斤計較,更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去苛求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想想,如果我們做錯事,無意中傷害了別人,難道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嗎?

二、讀思結合,教育學生學會讀書。

紮實學好課本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教育比以往時期學科多,內容深、難度大。除課前要認真預習,上課要專心聽講,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外,及時複習所學的內容至關重要。為達到規定要求,我家長要天天檢查,可以問孩子:“今天老師都上些什麼課?能講給我們聽聽嗎?”並要求孩子脫離書本講。漸漸的,學生逐步會養成專心、動腦、守時的好習慣。培養課外閱讀興趣。在生活、學習中孩子們會有許多個為什麼?如白天為什麼有太陽,晚上為什麼有月亮,桃樹為什麼先開花後長葉呀等等。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貴有疑,為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探究慾望,不要急於告之答案,請拜讀《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經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好的課外讀本,交流讀書體會。

三、賞識、鼓勵,教會學生學會做事。

現在的獨生子女由於家長過份的溺愛和約束,使他們失去了鍛鍊的機會,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燙著,孩子拿刀削鉛筆怕傷著,孩子上學過馬路怕軋著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會說不會幹,眼高手低。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著重從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確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會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識,還能夠為他人、為集體服務,處理班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三會”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眾多的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培養的責任!眾人攜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7

我是國際學校一(1)班莊臣成的家長,老師發信息給我們家長要我們陪孩子多讀書,以前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說多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我還不以為然

現在不行了,孩子上一年級了,學好了就是為以後打好了基礎,現在很關鍵!所以,自從孩子上一年級後,只要沒有特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來我就陪孩子一起讀書,還是很有收穫的。

第一,可以幫助孩子複習功課,幫助孩子打好學業基礎,同時還有助於與孩子溝通。雖然孩子在我回家之前說作業已經完成了,但在有的時候依然存在一些不懂的問題,遇到此類問題,我就憑著自身功底,幫助孩子舉一反三,使孩子加深對複雜問題的理解,使孩子做到融會貫通。

通過近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讀書,特別是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在他看來非常困難的問題,逐步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真正把家長當成了朋友,無話不說、無話不講,家長的話也立刻顯靈,事半功倍,孩子的學習成績較上期有明顯好轉,孩子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練就獨立的學習品質,走上正確的獨立學習道路,做家長的可以省卻好多麻煩事。雖然我的孩子現在還沒有立刻能理解我們所講的內容,但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的!好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啊!

第二,可以跟著孩子學習好多知識。其實,現在的學生課本設計得非常科學、內容非常豐富。就三字經來說,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即講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有精彩的語言描述,經典古文,下有語法解釋,教孩子的時候,讀一句再把下面的解釋講一遍,孩子就能理解多了,背起來也簡單多了!不僅孩子讀來深受教益,家長讀來也深受啟發和教育。

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補家長過去受教育之不足,增長知識面,糾正錯別字,學會漢字正確發音,提高自身文學涵養。還有英語,我們那時候到了國中的時候才學這門課,而他們從一年級就開始了,我本來還擔心他們會不會吧A B C和a o e搞混了,現在看來應該不會的!英語並沒有開始就教孩子26個英文字母我覺得設計得很有學問,孩子畢竟年齡太小,有時很難轉過彎來。

第三,陪孩子讀書,要自己讀書,這樣一來就營造了家庭讀書的良好氛圍。有的孩子自制力強,從小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有時間就樂此不疲,甚至家長逼著他休息。

但是,大部分情況是,孩子自制力差,家長不督促,孩子很難自覺去讀書。我家孩子就是一個自制力較差的,經常需要家長督促。我現在就是回家後就自己看書,孩子看到我在看書,也就自覺的關掉電視,自覺地去模仿,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鑑於此,家長要主動讀書,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認認真真地去讀,既拓展知識面,提高自身涵養,又能做了孩子的榜樣!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睡覺之前我給他講《小豬西里呼嚕》,就像講故事一樣,孩子聽得還認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從這點說明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是特別敏感的!他會用心的去理解這內容,所有我們平時要讓孩子對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然後在慢慢的喜歡上!那樣事情就簡單多了,我覺得學校也一樣!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陪孩子學習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會認真地履行我們的責任的,在學校還得麻煩老師,謝謝老師對我家孩子的照顧和關心!謝謝!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8

假期、週末和晚上一般都是家長輔導孩子進行學習。從知識的角度來講,家長一般問題不大,而輔導注重方法與啟迪,知識卻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輔導目的是為了以後不輔導,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興趣、信心、方法。

輔導孩子的學習是家長要做的功課,但很多家長對此很頭疼,覺得不會輔導。從知識的角度來講,家長一般問題不大,只是在其他方面尚有不少提高的空間。下面這些理念,其實對於家長是適用的。

如果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沒有興趣和信心,基礎不好,那麼在一段時間之內下功夫輔導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礎不錯,初步形成了習慣,興趣和信心還好,如果父母善於輔導,那麼適時地幫助也可以錦上添花。所以,學會輔導孩子還是家長需要掌握的一門基本功。

一、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果孩子總是面對嚴厲的、呵斥他的父母,他也不會感受到你那發自內心的愛,他對你所說的和所要求的都會感到厭倦。大部分人,不僅僅是孩子,面對呵斥自己的人總會有一種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緒也許會因為害怕而有所剋制,但這種情緒卻不利於他接受任何知識。當孩子被訓斥之後,緊張沮喪,頭腦可能一片空白,反而更加不靈光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處於一種友好、親暱、鼓勵的氣氛中去學習,他不但會對父母有很強的信任感,學習的效果也會好得多。

另外,監工輔導方式,也是很多家長需要注意的。輔導不是給孩子施壓,不是一直盯著、監督他,而是適時地來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來體驗做題的樂趣,並用輕鬆愉快的心情影響孩子,有了好心情,孩子做作業,會更好。

二、講解題目不是“講”而是探討

很多家長給孩子講題,真的是在“講”,能讓孩子聽得瞌睡了。這是因為缺乏孩子的參與互動,不是啟發式的輔導,只是那麼講下來,孩子自然聽得乏味。我輔導上國中的小趙分析一道題目的時候,會把題目分成很多步驟,每一步驟先引導他去想怎麼做,他不會做的時候,我就引導提醒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這一步驟如何解決。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我們再回頭看書、探討,力爭把它搞清楚、透徹。最終解題步驟,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來,也要引導到只剩一層窗戶紙,而且一定要由孩子親自捅破,這樣他會有成就感,增加興趣和信心。其實每一道步驟,最好都是由孩子親自捅破這層窗戶紙。

傳說中的循循善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樣的互動,孩子會覺得有趣味;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興趣,通過每一道題的講解,會逐漸激發出來。

三、錯了也要鼓勵

輔導孩子,最忌諱的是面對孩子做錯了的題目火冒三丈,怒其不爭。輔導題目的時候,善於發現孩子好的方面經常鼓勵他,而不是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刻批評、打擊他。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孩子的信心和興趣的.影響大不相同啊。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毫不客氣地表揚、鼓勵更是需要的。信心,有的時候通過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優點,並真誠鼓勵來逐步增強的。

四、引導孩子體會題目的妙處

很多家長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進行了這麼多年,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現在的很多題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仔細分析還是頗有趣味的。當孩子抱怨作業多的時候,儘管也可以贊同,但是與其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體味做題的樂趣。

作業就在那裡,是抱怨還是嘗試去體味做題的樂趣,一個認知的改變,心情大不一樣。說到底,這些題目相當於智力遊戲。很多父母總說作業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導孩子體會做題的樂趣,真是南轅北轍啊!

五、不做權威鼓勵孩子探索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父母也許是孩子的權威。但是,即使是權威,也最好蹲下來,不做權威,鼓勵孩子不迷信,這樣會增強信心。

別看一二年級的題目,我輔導時偶爾也會搞錯,此時大大方方地承認,不去樹立權威形象,會使孩子敢於去探索。或者有時也可以偶爾裝著不會,讓孩子給自己講,此時她一定會很得意。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來。

六、輔導的目的是為了不輔導

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方法。開始孩子學習比較困難的時候,要多輔助,使之覺得簡單。當孩子能力基本具備的時候,要多鼓勵他自己完成,稍作點撥就可以了。

輔導的目的也是為了以後不輔導,幫助孩子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興趣、信心、方法,所以,重在方法,重在啟迪,知識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這樣孩子需要的輔助越來越少。

七、幫助孩子學習變得輕鬆

如果孩子能力可以,就讓他去挑戰困難;如果能力不足,就幫助孩子讓學習變得容易輕鬆些。這就是傳說中的“因材施教”吧。

有一個孩子的基礎較差,學習又困難,習慣興趣都沒有培養好。有一次數學有三道題已不會做,爸爸首先讓他自己思考怎麼做,過了好長時間,他已也不得法,爸爸再給他講解,直到晚十點整,才做完。

我認為目前爸爸的要求稍微高了一些,導致作業時間過長,此時可以直接給孩子講解。而如果讓他自己做,可能覺得困難,加重了對作業的畏難情緒,不利於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講解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最後的窗戶紙由他捅破,這樣他有成就感和興趣。在學習困難的時候以輔助孩子作業完成得好為主要目標,這樣老師表揚他有進步,他會有信心,興趣也會大。早些做完,孩子也可以好好玩,體會到早做完的好處。獨立自主的問題可以後期逐漸培養。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9

一、當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請你說實話,你們為什麼要上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是為老師學的,所以這些學生今天為了應付家長學,明天為了應付老師學,過兩天為了對付考試學,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室裡坐著,被老師逼得不得不學。這樣的學習怎麼能取得好成績?所以他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要想使學生想學,取得好成績,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目的,確立明確、高尚的學習目的,樹立崇高的理想。比如航海遠行的人,必須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標,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地的一天。”

目的不明確的學生,如同沒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隨波逐流,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為了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我們之所以到學校裡來學習,目的就是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自己的將來著想。從小處說:為了自己的衣食,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了升學,為了畢業以後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家,過上好日子,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父母得到安慰,為父母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為了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自強不息、有所作為的人,我們需要到學校來學習,要努力、刻苦學習;從大處說:為了使社會更公平,祖國更富強,為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現象更少,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一定要努力學習;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為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為了為祖國作貢獻,我們更要到學校學習,而且更要努力學習。自己學不到知識,就談不上自己將來的幸福,更談不上為祖國作貢獻,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我們現在應該刻苦學習。當學生明白現在學習是為自己將來打基礎這個目的時,他就會想學習了,只要已想學哪怕再苦也是快樂的。

二、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許多科學家、優秀的學生談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都一再強調自己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成功的最好老師。任何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在做的過程中都是快樂的,學習也是這樣,只要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遇到困難,他會戰勝教學每一個環節。

三、當學生能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學習的規律、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效果如何,首先都要考慮到學習者,要充分重視學習者的意願、動機、人格的主觀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挖掘其潛力,促進其自我實現。這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組織者和點撥者。

每天上課,老師講、學生聽,課後教師讓學生做什麼作業,學生就做什麼作業,讓抄幾遍就抄幾遍,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日子久了,容易感覺枯燥、單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厭學現象,在他們認為學習就是苦的,所以不想學。

四、當學生有更高自我期待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教師對學生成功的期待是師生共同的強有力的動力。為了學生取得最佳的成績,教師需要為學生設定恰當的目標,併為他們達到目標提供支援和幫助。當然,我們應該承認有差異,但在我們教師的心中不能把有差異的學生視為差生。

有了決心還不行,自己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奮鬥目標,每時每刻都要向這個目標去奮鬥,你就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讓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各學科的學習成績的目標,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使自己跳起來能摘到,不要伸手就能摘到。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實現。你的目標定得越高,你的努力就會越大,但不能定跳起來也不能摘到的目標。第二部分為實現目標的措施,也就是說自己如何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學生能否按自己所說的去做,關鍵在於教師的平時的提醒和指導,要與家長取得聯絡,和家長共同督促學生是否按自己平時所說的去做了,只有這樣,學生平時才能按自己所說的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0

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和各位家長學習,說實話,今天老師讓我們談教育學生的心得,我真不知從何說起,我的孩子在班裡不是出類拔萃的,我真的覺得沒什麼經驗。我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互相取長補短,多多學習吧。

首先,我們要感謝這幾年來各位老師,特別是升入五年級之後李老師、高老師和劉老師的教育、培養和照顧,沒有老師們的付出,就沒有女兒的今天。我代表我們全家謝謝老師們!

其次,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家裡,孩子學習時,儘量保持安靜,不打擾孩子,家長千萬別看電視、上網遊戲、聚打麻將,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父母可以休閒而她還需學習的心裡落差,從而消極。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我女兒學習的時候,我們也看看書,哪怕烹飪種花養魚之類的書籍,甚至可以洗衣服,清掃衛生等家務活。潛移默化,學習就會成為一種主動需求,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作業一定要有個良好的完成習慣,放學後可以在外玩一玩,但不要時間長了。由於在校時間長了,他們也有拘束感,放學後緊接著回家就寫作業,他們會感覺太緊張,也有壓力,甚至厭倦。孩子本身貪玩,自控力差,家長必須做好引導,提醒讓孩子自我監督。放學後如小鳥出籠,讓孩子撒撒瘋後再回家寫作業效果會好點,寫作業時儘量持續做完,不要做這又做那,比如做著作業,吃點吧,喝點吧等等,這些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家長是孩子在家裡的主心骨。在家學習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家長要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可以成功的。女兒上三年級剛開始的時候,讀書害羞,不張嘴,而且發音不準,我們就鼓勵她,給她做示範,領著她讀。幾次之後,她就放開了,張嘴大聲讀。我們還告訴她,我們也有好多單詞不認識,要她學會好教我們。這樣她的信心就更足了。

第四,一定要激發孩子的興趣,並且要注意鼓勵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學習的內在動力都來源於興趣。我女兒好奇心很重,總是問這問那的。可是如果不注意鼓勵,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逐漸淡化。所以我們兩個人都要對孩子的問題認真思考,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一下,再講給她聽。有時候看到她迷茫的樣子,我們也很自責(準備的不充分)。我們很多時候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所以就會不顧孩子的感受,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又讓孩子學這個,又讓孩子學那個,除了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以外還要再加一些練習,考試老想讓孩子考雙百,錯了之後非打即罵。所以,我女兒有一段時間寫作業磨蹭,我們就慢慢的問她,是什麼原因,可以給她一些選項。最終,女兒承認是怕多佈置課外作業。所以,我們一直不給她佈置過多的課外作業。

第五,注重對女兒的感恩教育。要刻意引導孩子要學會博愛、寬容、感恩,學會愛他人。我們讓孩子感恩每位教導她的老師,愛老師,尊敬老師。愛老師,孩子會喜歡上老師的課;尊敬老師,在課堂上他會認真聽講,課堂效率才能高,知識掌握的牢固。感恩父母,讓她知道爸爸媽媽的不容易,知道艱苦樸素,知道不要攀比,知道分擔家裡的家務等等。

最後,我想說,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成長會有無窮的樂趣。

囉裡囉嗦的說了這麼多,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心得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1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上去努力但學習狀態不好?孩子的學習狀態究竟可以如何判斷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如何判斷孩子的學習狀態》。

我在曾做過的中國小學校的講座裡說過:家長想要洞悉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應該明白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如瞭解學習過程、學習規律、孩子心智發展的規律。

孩子的學習狀態如何識別?這篇清單,我們來解答這個問題。

1、家長對孩子學習狀態的評判,往往是根據孩子回家有沒有做作業、玩手機等等行為進行判斷,這種方式不科學,存在誤區與不足。

2、狀態的識別是改變現狀最重要也最基礎的環節。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選擇解決方式的前提是去發現核心問題,而發現核心問題的基礎是識別問題發生在哪一方面。

3、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與表現,需要從孩子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與學習中的情緒狀態三方面來進行綜合判斷。

4、孩子的學習表現就像上坡的汽車,如果發動機沒有啟動,家長怎麼推都是非常費力的一件事情,家長要找到啟動孩子自動自發學習的汽車鑰匙。

5、孩子的有效學習行為的判斷包括了學習持續時間,有效學習時間,關鍵節點學習情況(例如節假日等),以及完成這些學習行為的代價情況。

6、孩子的積極學習態度與觀念,包括認同學生學習任務,對老師以及同學們印象很好,覺得學習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學習與其他活動相沖突時,能把學習放比較前面的位置等。

7、孩子的積極學習情緒狀態,包括學習時能始終保持平靜的狀態,尤其是遇到一些學習困難與干擾時,能始終專注學習本身;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與意義;對於未來自己的學習充滿希望與信心。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2

經過為期三天的傳統文化培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禮。無論是蔡禮旭老師、鍾茂森博士的"孝"主題講座,還是肖陳穎老師的運用弟子規來教育感化學生,無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得到了淨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聽講座的同時,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顏。

在幾位名師的講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專題講座。肖老師親切、大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帶入了她的講述中。肖老師體態優美,語言流暢,講話速度比起一般語速要慢些,卻顯得更加穩重,臉上始終面帶笑容,讓聽課的人心裡很舒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這樣面帶笑容上課,學生一定也會感覺上課是種享受吧。

肖陳穎老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率先用《弟子規》教學法,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與感恩,使得孩子們的道德素質與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雖然肖陳穎老師講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規來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聽了講座,重新拜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之後,引發了我作為一個女兒,一個老師的深刻的反思。

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肖老師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快速的節奏和浮躁的氛圍,不僅讓學生也讓我們老師內心不再是那麼沉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任教,由於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課堂秩序不盡如人意。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忽視學生成長和在教學工作中懈怠的藉口。我原來在教學中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在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但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的時候,就會心生懈怠,只重視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做班主任工作時,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當學生一再犯錯時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真正的愛心。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後我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努力改進,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自信的不斷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像肖老師說的,教育學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則。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相信,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下,只要我們用心、用行動去做每一件事,不僅僅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會培育出許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做一個真正幸福的教師,讓我們把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3

兒子入國中已半年了,在這裡我對他在這半年的學習情況做一個心得體會,也可以說是拋磚引玉,以爭取和其他家長及時溝通,相互學習讓我們的孩子在學業上,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我對孩子教育的方式和感受主要有以下三點:

1、道德教育方面。

首先讓他學會做人,人的一生“德”非常重要,也就是人的品質與品德,我經常對他說:“我能給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能給予你美好的東西,但不能給予你前程與事業。你要明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路需要你自己走,世上沒有平坦的路可走,你一定會遇到坎坷崎嶇,但要學會堅強,因為你逐漸長大,將要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現在你對家人、老師、同學,都必須有一顆感恩、寬容的心,要學會感恩,學會報答,做人要厚道,遇事要冷靜,要學會包容,學會理解,不求人人為我,但求我為人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你如果沒有好的品德,你今後的學歷越高你危害社會就越深。”“德”是你今後人生的立足之本。

2、自身感受方面。

我的孩子性格是內向型的,以前整天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很少和同學、老師溝通,自從在班上當了中隊長,通過和諧互助,他慢慢的就像變了一個人,在通過和老師、同學的接觸工作中,充分鍛鍊了自己的能力,現在性格開朗了,思想進步積極向上了,各方面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次考試分數比上次考試又提高了一截,實踐證明,一旦學生的心靈被激發,就能產生求知慾和學習動力,徹底改變了我以前認為“當班幹部既得罪人又耽誤學習”的錯誤觀點,希望有類似學生的家長能夠及早開啟他的封閉圈,給他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早日和老師同學打成一片。

3、在日常學習中,我注重以下5個方面。

1、學習計劃方面。要讓孩子制定好整個學習計劃(什麼時間學什麼)的計劃表,要持之以恆。

2、預習方面。要讓孩子進行課前預習,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並在預習筆記本上記下重點和難點,上課時重點解決這些重點和難點。

3、聽課方面。家長要和孩子及時溝通,不要討厭某老師,喜歡某老師,從而導致偏科,聽課要緊跟老師的思路走,將自己預習記錄本上所記的重點和難點聽懂理解並記憶在腦子裡。

4、錯題方面。要孩子準備“錯題記錄本”,將做錯的題寫明錯的原因,再將正確答案記錄下來,並將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並歸納提醒。

5、親情方面。我和他媽媽在20xx年單位破產下崗,直到20xx年我做了“勞克衛浴”品牌代理,在這期間,不管我在外有多苦多累,我都每晚陪同孩子做作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身教大於言傳,讓他時刻感受到父母每時每刻都在關心他,呵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給他愛的動力,不要把孩子的成績與別的孩子相比,應該分析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反思一下有沒有家長自己的責任?耽誤大家的時間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希望我們一起探討,相互幫助,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最後,祝願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學業更上一層樓,我們的老人福壽安康,我們的家長閤家幸福、事業發達,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4

孩子進入三年級,在學習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記得女兒在一年級的時候天天嘻嘻哈哈,玩得徹底瘋狂,小測試也照樣能拿一百分,二年級了依舊玩得很瘋,相比一年級而言,學習方面微微有些差距,但總體來說也都有95分以上,而三年級就不一樣了,整整一個多月就發現女兒在學習上與其它人存在著一定差距,我一直有些不解,為何會這麼短的時間,學習就落下了這麼多呢,為此我時常跟學校老師進行交流,也不時的通過上網查詢教育心得,為此我分析得出女兒進入三年級後主要發生著以下幾方面的變化:

一、三年級是國小階段的一個轉折點,各門功課包括語文、數學等學科學習內容更加廣泛,靈活,特別是數學,再也不像一年級那樣都是些基礎性工式性的題目,三年級的數學更偏重於智力性與基礎性相結合,就拿我女兒來說吧,平時學習上存在著一些依賴,碰到難度性大點的題目就不太願意去動腦筋,以往我老是會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她,但教出來的效果卻很差,女兒聽不懂,跟老師所講的方法不一致,以後再碰到類同情況,女兒再問我,我一定要女兒去問老師,叫老師教她,這樣不僅可以讓女兒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而且還能提高女兒與老師之間的感情,我想任何一個老師肯定都特喜歡這種不懂就問的學生。

二、為女兒制定限時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找到適合她的學習方法。以往女兒做事沒有調理,有些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本來一個小時可完成的她得比別人多花半個小進甚至一個小時才能完成,這種習慣不養成好我想必然會影響以後的學習,為此我特意為女兒制定了一個限時的學習計劃,在規定時間內一定得完成好佈置的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了一些時間,自從制定計劃後,女兒做作業的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效率更高,做題的準確度也更高,集中注意力變被動為主動了。

三、幫助孩子善於抓住學習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考點,三年級的學生要想通過她自己很自覺的去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說實話有一些難度,有時候真的會學了後面的就把前面的給忘了,為此,平時不得不督促女兒進行復習,並採取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加強監督,提高她自主進行復習的習慣。

四、時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很重要,進入三年級的小孩,她的思想感情更豐富,自尊心更強,更想在大人面前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時不時的會與我們進行爭論,這階段的孩子特別需要我們去與之交流,更重要的是做聽眾,算來算去,其實一天也就是早上與下班後才與孩子在一起,除去孩子睡覺和做作業的時間也就是一天才個把小時與孩子可以有時間坐下來進行交談,通過這一個多小時你可以瞭解孩子一整天在學校的情況,上課老師講課的內容及在學校發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孩子的身心是不是快樂的,對學習是不是真正的感興趣,只有真正讓她的身心快樂,才能在學校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進行學習。

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時常陪同孩子進行一起閱讀,好的書籍是夢的海洋,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儘量讓孩子閱讀好的書籍,鎮小給學生推薦的1—6年級應該閱讀的書我認為很好,前些天跟女兒買回來幾本《三毛流浪記》《親愛的漢修先生》《長襪子皮皮》等,我女兒看著就有些愛不釋手,而且書裡面告訴一些寫作的技巧也值得借鑑,寫作文的技巧就是多看,多聽,多寫,多觀察,我現在也在督促我女兒每天或每兩天寫一篇日記。俗語不是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嗎?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5

孫雲曉老師的《向孩子學習》裡“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相信孩子、賞識孩子、解放孩子”時時縈繞在腦際。近段時間在用心聽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學習》。是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委員會主題曲?歌裡唱道:“學會不加裝飾的製造句子,學會不必兜圈的表達意思,學會不修篇幅的蘊釀構思,學會簡簡單單將快樂透支,學會歡歡喜喜的積善佈施。“在書中,在歌裡,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師,就是純潔無暇的玉。

掩卷細思,才猛然發現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孫雲曉老師的想法一樣。所謂童心?其實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擾時一顆毫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誠為本,就永遠喪失了本來應該具備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爾把一生的重要時光都獻給孩子,孩子給了他們靈感,給了他們無窮的詩意激情。大家們如是,我們呢?我呢?作為一線上的教師,我一直都覺得孩子總是懵懂無知的、孩子總是調皮任性的,孩子總是要我們大人來調教、來指導、來教育的。曾幾何時,我們成人都在以居高臨下、自以為是地企圖同化、統一孩子的思想。急功進利而又心甘情願地將孩子送上“為了考大學而考大學”的獨木橋,滿懷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結出自己想得到卻未曾得到的果實。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耐心傾聽,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樹葉一樣獨一無二,他們個性十足,卓爾不群,思維活躍,舉止大方。在我們驚訝之時,家裡的各種電器卻在不知不覺地被孩子操縱自如。

在我們茫然之際,時尚的色彩和風姿也早已於孩子間流行。因此,捫心自問,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知識的快速掌握應用和創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應該加油的是成人——這群長大的孩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卻是那群未長大的成人——孩子們。“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資訊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

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和孩子成為一個平等的主體。這也是一個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過程。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看,教育不光是一種培養,更是一種保留。留住某些與生俱來的品質,而不是削弱和扼殺它們。當孩子突然有問題要問時,切不可隨心所欲地回答。當孩子快樂得手舞足蹈時,切不可因自己心緒不佳而叱責,當孩子滿足於遊戲和點心時?切不可把他當作小寵物而輕視。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