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課文《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2.12W

詩歌《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餘韻還未散盡,春光已來染綠我們的雙腳。翻開第十冊第一課,課題中一個“綠”字已讓我滿眼春色。正如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一樣,這個“綠”字又是何詞能換得?只此一字,便激起了我朗讀的興趣。於是,旁若無人地,我一口氣讀了好多遍。

國小課文《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教學反思

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爛漫春光裡,徐徐春風中,走來一群帶著植樹工具的少先隊員。他們走過的地方,撒下一路歡聲笑語,成了一道最美的春光。丁丁當當,杴鎬舞動奏歌謠;嘩嘩啦啦,清水流淌唱樂曲。一番春歌之後,荒山野嶺大變樣。他們披綠袍,湧林濤,引來小鳥忙築巢、松鼠嘰嘰叫,小兔、小猴更是開心得又蹦又跳。動物找到了自己的綠色家園,自然環境也在青山碧嶺中發生著變化。“盪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此時的小河似一位歷經滄桑的母親重新煥發了青春。詩的結尾更是獨具匠心,一方面運用了詩歌反覆的修辭手法,再次渲染少先隊員的愉快心情,另一方面在反覆中又有變化,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我們能不認為在春光染綠雙腳的同時,少先隊員也在染綠著春光?

讀著讀著,我的教學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這樣一篇語言曉暢、詩韻和諧、極富感染力的詩歌,不讀之學生又怎會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心裡,並引起自身的感受?所以,以“讀”為本,是我為本課教學定的基調。讓學生在讀中想,讀中說,讀中悟,讀中品,讀中寫,真正地把“讀”滲透到本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讀出情,讀出境,讀出志。

教學簡單設想:

讀中想:初讀課文後向學生出示練習——填字成詞。()山()嶺、()山()嶺。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讀中說:從變化引入全詩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說話訓練。訓練點:說一說植樹的場景;想象一下,小動物與大山爺爺之間會有什麼對話

讀中悟:根據小節訓練朗讀,在朗讀中悟出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嚮往和喜愛,在讀中萌發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

讀中品:在讀中品詩歌語言的韻味,修辭手法的活用,詩歌情感的表達。

讀中寫:充分感知課文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詞語寫一段植樹後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