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生教學反思三篇

文思屋 人氣:2.91W

一、《背影》

國小生教學反思三篇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七年級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4、“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二、《甜甜的泥土》

1、本文我上了兩次。第一次我以朗誦入題,學生沒有被感染,這樣,在情境創設不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離異的媽媽對孩子的那種牽腸掛肚,欲哭無淚的悲情。所以朗讀時讀不出母親的悲哀與痛苦。而第二節課我在導語設定上注意創設情境,用了一個故事來匯入,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課堂的氛圍就遠遠超越第一節課。

2、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字三者之間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討論分析,往往會使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收穫甚微。因為學生的交流失去了導向,出現了漫無節制的空談散講。我想學生的討論應該在情感的體驗中自然完成,讓文章的情打動他們進入作者的心靈

3、備課不僅要備文字更要備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體驗應該建立在他們的品讀與感悟的基礎之上,只有讓學生把文字讀深讀透,才能讓他們的心扉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課堂的高潮在這個時候才會水到渠成的出現。為了完成教學環節而脫離學生的教學設計是一定要失敗的。

三、《父母的心》

1、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課堂的主宰者不是教師而是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品味。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品味感悟為主導,盡展學生的心聲。是我們今後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

2、開發教育資源,激發課堂本課在設計的時候,把整篇文章從結構到主題以及語言特色、美好的祝願融為一體。便於學生把握主脈,透析內容。要求學生在感悟親情的基礎上,表達親情,傳遞親情,並生通過三節課關於親情的學習,已經對愛並不陌生,也對通過各種文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瞭解,已具備了一些自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學生的思維也由感知向感悟過度,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情感昇華來來獲得新的感悟。當然在此過程中,以一些感性知識作為依託,藉助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情感的感染,便於學生理解。且使學生在品讀文字方面有所收穫。基於此,本節課按照“層層剖析、梯級感悟、情感昇華”來設計。達到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薰陶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