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鼠寶寶找朋友》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26W

我上的是《鼠寶寶找朋友》的二研課。在匯入部分我通過出示圖片鼠寶寶,模擬鼠寶寶講話,讓幼兒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並通過讓幼兒集體跑跑跳跳來體會兩種本領的含義。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於小班孩子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階段,出示實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擬人手法的運用,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很好的體會“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幼兒園小班《鼠寶寶找朋友》教學反思

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故事的題目是什麼?”“故事裡有誰?”,先聽我清講故事一遍,讓幼兒對故事有個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背景圖、教具等再次講述故事一遍,邊講邊問,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也會跳”的走路特徵,同時引導他們運用故事裡的短句來回答。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再通過讓幼兒試著跟老師講述故事,在此鞏固故事裡的短句,並通過體會鼠寶寶找到朋友前後的心情,孩子們再次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後的快樂情緒。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課後很多老師都說我班孩子上課很認真),而且在學本課中的重點句式時,孩子們大多都能邊說邊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了,由此可見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本科的重點。首尾的兩個音樂遊戲的'使用也很好的帶動了我班幼兒的情緒,前一個遊戲很好的引出了主題,通過《朋友你好》的遊戲,孩子們都能說出找到朋友後覺得很開心、快樂、高興,他們都初步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後的那種愉悅的情緒,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伏筆。結尾的《貓捉老鼠》的遊戲不僅使本次活動很自然的結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