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通用5篇)

文思屋 人氣:2.56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1

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啟用,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2

掌聲,一個多麼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隻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說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溫暖,那麼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著一些憂鬱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角色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字,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字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匯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國小語文掌聲教學反思二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與第5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我說:"同學們,面對孤獨的小英,面對憂鬱的小英,面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麼"(生自由說)你們的願望實現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小英的憂鬱,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後,我問:"是什麼使小英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說什麼"的生動情境幫助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通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3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描寫的風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間遊戲,使得樹葉顫動,林木點頭,河水起波,詩歌想象力豐富,將孩子們經常看到的景物描寫得如詩如畫。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情境教學是依據兒童的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把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創設情境作為教學過程的啟動契機,從而帶動語言的訓練,促進智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因此,我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始,謎語激趣,匯入新課。

2、以讀為主,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朗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嚮往,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髮現,鼓勵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

4、擴充套件思維,激發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積極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學重點,難點,聯絡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風,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4

《雷雨》是國小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後文對照著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後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一塊乳酪》主要講述了一隻螞蟻隊長在指揮一群小螞蟻搬運乳酪的途中,面對掉下來的一塊乳酪渣是吃還是不吃引發的風波,告訴孩子們要像螞蟻隊長一樣以身作則、嚴於律己、關愛幼小,同時也要學小螞蟻遵守團隊紀律,聽從指揮。整篇課文,語言表達淺顯易懂,貼近兒童,故事內容生動曲折,在螞蟻隊長一次次的內心掙扎矛盾中,吸引著讀者一步步往下讀,給人以深刻啟發和影響。

細細品析這篇文章,從課文的導讀可以看出學習本課主要有兩個任務,即瞭解課文圍繞一塊乳酪講了一件什麼事和你喜不喜歡螞蟻隊長,理由是什麼?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要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不是難題,但如何把這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卻是要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思考不斷挑戰來獲取的一項技巧。為了幫助孩子們能夠在歸納主要內容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除了引導孩子們運用本單元前面幾篇課文及以前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課前的自我嘗試概括,還需通過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概括做到簡練、清楚表達又不囉嗦。對於這樣一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找出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把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對孩子們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這時孩子們不管是用哪種方法來概括,就輕鬆多了。

課文中對螞蟻隊長的語言、動作、心理的刻畫細緻入微,可謂是這一個童話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讀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導孩子們在評價螞蟻隊長的時候,需結合文字談自己評價的理由,這也是編者要讓孩子們沉入文字,細細品悟的意圖,為此,課堂上不在內容上做過多的解釋,更多的時間要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作者如何抓住這些細節刻畫來表現螞蟻隊長複雜矛盾的心理活動過程,同時學會遷移運用,將自己化身其中的一隻小螞蟻,來創編自己的經歷,學會編寫童話,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

語文老師可能都是貪心的,慈悲的,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孩子,恨不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表現的機會,這也就造成了在時間的把握上出了問題,因此,對於略讀課的取捨問題仍需繼續思考,繼續摸索。

國小語文研修教學反思5

一、當前國小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育觀念陳舊

從我國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學觀念過於陳舊,這必然會導致教學內容過於死板,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另外,目前的國小語文教學過於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由來已久,想要短時間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2.教學手段運用不當

在國小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善於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並且過於追求形式化的教學,沒有從教育創新的理論基礎出發,導致理論與實際相分離,從而無法真正發揮教育的效果。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個性較強,國小語文教學若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手段陳舊單一,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對策

1.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語言親和力

國小階段教師所面臨的學生年齡較小,對於陌生的環境會產生一定的牴觸心理,而教師懂得運用富有親和力的語言,就會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柔和。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有利於幫助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教學語言儘量採用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詞語。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引導教學,使用優美的、親和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學習中來,進而實現知識的傳遞。如在進行《小小的船》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先用這樣的語言開始:“我們大家都知道船,在電視裡也都見過船,那麼同學們有誰坐過船呢?誰能告訴我,船的外形有什麼特點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回答“坐過”,有的回答“沒有坐過”,這個時候,教師選擇其中坐過船的學生來描述船的特點,他們大部分都會說“船是窄窄的,兩頭尖尖的”等,教師繼而引入月亮與船聯絡:“同學們,生活中什麼事物與船的外形一樣或者相似呢?”學生紛紛回答,在討論之後,他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教師就應該出示多媒體課件,板書“小小的船”。這個案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因為了解這一事物,所以學生回答十分踴躍,也有力地調動了沒有接觸過船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語言特性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的高效與高質。

2.轉變教學思路,引入創新意識

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斷提高教學創新意識,通過創新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更新自身教學理念提高創新能力。如在國小語文《與象共舞》這節課中,教師分別用兩種思路、兩種教法給兩個不同班級的學生上了同一篇課文。一種教學意圖是“以培養閱讀能力為取向,重文字內容的理解、感悟和積累”;一種教學意圖是“以培養寫作能力為取向,重言語形式的理解、感悟和運用”。這兩節課,都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不同的構思,同樣的精彩,都激發了學生滿腔的學習熱情,贏得學生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3.引入資訊化技術,增加課堂趣味性

識字就是低年級的重要教學任務。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們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認字的興趣,注重讓學生學會認字方法,同時找到識字途徑,堅持把識字和寫字結合,做到讓低年級國小生喜歡漢字,主動認識漢字,自主學習漢字,在寫好漢字的同時提高他們審美情趣。教師通過正確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國小低年級語文的認字學習更富趣味性,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熱情。如進行“座”與“坐”這兩個字的教學時,就可通過播放動畫片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個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這樣可以看到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樣形象的表達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還有些生字寫字的筆順不好記,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出示字的筆畫,著重強調易錯的部位,通過生動的畫面加深學習的印象。讓學生體驗到了知識學習的過程,激發起學生模仿練習的慾望,這樣就能讓他們用心地書寫好每個漢字。國小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運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注意轉變教學思想,實現教學創新,藉助先進的教學技術,最終實現國小語文課堂質量與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