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2.63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本著讓學生自主探究的要求,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研究、討論和操作,從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並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表面積的意義,總結出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學會運用。

但是由於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導致他們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能真正學以致用。如在解決課本練習中的給洗衣機做一個布罩時,求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布,部分學生沒有直接接觸過洗衣機,對給它做布罩需要做幾個面不清楚,因而影響解決該題。另外,課本練習中要為一長為10釐米,寬為8釐米,高位2釐米的長方體選擇一合適尺寸的包裝紙,幾乎全部的學生都選擇了第一種包裝紙,理由是這兩者的面積剛好相等。正是由於學生對如何包裝物體缺乏一種生活的認識,所以他們沒法做出教參所要求的答案。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該部分時,應儘量讓學生獲得更多對生活的認識,加強直觀教學,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獲取知識。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2

《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充套件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

講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前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要求學生把數學課本附頁1和附頁2 的樣圖製作成長方體和正方體,提前調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開課時我用學生親手製作的長方體的實際的學具引入新課,學生自己觀察長方體有六個面,要想知道長方體的六個面到底有多大,請你利用小組中的學具幫助老師解決。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認識到“要想知道長方體的六個面到底有多大,必須計算出六個面的面積總和”,這時我因勢利導指出:“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然後再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這樣設計既能刺激學生產生好奇心,又能喚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產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絡的,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此,我出示了以下幾種情況的練習:比如無蓋的玻璃魚缸、沒有底面的洗衣機罩,學生認識到長、正方體的表面積也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我們求表面積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為是從平面到立體,從二維到三維,成人看似簡單,而對國小生卻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作業反映出來的問題屢見不鮮,因為與實際生活聯絡比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各有特點,有些題學生考慮不全面,有些卻是無所適從,剛剛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個別學生不分青紅皁白,不認真審題,如果在課堂上我能夠抓住學生實踐的過程適時把展開的平面圖做出點撥效果會更好。比如教科書練習六中的練習題,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貼上瓷磚,需要貼多少平方米的瓷磚,有些學生不認真審題最後求出來的是六個面的面積,緊接著下一道題是學校要粉刷教室,扣除門窗的面積後,學生沒有考慮到地面不用粉刷,從而也是求的六個面的面積,與實際生活聯絡後,他們就會恍然大悟,而反映出他們理解問題的片面性,不夠靈活。

有些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還是分不清楚具體的面應該怎樣求才是它的面積,而且學生缺乏耐心細緻,做不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此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失誤較多。以後的教學中我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例如,禮堂中有四根長方體形狀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邊長是5分米,高5米,這四根柱子佔地面積是多少分米?有個別學生依然把底面積和表面積混淆,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但是他們動手能力差,空間想象力欠佳,思維跟不上,對所學的'知識沒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時追問,期會考試中有一道題目,出示的是紙盒的展開圖,有些學生仍然一如既往去求六個面的面積,對實物的展開圖認識模糊,能清楚的知道長方體的具體的長、寬、高,但沒有認真觀察紙盒到底有幾個面,最後看到卷子時感到很遺憾。

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但是他們動手能力差,空間想象力欠佳,思維跟不上,對所學的知識沒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時追問,20xx年石油分局教育質量檢測中有一道題別出心裁,讓學生用塑料棒,卡紙等材料,親自為媽媽做一個長方體花瓶,多數學生知道從8根10釐米、3根16釐米、6根20釐米長的塑料棒中選擇8根10釐米和4根20釐米長的塑料棒拼成長方體框架。緊接下來讓學生用一張邊長為30釐米的正方形卡紙,裁剪出貼上花瓶所需的材料,並畫出示意圖,算出花瓶的表面積,此題學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丟分比較集中,有些學生沒有和上面的條件聯絡起來,有些學生無從下手,也有少數學生想當然的畫出六個面,求六個面的面積,由此看出在平時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欠缺,平時只是注重讓學生自己準備材料製作長方體或正方體,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全面、靈活的生活素材,以後教學中應引以為戒,應該在平時對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應該全方位的去拓展學生思維,尤其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部分內容,在生活中學生對長方體可以說司空見慣,在學習新知時學生也是興味盎然,積極性很高,但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後要多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時怕學生在課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組織,所以儘量避免讓學生動手操作,今後也應吸取本次的經驗,儘可能的讓學生多動手,動手的同時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以後的教學中我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東西,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對知識的思考與實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綜合以上幾個典型的例子,今後的教學中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點也應該以點帶面,較突出的問題進行講解,點評,尤其是知識點、關鍵點、易錯點、解題規律,解題方法,多種方法的共性,講解分析過程的失誤,今後也要注意多聆聽學生的講解,及早發現,及時糾正學生的失誤,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3

 1、關注學生觀察、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質、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物件,以製作這些物體需要多少材料這個實際問題入手展開教學,然後讓學生思考,想辦法,動手剪,展開後求出展開圖的總面積即可,從而揭示表面積的概念。學生對學習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著比較活躍的思維狀態。課堂教學目標的實施非常順利。課後,佈置學生進行課外實踐作業,尋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長方體物件,分析製作這個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與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聯絡。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實踐能力。

2、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展開教學。

在教學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注意引導學生依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的特徵展開教學。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教具的觀察、測量、計算來體驗探究表面積的整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還結合學具,讓學生在長方體、正方體學具上標出長、寬、高,然後思考相對的面面積怎麼求,從而讓學生逐步養成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3、強化技能訓練,練好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功:

由於表面積教學已不再死定計算公式,這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必須。因而在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作圖能力的訓練,從開始的看圖說資料,到根據資料畫草圖,再由看資料想圖形,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讓學生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聯絡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我設計了多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如要製作一個電視機罩需要多少布、製作一個金魚缸需要多少玻璃、一個牛奶盒要包裝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裝紙等等,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思考到底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總和,然後選擇有關資料進行計算,靈活解決實際問題,二不是死板的運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學生生活經驗還有所欠缺:從一些作業中發現有的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有些同學很難與實際物件聯絡起來。比如房屋的通風管,由於缺乏觀察生活的習慣,有的同學計算使用鐵皮時計算了6個面的面積。還有些同學缺乏空間想象力,還是分不清楚具體的面應該怎樣求才是它的面積。特別是一些拓展創新題,更是讓不少學生感到困難。學生缺乏耐心細緻,做不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因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失誤較多。

2、學生對詞語表述的理解能力比較弱:例如橫截面、佔地面積、周圍所蘊涵的數學內涵還不夠理解,影響了解決問題的效果。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4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並不困難,只要把六個面的面積相加就行。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魚缸、粉刷教室用材、通風管道等,有很多學生往往不能分清哪些面不需要計算,或是應該怎樣計算?教材中計算表面積時是讓學生先想象出展開圖,再根據展開圖各個圖形的面積來選擇計算出所求面積。

面對以往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較高的錯誤率,我在教學時便採用了讓學生“鑽”進長方體裡求表面積的方法。

我首先讓學生環顧四周,把我們的教室看做一個長方體,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個長方體的世界裡,而後我讓學生分別指出這個長方體----教室的的頂點、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各叫什麼?屋頂的面怎麼求?前後的面怎麼求?一般的教學是讓學生想象展開圖再進行計算,由於這個圖是虛擬的,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而“鑽”進長方體,長方體的各個面就圍繞在學生的四周,使學生感覺實在,從而利用直觀的看就知道了哪個面不求,還可以用手比劃一下,想清楚這個面的長與寬各是多少,再求出面積。這樣的做法,對於空間觀念比較弱的學困生來說,多了一根思維的“柺棍”。因此,在解決長方體的表面積實際問題時,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學不時的抬起頭或轉過頭看牆壁,有的還用手指偷偷比劃著。我知道,他們此時,正“鑽”進長方體裡。

當然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沒有強調計算必須在單位統一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造成一道練習題的錯誤率很高。這也是從一個側面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在今後的練習中,我會進一步訓練學生注意這一點。

國小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立體圖形計算的開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我通過演示課件,加強動手操作和實物演示,按照“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總結規律”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讓數學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

本節課我創設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一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紙板”就必須知道長方體紙盒的什麼,讓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六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及時我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表面積”,這樣設計能刺激學生產生好奇心,喚醒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動手量一量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積,最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想法並把方法與結果記錄下來,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巧編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優化思維和歸納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我沒有單獨安排時間推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是設計了一道練習題(求長、寬、高都是3釐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最優方法)。學生在探討演算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發現了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在學生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達到優化思維,推陳出新的效果,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聯絡實際,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到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的,學生深刻地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絡的。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火柴盒,讓學生分別求一求火柴盒的內盒和外盒的表面積,從中使學生認識到長、正方體的表面積也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我們在求表面積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