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42W

將《蝙蝠和雷達》這篇科普小短文教出語文課的味道,在上午連續兩堂語文課上,我和孩子們投入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中,回顧如下:

國小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一、關注文章題目,分享資料,引導有效質疑

一接觸課題,我便開始“做文章”,認識“蝙蝠”的字形,初步瞭解“蝙蝠”這種動物,瞭解“雷達”這種裝置的特點,二者以“和”連在一起,課文探究的問題是什麼呢?有效提取查詢的資料,有效提問題,課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二、關注課文內容,梳理結構,引導有效概括

文章篇幅不長,結構也清晰,加上提前預習,總分總的結構,分成三個部分,每個孩子都很清晰。如何用簡短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我採用幾種方法,一結合課題說一說;二是讀文找出中心句;三是結合板書強化說。對於查詢中心句,由於是初讀,由不精確到精確的概括還需要引導——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模仿蝙蝠夜間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從而使飛機能夠在夜間安全飛行。學會概括,學會在初讀時建立文章結構,需要每節課強化,需要教師點撥,給予方法,以便舉一反三。

三、關注重點句子,研讀品悟,引導有效習得

蝙蝠在夜裡飛行的本領如何呢?抓住“無論、從來沒,即使,也能”這個句子引導孩子充分品讀感悟。設計了幾個層次,效果不錯。1.結合問題,找句讀句。2.結合理解,指導朗讀。你覺得蝙蝠飛行本領怎麼樣?誇一誇,讀一讀。3.比較句子,關注句式。去掉“即使..也能..”不影響表達意思,但表達效果卻不一樣,你發現什麼?引導孩子關注後面通過“個例”的補充說明,更能表達蝙蝠飛行的本領了不起。4.運用句式,落實練筆。孩子們有了前面的充分學習,寫的句子還是不錯的。如“蝙蝠飛行的本領可真厲害呀!無論在漆黑的山洞還是在茂密的森林,從來沒見過它和什麼東西相撞,即使是極細的蜘蛛網,它也能靈巧地避開。……潛入詞語,潛入句子,充分品讀,抓住一線,充分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就是語文的味道。

四、關注過程描寫,體會寫法,引導有效閱讀

關於三次試驗的內容,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內容就擺在那兒,一個表格,一番默讀就能呈現。我把重點放在,三次試驗作者是怎麼寫的?你發現什麼?一是詳略的安排,後兩次的試驗略寫,避免重複,簡約而不簡單;二是用詞的準確性,動作的詞值得品味。”關於實驗結果,我注重兩點,一品讀詞語“反覆研究”,二是創設情景讀,試驗結果得來如此不易,快快開個“新聞釋出會”吧,引導孩子們多讀,這也是文中重點要了解的內容,我則把“釋出”的內容,以板畫呈現出來,更直觀地強化理解。三是關注過程部分的結構安排,又一個總分總式的結構安排巧妙地結合在裡面。

五、關注啟示部分,創設情景,引導有效練筆

文章的結尾,採用“創設情境,遷移練筆”的方式得以落實。情景:在漆黑的夜晚,蝙蝠遇到一個陌生的“傢伙”,沒想到這個“傢伙”竟然和他打起招呼:“嗨,蝙蝠老兄,你認識我嗎?”引導孩子們寫一寫兩者之間的對話,孩子們興趣很高,寫的語言也很有意思。如此設計,巧妙地把文章的重點內容,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雷達工作的原理得到鞏固和強化,有情趣也有實效。

六、關注資料袋,結合課外查詢,落實綜合性學習

結合週末的作業,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告訴我他們查詢到的“仿生學”材料,於是,安排小組交流討論,安排閱讀資料袋,圈畫重點,互相學習。課堂在拓展延伸中結束……

都說“春天不是讀書天,之乎者也惹人嫌”?呵呵,只要用心設計,有效落實,課堂也可以使充實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