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6篇)

文思屋 人氣:1.2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6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1

歌曲《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溫馨、親切,而且歌詞簡單,旋律流暢,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欣賞,並且歌曲所表達的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意境也很能打動人心。我想孩子們對這首歌曲肯定很喜歡。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欣賞孩子帶來的全家福照片,開始我先讓孩子來說一說自己的家,自己家裡的家庭成員,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喜歡自己的家等等。張佳怡小朋友說:“我的家裡有很漂亮的窗簾,我喜歡漂亮的家。”趙家偉說:“我的家裡有很多玩具,所以我喜歡我的家。劉函巖說:“我喜歡我家裡的玩具,我的家裡還有電腦呢!”

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麼樣的家庭是我喜歡的。我問孩子:“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說:“有。”“你喜歡爸爸媽媽吵架嗎?”“孩子們都大聲說:“不喜歡!”“那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你是怎麼做呢?”譚政一小朋友說:“不讓他們在一起,我讓他們分開。”耿偉豪說:“我告訴他們不要吵架了。”希希說:“告訴他們吵架不是好孩子。”孩子們的話讓我好感動,我想如果家長朋友聽到孩子們說的話,一定會好好考慮考慮的。

接下來我開啟錄音機,讓孩子們欣賞歌曲,說一說,歌曲中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嗎?孩子們都說喜歡,但是歌曲中的歌詞可能不太理解,孩子們沒有說出歌曲中家的樣子,我就清唱了一遍歌詞,並講解各有關的歌詞:愛是不吵架,愛是不嫉妒等等,試著引導孩子們來理解歌曲,並學習用動作來表達。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邊欣賞歌曲,一邊加上自編的動作,再一次體驗歌曲和諧、溫馨的氣氛,幼兒在溫馨甜蜜的歌聲中親親熱熱在一起,用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進行家庭式的遊戲活動,在快樂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初步的人際交往。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2

《我愛我的幼兒園》這首歌曲旋律簡單,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其次,音樂來源於生活,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反映。《我愛我的幼兒園》這是一首來自幼兒生活的歌,經驗來自於幼兒的入園體驗,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力求讓幼兒在歡歌笑語中領略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體驗友好愉悅的情趣。

《我愛我的幼兒園》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小班的孩子剛來園不久,沒有形成有效的常規,一開始組織課堂,是很困難的,且小班的孩子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不要說讓他們學會什麼本領了,且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幾分鐘都是困難的。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和跟隨教師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動作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和身體節奏的表演,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寬鬆自然環境,目的是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一開始,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傾聽老師唱歌,理解歌詞內容,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當然,作為音樂教育,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不能單純憑藉教師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活動中我把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的生活製作了一個PPT,幼兒通過看課件,就很自然的進入了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視聽相結合的電化教學法再現了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們通過鏡頭教容易地解決了理解歌詞的困難,還增進了幼兒創編表演的慾望。最後,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為幼兒鼓掌,幼兒為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唱起來扯著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著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為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於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麼,什麼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3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節奏的同時,用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並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學習創編。由於歌的內容較多,所以把活動分為兩個教程。

通過手指做不同的動物來引出課題,並欣賞歌曲小手歌,學唱小手歌的第一段,在活動一開始我以手指做小雞,嘰嘰嘰嘰和小朋友說話,讓他們猜猜我的手做的是什麼動物作為引題,聽聽整首歌曲並讓幼兒說說我們的手指還能幹嘛,並學習歌曲內容裡手指可以做的事物,我覺得這一部分講的有點長,應該再簡潔些,可以先只學習第一段的動作,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掌握好小手歌的節奏,變唱邊用小手來表演出所學內容,方便幼兒記憶歌詞,小班幼兒要儘量豐富這樣的肢體動作,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這樣的肢體表演,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注意力。教師輕唱邊做動作,幼兒可以跟唱。也可以有節奏的擺動小手所做的事物。

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做到。在表演歌曲時我儘量引導幼兒用更多動作去表演,關注每位幼兒,使他們能更加大膽的參與。在創編表演中幼兒們也活躍了許多。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由於採取邊唱邊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學習。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4

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但是,小班幼兒的活動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他們常常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發地進行多種活動。如果我們一旦忽視了幼兒的感受,沒有激發起幼兒的興趣,沒有幫助幼兒真正理解歌曲的內容,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演唱,幼兒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出現老師一人唱“獨角戲”的現象。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樂活動。要使幼兒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教師首先要感興趣。在組織教學中,教師的語氣表情和動作都會不自覺地影響幼兒的情緒。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誇張的表情和語氣,會使幼兒的興趣高漲,一下子調動起他們的好奇心,幼兒會積極參與。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首要前提。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只有讓幼兒在充滿童趣的、和諧的、平等自由的音樂活動中,才能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的美,激發幼兒的創意,讓幼兒樂於展示自己,從中體會到快樂。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5

在今天的活動前,我也嘗試根據音樂讓幼兒合拍地走步,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比較開心,稍微一些小動作模仿一下,可是在讓他們拉住鄰座同伴手,想讓他們能跟上音樂,並且能較好地跟著老師一起做的時候,有些孩子就只顧著想去拉小朋友的小手,或者直接就和小朋友講話了,有孩子不遵守遊戲規則了……

我想這種遊戲化的形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只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對遊戲規則意識薄,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比較零碎,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第一個環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有點力不從心無法掌控孩子們的行為了。

於是我就調整了一些策略,讓孩子們先用最最簡單的動作配以歌詞,先來學習歌唱,在大多數幼兒會唱這首歌后,我根據歌詞提示幼兒用動作來配合歌曲,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在幼兒門基本都掌握這個歌曲遊戲的玩法後,我開始讓幼兒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增加動作,一開始幼兒不能自己進行聯想,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想出碰一碰肩膀、小腳等動作,經過教師的幾次幫助後,小朋友們紛紛主動要求來進行演唱,為了讓每個寶寶的情感得到滿足,我請幼兒相互之間來對跳,找好朋友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反思6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應尊重每個幼兒的創造和想法,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方式會多樣化,教師應該接納每個幼兒的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才能,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在本活動中,我運用魔術口袋這一小小的道具,激發幼兒的.興趣,並且藉助這一道具,讓小朋友自己創造聲音,找到聲音,比較聲音,表現聲音。

1.營造幼兒自由、輕鬆的創造氛圍。

為幼兒營造自由、寬鬆的創造環境是激發幼兒主動創造的必要條件,使幼兒敢說、敢想、敢於表現。小班幼兒已經具有粗淺的生活經驗,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因此在活動中,我以變魔術為切入口,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用啊來發出聲音,並且根據幼兒發出聲音的長短剪下相應長的繩子,這段繩子就代表幼兒所發出的聲音。小朋友們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都非常的開心,其實抓住的只是一根繩子而已,但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這種虛擬的實物也是真實的,不容懷疑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快樂的抓著自己的聲音。整個活動氛圍輕鬆愉悅。

2.鼓勵求異思維,培養幼兒獨特個性。

在音樂活動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聲音是有長有短的,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通過把自己的聲音的變化,及和同伴的比較,知道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不一樣,並且嘗試體驗別人的聲音。音樂作為藝術活動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增強幼兒對音樂美的敏感性,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只有擁有了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感受音樂的美妙,才會對音樂充滿激情。同時,教師只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綱要》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我們不斷的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

3.在“實踐”中自主體驗,學以致用,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它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點。如何讓幼兒在“實踐”中自主體驗,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呢?我認為通過動口、動耳、學學、演演等形式,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在活動中,讓幼兒聽一聽錄音,學一學動物的叫聲,這樣就能真正體驗到動物的聲音的長短,從而能夠幫助小動物找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