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75W

教學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的!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一

《積的變化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國小四年級第三單元的內容。

本節課通過三個層次的學習使學生不但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而且學會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研究具體問題——歸納發現的規律(或模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創設讓每個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例題創設的情境並非來源於生活,而是來源於數學本身。因此應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問題的探索當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寫的算式,並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寫算式的理由,也就是解釋自己發現的規律,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相互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通過讓學生進行不同型別的練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學生轉,挖掘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充分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能根據教學反饋資訊及時調整教學活動,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語言組織不嚴密,有些地方和個別學生的理解有分歧。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並應該根據學生不同課堂表現給予恰當的'有針對性的激勵評價。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二

《積的變化規律》是在學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計算方法和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用計算器來探索一些積的變化規律。

本課的教學思路:用口算匯入,其中口算中安排了一些因數變化的對比題,如:25×4和25×8等。口算完成後,教師板書:3564×158=?你能口算嗎?怎麼辦?使學生明白用計算器方便我們進行大數目的或複雜的運算。

新課教學,出示教材中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積的變化是什麼意思?跟誰比變化了?怎樣計算?在計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你覺得積會怎樣變?能提出你的猜想嗎?然後學生藉助計算器進行計算,填寫教材中的表格。集體交流,提出問題:你的猜想正確嗎?那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還有沒有這樣的規律呢?寫出一道算式,運用剛才的方法去試一試,並在你的小組裡交流。小組彙報,並總結出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就是原來的積乘幾。

鞏固練習,由淺入深。先是模仿例題的練習,根據規律直接填表;然後是直接根據一道算式填出變化後的得數;最後是應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購買同一種商品,數量發生變化,總價也跟著發生相同的變化。

課堂小結,一是所學知識,二是研究問題的方法(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規律——解釋應用),同時進一步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如果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同時變化呢,積會怎麼變?

教學後,有幾點體會:

一、在充分經歷中感悟。

在本課教學中,我就充分注意這一點,注重讓學生充分參與積的變化這個規律的發現,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大量的舉例、充分地觀察中去感悟積的變化的規律,初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

二、在充分感悟中提煉。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舉例、觀察對積的變化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學生在描述規律時,語言總是不夠準確、表述總是不夠完整。此時,我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抓住一些關鍵的例子、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讓學生去推敲、去體會,最終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描述出積變化的規律,並通過一些重點詞的理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規律,構建起完整的認知體系。

不足之處:

一、教師的語言不夠凝練。如:引導學生用計算器探索變化規律時,提的問題太多,不利於學生獨立分析和思考。

二、缺乏耐心,不善等待。如:第1題練習,當學生沒有自覺地應用規律進行計算時,教師缺乏耐心,直接請發現規律的同學起來說。如果當時能引導這位同學觀察一下,因數怎樣變化的,能不能不計算就報出積是多少?等待會讓課堂和諧和大氣。

三、練習設計可以更有深度。如:設計逆向思維的練習,在表格中加入已知積的變化求因數的變化;拓展練習——因數同時變化,求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