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節日日記>

端午日記600字

文思屋 人氣:8.67K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以下是為你精心準備的端午日記600字,敬請期待!

端午日記600字

端午日記600字【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而今天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傷心欲絕,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居民知道屈原是個好官,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做成粽子,把劃小船變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就開始包粽子了,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粽子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我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吊人的胃口的,使人饞誕欲滴,只要我一聞到味,我的食慾就會被挑起.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湖面上,有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群眾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日記600字【二】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日記600字【三】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日記600字【四】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冒著細細的雨絲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看到門前插著一些翠綠的植物,我的心裡冒出一個大問號,這是什麼?為什麼要掛在大門口?我忙問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說:“這是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還可以辟邪驅鬼。”接著,姥姥給我和妹妹系五彩線,戴香包,她說;‘小孩子帶上這兩樣東西可以避開蛇蠍毒蟲的傷害,保平安。“

過了一會兒,姥姥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她先把洗乾淨的粽葉放進鍋裡煮十多分鐘,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粽子的時候才不會破。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五六個小時。一切準備完畢後,開始包粽子了。姥姥把兩片粽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粽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在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後放進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把火關小,用文火再煮兩個小時,再把火關住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著香甜的粽子,姥姥又給我們講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著龍舟把粽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姥姥講故事,感覺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TAGS: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