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景點介紹>

曲阜有什麼好玩的景點介紹

文思屋 人氣:2.35W

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古稱魯縣,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里,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下面是關於曲阜好玩的景點介紹的內容,歡迎閱讀!

曲阜有什麼好玩的景點介紹

景點一: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

孔廟、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孔廟、孔府、孔林”既是中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徵和標誌,也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孔廟共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佈局嚴謹,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佔地面積約9600平方米。孔廟內的.聖蹟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儲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嫡系長孫歷代衍聖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後代賜爵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後代賜封的不斷升高,孔府的建築規模也不斷擴大,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 開始擴建孔府,明嘉靖年間又改建,奠定了今天的規模,成為我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孔府佔地16萬平方米,有樓軒廳堂463間,院落九進,佈局分東、西、中三路:東路為家祠所在地,報本堂、桃廟等;西路為衍聖公讀書、學詩學禮、燕居吟詠和會客之所,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為招待一般來賓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體部分,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最後是花園。孔府記憶體大批歷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稱“十供”,形制古雅,紋飾精美,原為宮廷所-銅禮器,清於乾隆三十六年賞賜孔府。還存有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瑪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另有歷代名人字畫,其中元代七樑冠為國內僅存。孔府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貴族府邸。

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家族墓地,孔林現有墳冢10萬餘座,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還可稱為是一座天然植物園。相傳孔子去逝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林內現有各類古樹名木10萬餘株,上千類花草樹木,爭相鬥豔。孔林又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各種墓碑、題記4000餘塊,石儀、門坊300餘座。除一批著名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尚有李格非、吳寬、黃養正、嚴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鋼、何紹基、阮元、施潤章、康有為等著名人士及孔子嫡系後裔題寫的墓碑文。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經濟、文化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

景點二:孔廟、孔林、孔府

曲阜明故城始建於明朝,為護衛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佈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蹟,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牆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 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 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景點三:曲阜尼山

山位於曲阜城東南30公里處,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

尼山對於瞭解孔子也很重要,而且這裡可遊覽的地方也不少,有人說應當與"三孔"並列,改"三孔"為"四孔",這說法不無道理。考究尼山所以名聲不如"三孔"之大,多半因為這裡離城近50裡,交通又不甚方便。

尼山為孔子出生地,東臨沂河,山上有孔子廟、尼山神廟、尼山書院,三級建築組成一個群體,看起來很有氣勢。孔子廟內東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觀川亭,傳說是孔子臨川慨嘆的地點,那一嘆,聲聞千古:"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山東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

為紀念孔子,北魏時建廟奉祀,歷代重修,現存尼山書院佔地25畝,周圍數百畝古柏,景色幽美。古有文德林、坤靈洞、中和壑等八景,現又添尼山水庫,碧波盪漾,與日俱增增秀色。

景點四:尼山孔廟和書院

尼山孔廟和書院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約28公里處的尼山東麓。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聖諱,故名尼山。其山並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於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外。

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徵在登尼山祈禱而生孔子,後世以建廟奉祀。此廟初名為叔梁紇廟。唐《括地誌》載:“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五代後周顯德(公元954—960年)間,兗州太守趙侯於尼山再建廟奉祀,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孫、襲封文宣公孔宗願“作新宮廟、有殿、有寢、有講堂、有學舍(原在廟西側,現已不存)、有祭田”,已成為主祀孔子的廟宇。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以維修孔廟羨錢四千餘貫,興工大修形制與今廟基本相同。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孔子五十四代孫、衍聖公孔思晦上疏奏請重修,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三月以廉坊僉事楊訥等捐資興工重建。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48年)又增塑孔子及四配像。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重修。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五十九代孫、衍聖公孔彥縉等“鼎新重建,正殿三間,高廣如制。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多次維修,部分建築進行重建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64年),孔子七十四代孫、衍聖公孔繁灝上疏奏請重修尼山孔廟,經皇帝同意,撥銀三萬一千五百餘兩重修。

尼山孔廟佔地約1.6公頃,有殿、堂、祠、亭等大小建築27座,81間,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整座建築群橫分三路,五進院落,殿堂共計80餘間。前為石構櫺星門,門前石橋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廟記》碑。門前東側臨崖處,相傳孔子在此觀五川匯流,有後人建木構“觀川亭”。《論語》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即是此地。觀川亭東側崖下有“坤靈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稱“夫子洞”。大成殿5間,單簷歇山,頂覆黃琉璃瓦,雖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結構風格。東西兩廡各5間,寢殿5間,東路有講堂、照壁,土地祠。西路有啟聖殿,祀孔子父叔梁紇。後為寢殿,祀孔母顏氏。毓聖侯祠位於中路北部,奉祀尼山神。尼山書院在廟東北百餘米處,周圍恆牆,書院大門南向,院內有正房5間,五稟四柱前後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頂,東西廂房各5間,是當年講學授業和紀念孔子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