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景點介紹>

關於旅遊景點的作文錦集5篇

文思屋 人氣:7.91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旅遊景點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旅遊景點的作文錦集5篇

旅遊景點的作文 篇1

國清寺是個古老的寺院,今天我和爺爺去國清寺玩。

我牽著爺爺的手漫步在石板路上,小路旁邊種了許多參天大樹,一陣微風吹來,我們頓時覺得涼爽,這裡的空氣特別新鮮,聞起來有一股泥土的味道。經過一個轉彎,我們便看見了隋塔,它好像一位士兵,守護著國清寺,隋塔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塔身六面九級,高59。4米,全部用磚塊疊起來。

繞過山牆,國清寺就展現在我們眼前,“隋代古剎”四個大字就寫在牆上,再往右走,國清寺的大門在拐彎處,一進門就看見了“國清寺”三個字。前面有兩隻漢白玉打造的獅子,看上去特別威武,再往裡走就是大雄寶殿。爺爺說:“其他地方的寺院‘大雄寶殿’四個字是橫著寫的,只有天台國清寺是豎過來寫的。”

優雅的鐘聲在寺院裡飄蕩,這裡真不愧是天台宗祖庭。我和爺爺還去了魚樂國、五百羅漢堂、雨花殿,我下次還要來玩。

旅遊景點的作文 篇2

今天是我們青海之行的第三天,按照計劃,我們一起去西寧市郊的塔爾寺遊玩兒。一路上,聽導遊的介紹,我知道了塔爾寺是藏傳佛教的聖地,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走進塔爾寺,我發現,整個寺院是由重多的殿宇、經堂、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的建築群。據說佔地面積約600餘畝。整個建築莊嚴大方,雄偉壯觀,陽

光之下,金光閃閃,光彩奪目。堆繡、壁畫、酥油花被人們稱為塔爾寺的三大寶。進塔爾寺的時候要左進右出,進出的時候不要踩門坎兒。這裡讓我知道了很多知識,我真的不虛此行。

旅遊景點的作文 篇3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至今,我還讚歎著黃山的美景。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黃山旅遊,那裡山清水秀,景色秀麗,真讓人流連忘返。

黃山的四大景觀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奇鬆、怪石。

黃山的.松樹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它們都紮根在懸崖峭壁之上,但最著名的還是迎客鬆。迎客鬆的枝葉都朝一個方向伸展,風一吹,一根根枝幹搖搖晃晃,好像千萬只小手揮舞著,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帶來。

最著名的怪石要算飛來石,為什麼叫飛來石呢?因為飛來石豎立在懸崖邊,重200噸,可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只有一點點,無論風怎麼吹,雨怎麼下,它都紋絲不動,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樣。

黃山的一草一木都很奇特,她那秀麗的風景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直到今天我還想著黃山呢!

旅遊景點的作文 篇4

我練習書法已經有三年了,在學校也參加過幾次書法比賽,但結果都不是特別理想。爸媽為了能讓我對書法有更深入的瞭解,趁假期帶我到紹興參觀蘭亭景區,去觀摩書聖王羲之留下的筆跡。

來到景區,我滿懷著激動的心情步入庭院,徑直走到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旁,這就是景區最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相傳當時王羲之邀請了41位名人雅士在此參加聚會,大家圍坐在曲水邊,然後在酒杯裡倒上酒,從小溪的上游讓酒杯沿著曲水緩緩往下漂,當酒杯停在誰的面前就由誰臨場做詩一首,要是作不出就得罰酒三杯。聚會結束,41位賓客總共成詩37首,然後彙集成冊編成了《蘭亭集》,最後大家又推薦王羲之為此集作序,王羲之藉著酒興,大筆一揮一氣呵成寫出了讓世人敬仰競相仿效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進入景區博物館仔細觀摩《蘭亭集序》,雖然序的內容我還看不太懂,但是好多字卻很熟悉,原來我平時臨摹的字帖裡的字都是從這裡出的,比如永、和、之字。看王羲之的字柔中帶剛,千變萬化,文中總共21個“之”字,每個“之”字的寫法都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點和韻味,可見王羲之深厚的筆墨技巧及高深的文化底蘊,真是不得不讓人敬佩。

走出景區,我在心裡默默地告誡自己:練習書法是枯燥的,也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堅持不懈勤加練習,認真寫好每一筆每一劃,總有一天我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旅遊景點的作文 篇5

大家好!歡迎來到東龍古村參觀。

像贛南所有古村一樣,四面環山,中有大明堂,都為山間盆地,溪河穿盆而過。東龍也是標準的風水寶地,是贛南風水的傑出典範。村莊規劃以東北面的東龍嶺為祖山來龍,以東南面以的南橋嶺為望山來龍,一溪穿過明堂,東水西流,出水口及水口塔在西方。整個村莊分為五片功能區,建築全佈置在山麓緩坡處,北面是坐北朝南的祖宗祠堂區、西面是休娛園區,東、南、西南是居住區。

孝思堂門前有一照壁,形制為中原地區古制,壁有兩株高直偉岸的杉樹,一古一新,古杉超過500年,胸徑近米,新杉不足百年。祠堂大門高懸“都閫府”新匾,此匾原為賜建南京兵馬指揮使(此祠後人)府邸門匾。為榮耀李氏祠堂複製新做一塊懸掛於此。孝思堂得名於興建此堂的李思常(東山公)及其後人。李思常為該祠開山基祖李太郎的十七世孫,他及子孫傾其家財從明正統九年(1444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歷時48年修建而成。 此堂最值得看的是原木框架結構,用了75根原木,採用榫卯連線方式完成整個建築結構框架,將牆體鑲嵌於木結構之間,這樣結構的好處在於即使牆倒,房子也依然聳立。孝思堂歷經500多年,至今完好如初。

再值得看點就是建築風水,特別是天井處理,採用了“四水歸堂”形制,下水道只有一出口,開口東南方,用了株錢成串網格圖案。

“東里一望”建築群,又稱“百間大屋”。或“仁方公祠”。由李氏下祠(長房這支)二十七世李泰恕,又名李仁方建造。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峻工於乾隆二年(1737年)。該建築類似客家圍屋。

百間大屋的佈局很有意思,與坐北朝南、對稱規整的客家祠堂形制不同,因地處東南面的南橋嶺山麓,考慮了風水朝向,將大門轉向東面,而大部分主體建築軸線是平行山體走向,所以建築群平面佈置組合上靈活多變,看上去很有審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