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產科醫生難招聘還跳槽

文思屋 人氣:1.16W

 產科醫生、兒科醫生招聘困難,流失率還十分嚴重,這成為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發展瓶頸之一。昨日,深圳市衛人委主辦的“醫院開放日”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舉行,記者隨同由人大代表、熱心市民、微博群眾等10人組成的代表團參觀了住院登記處、婦科三區、產科五區、新生兒科等。

產科醫生難招聘還跳槽

出生高峰來臨醫護人員緊缺

醫療資源有限、床位緊張、原有的醫護人員流失嚴重、醫院的編制不夠導致臨聘人員難招……這是記者昨日上午隨同參觀該院產科五區時聽到醫護人員抱怨最多的話,“目前我們這裡每天大約有60-70個產婦,有50多個嬰兒,接診最高峰的時候每天要提供80多張床位,但是,產區只有19名醫護人員和9個醫生,根本忙不過來。”產科五區一位護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產科正常的醫護人員配備比例要佔到服務病床數的60%,但目前的醫護人員力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

在產科五區,記者看到,走廊上擺滿了由一個個遮擋屏和活動車床構成的病床,許多孕婦和寶寶就睡在這樣的走廊病床上。一位住在走廊上的孕婦告訴記者,自己待產時就在走廊上住了兩天兩夜,順產後因為床位緊張,還是住走廊,不過她覺得能在大醫院生產,住走廊也是可以接受的。

該院產科五區主任醫師王忠告訴記者,深圳近年來的出生人數年年攀升,可謂迎來新一輪的生育高峰,這主要和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有關,“就算今年不是龍年,出生人數也是一年高過一年。從今年1月份至今,我們產區平均一天出生60名嬰兒,最多的時候一天出生80個,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可謂全國分娩量最大的醫院了。”王忠還告訴記者,在該院整個產區,本來是240張病床的配備,目前卻至少住了350位病人。

另外,分娩的孕婦中有一半選擇了剖宮產,“自己要求剖宮產的也不多,但是有的孕婦及其家人為了能夠讓孩子早點上學,在8月份之前要求出生的特別多,但是我們還是提倡自然分娩。”王忠表示,自然分娩迴歸自然,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而剖宮產要做手術,就會有感染、傷口癒合不好等問題,“手術做得再漂亮也不如不做。”

看病難短期難解決

在談及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時,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院長楊卓欣表示,該院服務需求與診療能力出現矛盾,也是所有大醫院所面臨的難題。“也就是目前所謂的‘看病難’,大家蜂擁選擇大醫院、老醫院,給這些醫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普遍醫療資源緊張,因此需要政府建設更多的醫院。”

但楊卓欣也指出,“看病難”並不是政府投錢就能立刻解決的事情。“醫院從立項到建成一般需要8-10年的時間,配套設施建設週期漫長,‘看病難’的問題並不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產科五區副主任醫師劉力華也對記者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許多孕婦都想到婦幼這種大醫院生小孩,有的時候我們接診接不過來,也會勸說並幫忙安排到附近的醫院。但生孩子非得選擇大醫院,其實並沒有必要,建議去家附近的醫院實行自然分娩,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醫院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

對此,楊卓欣也認為,“看病難”在某些方面主要體現在有些患者專門指定“大醫院、名醫生”,但其實可以對患者試行分級治療,即小病選擇附近醫院,大病選擇大醫院,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產科醫生難招流失率卻高

“學科骨幹和後備力量招聘太難了,特別是產科和兒科醫生很難招。”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院長楊卓欣昨日談及該院發展瓶頸時還提到,這主要和深圳房價太高,生活壓力太大有關,“許多醫生都偏向於在內地當醫生,生活更為舒適。深圳對醫生的'要求高,壓力也大。產科醫生、兒科醫生因此擔負責任大,非常累,招聘困難。”

“我們醫院招人都跑到東北去了,還得提前打招呼才行。今年共招聘了8名兒科醫生,全是碩士,但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楊卓欣說。

與此同時,記者在產科五區採訪時瞭解到,近期該區就有4、5名醫護人員“跳槽”到港大深圳醫院。

產科五區主任醫師王忠介紹,“產科醫生實在太累了,每天這樣不停地穿梭在病人之間,加班加點的工作,過於疲累。產科醫生平均一天要做4-5臺手術,每臺手術難易不同,簡單一點的需要1個小時,難度大一些的需要4、5個小時,許多醫生的24小時都在病房裡度過。我們產區是小夥子的醫生最後都累到要坐著做手術。港大深圳醫院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輕鬆、待遇又好。”

宮頸癌發病年輕化

“近年來深圳女性宮頸癌的發生率不斷上升,且有年輕化的發病趨勢。”記者隨同採訪該院婦科三區時,婦科三區主任古衍表示,他所接診過的最年輕的女病人只有16歲,當時的病症為單發性子宮肌瘤,從臨床上來說是非常罕見的。“目前她的病因還不清楚,但子宮肌瘤不會遺傳,可能與她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古衍表示,深圳是一所年輕化的城市,工作節奏太快,有些人就容易忽視鍛鍊;工作壓力太大也容易造成女性月經不調,過度疲勞容易誘發疾病。“女性需要保證充分的休息,而陰道異常出血是值得警惕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