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90後”:進職場的期盼與現實

文思屋 人氣:2.49W

今年是“90後”大學生職場元年,“90後”就業大軍正向我們走來。這群曾被貼上“個性”、“非主流”標籤的年輕人,在面臨就業時心態如何?在求職中有何特點?在擇業中有何價值取向?他們能否得到職場的認同,順利融入社會?這些問題成為社會的關注點。

“90後”:進職場的期盼與現實

今年3月,省城一所高校舉辦的招聘會上,“90後”畢業生成為應聘主力軍。

想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春節過後,山東交通學院金融系的張開元參加了兩次招聘會,還通過網上投簡歷找工作,目前已經有兩家單位對他有了初步聘用意向。“這兩家公司開出的月薪都在2600元左右,3個月實習期後升至3500元。”張開元一邊淡淡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一邊飛快地在蘋果手機上發簡訊、玩微博,目前的就業情況比較樂觀,雖然已到5月份,但他並不急於作決定,想再等等看。

與張開元相似,他的室友王坤也在觀望中。此前,他已經通過了青島的一家大型家電企業的面試,“聽說這家公司經常加班,工作環境在青島郊區,除了工資,福利什麼的很少,不到最後,還是先不簽約,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王坤說,他不想急匆匆地把自己給“賣”了,要“賣”也得“賣”個好價錢。對於企業宣傳的有良好的發展空間,王坤顯得不以為然,“如果對員工連工資都不捨得多給,還能給你多少發展的機會?”

從找工作到現在,王坤總共投了不超過10份簡歷。他告訴記者,他和班上的同學並沒有像師兄師姐們那樣去海投簡歷,而是會和企業先進行一番溝通後,再慎重、理性地投簡歷,“企業在選擇我們,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在選擇企業,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發展空間等等,都要進行全面考察才能最後定下來。”

在與“90後”的交談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更強調待遇。此前,曾有“‘90後’職場心態調查”問題對38000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3%的“90後”擇業看重薪酬,38%的“90後”找工作以興趣愛好為主;僅有9%的“90後”認為應該找一份對未來職業發展有幫助的工作。

濟南路方諮詢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張仟曾參加過不少高校校園招聘會,身為“80後” 的她感慨地說,她當年求職時,雖然很關心薪金,但基本不敢輕易問出口,總是想積極表現,少提要求。“現在的‘90後’可不一樣,一上來就會直接問企業的福利待遇、發展機會和假期休閒等問題,而且問題明確、面面俱到。最後,當他們覺得滿意才會遞上簡歷。說實話,我很佩服現在年輕人的‘勇氣’。”

更中意穩定舒適的工作

與張開元的觀望不同,山東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的高萌一進大四就跟家鄉的一家事業單位簽了約。“濟南的房價太高了,沒必要在這裡過得這麼有壓力。”高萌說,自己更希望生活過得舒心些。在他看來,高質量的生活比所謂的事業成功更有意義。

“與前幾年拼死也要在大城市發展的‘70後’、‘80後’畢業生不同,這批‘90 後’如果在大城市找不到各方面都比較滿意的工作,他們也會願意回老家。”山東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教師王冠告訴記者,和這一批“90後”畢業生接觸下來,他的感受是這些年輕人普遍比較理性,而一些同學對家庭有比較大的依賴性,也是回老家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舒適,自由,穩定……在描述心目中理想工作的特點時,山東輕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的武曉鵬使用了這樣的詞語,“如果找工作,當然首選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其次是進大國企,最後實在沒辦法再去小企業。”武曉鵬告訴記者,他班裡有39個人, 除了2名同學外,其他人都參加了國考和研究生考試。

王冠認為,“90後”們更關注的是工作的穩定性和舒適性,“與前幾代人相比,‘90後’的生活環境優越,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同時,受到社會大環境和家長觀念的影響,他們的就業目標比較理性,求穩定、求舒適的`意願比較明顯。”

對這種看法,武曉鵬認為,其實這是社會對他們的誤解。“難道想進大企業就是圖穩定嗎?”武曉鵬說,公務員系統或者大企業管理正規、有一定發展前景,在職業規劃上能開個好頭,而且以後如果對工作不滿意,跳槽也會相對容易一些。“其實這樣的選擇跟‘80後’的擇業標準並無明顯區別。”

企業,如何迎接“90後”

王冠曾就“‘90後’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作了一項抽樣調查。有意思的是,不少 “90後”的自我評價是:責任心強、學習能力強、工作紮實和思想獨立。而企業管理者、老師們比較認可的特點則是:不穩定、思想獨立、自律性差和自信。在其老師和企業管理者眼中,排在倒數的幾個鮮明特點反而是“90後”自我認知的前幾位。“這也在一方面反映出,社會、企業與‘90後’的自我認知形成了一定的錯位。”王冠說。

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90後”進入職場,給企業的招聘和用人同時帶來了挑戰和機遇。“90後”將成為企業主力軍,同時又會是企業的重要使用者或客戶。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迴避“90後”。而在上述認知錯位下,企業又如何與“90後”之間互相調適、互相磨合,以達到最佳的管理狀態?

“‘90後’的話題,需要企業提早關注,今年僅僅是‘90後’職場元年,不要因為 ‘90後’的特點表現還不夠明顯就輕視‘90後’進入企業產生的影響。”山東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王毅平認為,“90後”將成為企業面對的重要群體,因此企業要抓住機遇,加快企業文化的變革,從招聘入職到企業培訓,從領導藝術到心靈疏導等方面建設全新的僱主形象。

張仟則建議,管理者需要充分理解“90後”,用高期望給“90後”員工帶來信心和動力;企業要注重細節關懷,進行寬容式管理;要以“能”為本,為“90後”員工創造施展才華的舞臺,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為他們創造出可行的職業發展通道。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在“90後”人才爭奪戰中佔得先機。

“事實上,10年前,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80後”同樣也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但‘80後’卻以事實證明了他們的實力。”王冠說,“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初入職場時都難免有些磕碰。老一輩在‘批判’的同時,也應當看到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其更多的包容。而“90後”們,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驗,通過磨礪逐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