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深圳面臨“用工難”

文思屋 人氣:6.48K

深圳面臨“用工難”

深圳面臨“用工難”

(一)深圳節後用工難,缺口達到20萬

從2月11日開始,深圳開始了名為“南粵春暖”的招工大行動。在這場為期兩個月的活動中,深圳將組織至少500場招聘會,大約3萬家企業入場招聘。如此大張旗鼓地招賢納士,是因為今年深圳春節之後用工缺口高達20萬人。究竟這樣的用工缺口是由於春節帶來的“階段性”缺口還是真正的用工荒呢?來看記者在深圳的調查。

張全收,是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還有個外號,“農民工司令”,手下的全順人力資源是深圳最大的勞務派遣公司,經濟半小時欄目組曾多次採訪過他。一大早就帶著員工走步,跑操,張全收顯得精神抖擻,但看得出來,事實上他比較疲憊。張全收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深圳和河南老家之間來回奔波著,到現在,手下的員工已有七、八千人陸續返回上崗,但和去年比,返回的人數在減少,今年比照往年少回來十分之一。

在2007年,經濟半小時欄目就曾對全順公司進行過報道,當時,面對農民工就業淡旺季不均、用工和求職資訊不暢的局面,全順公司將農民工接收後進行培訓,再分別派遣到各用工單位,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在農民工沒有工作待工期間,由公司負責提供食宿,即使不上班依然發放保底工資,由此創造了“全順模式”,經過幾年發展,2011年最高峰時,員工達到了兩萬多人。張全收說,往常這個階段,返回公司的員工應該接近萬人,但今年沒有達到。另一方面,來要人的公司卻是絡繹不絕。深圳市中信太和通訊裝置有限公司,全順公司的常年合作伙伴,公司負責人用“搶”這個詞來形容他們今年到全順公司招工時的心情,在公司的一個生產車間,記者注意到,總共6條裝配線中,有3條空著。邵炳蔚說,中信太和已有10年曆史,是深圳市的高新技術企業,聲譽、待遇在同行中都名列前茅,即使是這樣,通常情況下他們需要員工2000多,但現在缺口還是達到了三分之一。邵炳蔚還說現在公司的訂單非常的飽滿,他們等待新員工就像久渴等水一樣。

象久旱等雨一樣等員工的不只是中信太和,在全順公司的培訓基地,記者注意到,許多工廠乾脆把招聘廣告貼到了這裡。來這裡搶工人的不僅有深圳,廣東省內,甚至還有東北地區的企業。

(二)招工形勢變化大,企業排隊找員工

這次深圳之行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閒置的生產線,而是招工廣告上的內容,從工作、居住環境,工資待遇,到圖書館、郊遊、運動會,看得出來,為了招工,企業可是動足了腦筋。從工人排著隊找工作,到企業排著隊找員工,短短5年的時間,用工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變化呢?

在深圳全順公司的培訓基地裡,張全收送走了200名趕往福州的工人,寬敞的基地大院內立刻空曠了許多,這和三年前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記者2009年2月在全順當時的培訓基地拍攝的畫面,將近兩千名員工無法上崗,只能日復一日地在這裡等待。

經濟半小時欄目已經對全順公司跟蹤採訪了五年,從2007年的用工市場淡旺季不均、供求資訊不對稱,到2009年金融危機後的就業難,再到現在的招工難擴充套件到內陸、東北地區,張全收經歷了變化日益劇烈的五年,那麼,是什麼造成現在的招工難呢?

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張全收告訴記者,因為它都分流了,全國各地在分流,不像過去內地城市來深圳打工,一來都是一大堆,一來都是,一個廠子是幾千上萬人,過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春節過後,他專程回河南老家進行了調研。根據河南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2011年,河南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1268萬人,省外輸出1190萬人,省內轉移首次超過了省外輸出。對於巨集觀資料,張全收無從把握,但從身邊來看,分流確實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在全順公司,記者認識了2009年金融危機後來到這裡的孫瑞芳,小孫家在開封縣,2009年待工了近一個月後,終於在全順公司找到了工作,心懷感恩的孫瑞芳轉年把村裡的10來個小姐妹全部介紹到了全順,但現在她們中的多數都回到了家鄉。據她說,有的是年紀大的,在這兒堅持一年,因為2010年比較累;有的因為家庭情況沒來,那時候來的都是20左右了,我們那裡結婚早,現在應該都結婚了。十個裡邊現在就剩一個了。

對於勞動力的這種分流,張全收從這幾年員工去向的變化上也有了體會。2007年,經濟半小時採訪全順公司的時候,全順的員工全部在珠三角就業,培訓基地所在的鎮用工就有3000人左右,2009年,公司開始把員工輸送到珠三角以外、福建等地,現在員工就業則以福建、河南、山東、遼寧等地為主,培訓基地所在的鎮已經沒有一名全順工人,珠三角用工佔全部員工比例不到30%,眼下他們已不得不考慮將總部遷往老家河南。張全收說,他們過去是以深圳為總部,現在要以中原為總部,覆蓋全國各地,深圳都準備在改成辦事處。

(三)勞動力內陸轉移,深圳用工何去何從

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返鄉創業、就地就業成為大趨勢,中西部地區接納勞動力的能力越來越強,甚至像河南、重慶等地還出現了省內轉移勞動力超過了輸出勞動力的情況。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用工形式更加嚴峻。那麼深圳如何解決用工缺口?

記者採訪了大成食品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懷。這位日本籍的總經理告訴記者,他現在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在招工上,那麼如何解決招工難呢,參考日本工廠的管理經驗,李文懷給出的答案是:招人不如留人。

李文懷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比如說招一個新員工來串串,新員工一小時他可能就串20串,串30串,而一個老員工一小時可能串80、100串。那我甚至可以給老員工3倍的工資。

當然,李文懷說的3倍只是打一個比喻,但是增加薪酬,這確實是企業面對招工難的共同反應。以全順公司為例,能清楚地看到員工薪酬變化的曲線。這是2007年的採訪資料,從這張工人的工資條上可以看到,她這個月的工資一共是1329元。2009年來到全順的孫瑞芳告訴記者,她當年的每月工資是 1400到1500元,2011年,她的月工資就超過了2000元。

而在全順今年的招工表上,月最低保底工資已經達到了2300元。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深圳市剛剛調整了2012年最低工資標準,現在深圳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為1500元每月,為目前全國最高。提高標準後,全順對與自己合作的工廠也挑撿了起來。張全收透露了一個新情況,現在每天來要人的工廠很多,但符合他們合作條件的卻不多。因為公司總部在深圳,公司的工人要拿到深圳的工資標準,深圳現在8個小時最低工資都是1500了,不管這裡的工人去到河南,還是去到大連、福州下面,都要拿這個工資的標準。也就是說,全順員工和合作企業實行的同工同酬,在有些地區甚至是同工高酬,全順的運營費用全部要由合作企業單獨支付,這樣就導致小型工廠根本無法與他們合作,也就是說,小企業才真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招工難。他說,有實力的大的公司、大的企業可以用我們的,但要是公司都是兩三百人,三五百人,那它就不會用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