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全文

文思屋 人氣:5.26K

兒童發展關係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係社會公平公正,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規劃將惠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4000萬兒童。根據規劃,到2020 年,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兒童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將下降到30/10萬。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以下是本站就業指導網為您提供的《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全文》。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全文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

  (2014—2020年)

兒童發展關係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係社會公平公正,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兒童健康、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兒童生存、發展和受保護的權利得到有力保障,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但總體上看,我國兒童事業發展還不平衡,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 4000萬兒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水平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採取措施,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發展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編制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堅持兒童成長早期干預基本方針,以健康和教育為戰略重點,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持物件,加大統籌協調、資源整合和推進發展力度,實行政府直接提供服務和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切實保障貧困地區兒童生存和發展權益,實現政府、家庭和社會對貧困地區兒童健康成長的全程關懷和全面保障。

 (二)實施範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從出生到義務教育階段結束的農村兒童。

 (三)總體目標。到2020年,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兒童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保障母嬰安全。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30/10萬,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2‰和15‰。出生人口素質顯著提高。

——保障兒童健康。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到10%以下,低體重率降低到5%以下,貧血患病率降低到12%以下。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並保持在90%以上。中國小生體質基本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特殊困難兒童的福利、關愛體系更加健全。

——保障兒童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教育總體質量、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

二、主要任務

(一)新生兒出生健康。

1.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落實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措施,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專案,推進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等專案,做好孕期產期保健,逐步開展相關的免費篩查、診斷試點專案,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苯丙酮尿症、聽力障礙等疾病篩查服務,加強兒童殘疾篩查與康復的銜接,提高篩查確診病例救治康復水平。

2.加強孕產婦營養補充。開展孕前、孕產期和哺乳期婦女營養指導,制定孕產期婦女營養素補充標準,預防和治療孕產婦貧血等疾病,減少低出生體重兒。

3.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管理。加強高危孕婦的識別與管理、早產兒的預防與干預,提高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率。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專案,做好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大貧困地區孕產婦住院分娩保障力度。建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綠色通道及網路。

4.加強優生優育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公益廣告、集中教育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等宣傳活動。結合基本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針對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特點,設計開發優生優育等方面的出版物和宣傳品。教育、衛生計生部門要共同組織開展學生青春期教育。殘聯、衛生計生部門要共同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活動。通過現場專題講座、遠端教育和多媒體專題輔導等方式,向育齡群眾和孕產婦傳授優生優育專業知識。

 (二)兒童營養改善。

1.改善嬰幼兒營養狀況。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加強母乳餵養宣傳及相關知識培訓。擴大貧困地區困難家庭嬰幼兒營養改善試點範圍,以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為重點,逐步覆蓋到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680個縣,預防兒童營養不良和貧血。

2.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機制。各地要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責任和配套政策,切實加強資金使用和食品安全管理。因地制宜新建或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伙房或食堂等設施,逐步以學校供餐替代校外供餐。繼續支援各地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實際,以多種方式做好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營養改善工作。

3.提高兒童營養改善保障能力。建立兒童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制度。加強對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營養改善技能培訓,提高預防兒童營養性疾病指導能力。加強對中國小幼兒園教師、食堂從業人員及學生家長的營養知識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及其家庭形成健康飲食習慣。鼓勵社會團體和公益組織積極參與兒童營養改善行動。

(三)兒童醫療衛生保健。

1.完善兒童健康檢查制度。對兒童生理狀況、營養狀況和常見病進行常規檢查,建立兒童體檢檔案,定期對身高、體重、貧血狀況等進行監測分析。將入學前兒童健康體檢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提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中國小生健康檢查基本標準進行體檢,所需費用納入學校公用經費開支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