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專業冷熱能否決定就業前景

文思屋 人氣:1.77W

專業冷熱能否決定就業前景

專業冷熱能否決定就業前景

今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680萬,雖然就業形勢的總體向好,但難掩大學生就業難、高校專業冷熱不勻等老問題。此前,教育部《關於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就業率連續兩年低於60%的專業,將被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上海市釋出2012年度預警專業名單,18個本科專業將削減10%的招生計劃。

但是,就業率掛鉤專業設定,會不會加重冷熱專業兩極分化?專業設定與就業冷熱的關係,高校如何看?本報記者就此在上海、安徽兩地進行了走訪。

學生:熱門專業,不是求職保證

安徽師範大學大四學生葉婷婷最近有點“壓力山大”:4年前,她為了順利就業,報考了熱門專業財務管理;4年間,她目標明確,規劃合理,進入了高校“拿證一族”,初級會計師、理財規劃師、計算機、英語……不放過可以拿到的證書;現在,她還在為理想的工作努力。

現實總叫人無奈:門檻高的單位要求“211”、“985”高校畢業生,而一般不重視學校的單位卻要求工作經驗年限、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大專生和高職生,安師大這樣的省屬重點高校,即便是熱門專業,也有點兒夾心層的感覺。葉婷婷的不少同學選擇考研,也是“曲線救國”,瞄準的都是“211”重點院校。

上海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周逸皓,前不久簽約了埃克森美孚公司做銷售,在同學中算是就業相當順利和成功的。

“環境工程雖然未被預警,但專業出路不寬,好幾屆學生就業並不樂觀,很多人求職受挫,無奈轉行。”周逸皓說,同屆同學有100多人,除去考研、直研的20多人,其他同學的簽約並不順利。

“考大學選專業時都很盲目,進大學前兩年都很懵懂。”周逸皓認為,“大學裡真正糊塗瞎混的並不多:就業壓力大、尤其是出路窄的專業,很多同學都生活在迷茫和焦慮中,他們意識到要努力,卻不知道該做什麼,嘗試很多事,但到畢業時才發現很多是無用功。”

學校:質量為先,不怕專業冷門

“冷熱專業只是相對而言。上海今年釋出預警的18個就業率低的專業中間,有不少就是當年因為就業好而熱門、大家一哄而上的。”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說。

安徽師範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牧運前說,每年新生調劑專業,95%以上的人會選擇就業熱的專業。翻看這幾年的就業表,經濟類、傳媒類、音樂類等就業好的專業,學生人數明顯呈正比增長。

但牧運前認為,對於就業熱門專業,也應該冷靜看待:一切都在變化,比如前幾年熱門的計算機,隨著使用普及,計算機應用學科肯定會弱化。

而同樣是冷專業,並不是每所學校就業都不好。比如播音與主持藝術和廣播電視編導,畢業生總體供大於求,但上海大學這兩個專業就業率卻一直較高。

由政府強制高校減招或停辦低就業率專業,葉志明並不贊成,相比而言,上海教育部門釋出預警的方式更值得提倡。

去年,上海大學因為“師資隊伍不行”關閉了公共管理專業,該校開始實施按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理學工學3個大類招生,大一結束時由學生再選擇專業去向,無人選擇的院系專業可能面臨“終結”,葉志明稱之為部分地實行“市場機制”來篩選專業、激勵各院系提高教學質量。對基礎學科,該校採取加大獎學金投放等經濟槓桿鼓勵學生選讀。

東華大學教務處長吳良表示,再冷門的專業,只要辦得有質量、有特色,總會有社會需求。

安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顧家山說,高校考量就業,毫無疑問要與市場對接,但在教學中還需要把握好人才培養的尺度,要幫助學生在學習、就業時,避免過於功利化。

專家:高校應提供學生自我發展的平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將就業率與大學專業的“生死”掛鉤,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學專業設定的市場導向,“高校不能閉門辦學,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設定以及規模,有助於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結構性失衡。”

對於大學生就業難、某些專業畢業生供大於求,熊丙奇認為其主要原因仍是大學生質量不高,如果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就可以實現跨專業就業,而且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並沒有嚴格要求專業背景。

對此,國家督學龐麗娟認為,我們的學生不比一些已開發國家的高校畢業生素質差,但是的確有不如人的地方,以美國為例,要申請名牌學校,學生如果沒有社會工作經驗就很被動,而且在高校的教學中,科學與社會實踐比重很大;而我們的高校這方面的教育非常欠缺,學生往往在幾年學習之後,為了找好工作,在大學最後一年突擊實習,並不能積累多少實踐經驗。

“大學提供的是一個自我發展的平臺,冷門專業有就業很好的,熱門專業也有回家待業的,關鍵還是看自己。” 龐麗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