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考研>

西南財經大學2017中國經濟學(一)考研大綱

文思屋 人氣:3.2W

2017考研也即將到來了,考研大綱也開始公佈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西南財經大學2017中國經濟學(一)考研大綱的相關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西南財經大學2017中國經濟學(一)考研大綱

 一、考核目標

經濟學(一)的考試涵蓋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專業課考試內容,要求考生:

1.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正確理解、掌握和再現學科的有關範疇、原理和規律。

2.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運用有關理論辨析、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

3.理解和把握國家相關政策和方針,結合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背景,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主要範圍

政治經濟學部分:(90分)

(一)導論

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及其相互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物件和範圍,經濟規律;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與貨幣

商品的二因素,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量的關係,簡單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

價值形式的發展和貨幣的起源、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貨幣流通規律;

價值規律的內容、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以及價值規律的作用;

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區域性勞動和總體勞動,創造價值的勞動,價值創造與財富生產的關係)。

(三)資本與剩餘價值

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剩餘價值的生產;

資本的本質、把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和意義,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以及三者的相互關係,現代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

工資的本質,當代勞資關係。

(四)資本積累與再生產

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轉變為資本主義佔有規律,資本積累的實質、原因,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

資本價值構成和技術構成的關係、資本有機構成、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原因,資本積聚與資本集中、相對過剩人口的產生;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相對過剩人口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業現象。

(五)資本迴圈與週轉

資本迴圈及其職能形式,產業資本三種迴圈形態的片面性,產業資本正常迴圈的基本條件;

把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依據和意義,生產資本兩種劃分的區別;

固定資本磨損及其成因,影響資本週轉速度的因素,加速資本週轉的意義和途徑。

(六)社會總資本在生產與經濟危機

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的出發點和核心問題;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及其經濟含義;

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及其經濟含義;

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具體表現和週期性,固定資本更新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週期性。

(七)剩餘價值的分配

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平均利潤的決定因素,市場價格,平均利潤下降規律;

商業利潤的來源及其獲得途徑,商業流通費用及其補償;

股份資本和股票價格;

虛擬資本及其與實際資本的關係、虛擬資本的作用;

地租的本質,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與原因、絕對地租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土地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八)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演變與經濟全球化

壟斷的形成、壟斷組織、壟斷與競爭的關係,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原因與性質;

經濟全球化性質的二重性。

(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與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與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混合所有制經濟與基本經濟制度實現形式;

(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DIM結構分析,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徵及其基本框架,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執行中的經濟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及其特徵,資源、要素價格改革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規則;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市場體系。

(十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微觀基礎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微觀基礎的形成條件;

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義,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在邏輯和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農戶經營的利弊,農業經營方式創新,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戶經營的關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農戶的經濟行為。

(十二)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政府進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

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分配製度改革和分配關係的調整,當前我國分配製度的改革重點和政策取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與公平,以初次分配促進公平和效率的統一;

社會保障的內容和功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消費與生產的辯證關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十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對外經濟關係

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優化開放結構;發展自由貿易區,內陸開放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戰略地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十四)巨集觀經濟執行與調控

通貨膨脹及其影響;通貨緊縮及其影響;轉型經濟中的就業;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巨集觀調控的目標及其關係;

巨集觀調控政策及其運用,健全完善巨集觀經濟調控體系,當前我國巨集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創新。

(十五)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制度因素的重要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體制轉變的關係;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聯絡和區別;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現機制,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及其特徵,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西方經濟學部分(60分)

(一)消費者行為

1、掌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理解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和原則,推導收入提供曲線和價格提供曲線,推導需求函式和曲線。

2、理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能計算和畫出正常品、一般低檔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解。

3、應用:掌握完全替代、完全互補和科布-道格拉斯偏好下的消費者需求和價格效應分解,能解釋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利率對儲蓄的影響,能理解稅收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二)生產者行為

1、長期和短期的生產的概念、圖形、基本規律和相互關係。

2、長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圖形、基本規律和相互關係

3、理解成本最小化和產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則和條件。

4、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利潤最大化行為和原則,長期和短期的供給曲線。

(三)完全競爭市場均衡、福利和效率

1、理解完全競爭市場的區域性均衡,掌握均衡價格、產量的概念和計算、能理解均衡的變動,能掌握彈性的概念和計算。

2、理解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和總剩餘的概念,能計算各種剩餘和進行相應的分析。

3、理解完全競爭市場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優的基本含義,掌握埃奇沃思圖的分析方法,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優的關係。

4、能運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稅收、補貼、關稅等實際經濟現象對消費者、生產者和市場的影響。

(四)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與效率

1、掌握壟斷廠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壟斷的特點;壟斷廠商的均衡原則和圖形、計算;壟斷廠商的效率評價和福利損失;自然壟斷廠商的管制;價格歧視行為。

2、壟斷競爭廠商的特點,長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評價。

3、寡頭廠商的含義和特點;掌握卡特爾模型、古諾模型、伯特蘭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斯威齊模型的經濟學含義和計算。

4、理解博弈論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掌握佔優策略和佔優策略均衡,掌握納什均衡,理解囚徒困境等經典博弈模型,理解動態博弈的基本思想。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均衡與效率

1、掌握外部性的含義和表現,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2、理解排他性(非排他性)、競爭性(非競爭性)的含義,掌握物品的分類,並能舉出實際例子。

3、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產生的問題,理解共有資源概念及產生的問題。

(六)不對稱資訊市場的均衡與效率

1、理解什麼是資訊和資訊不對稱,舉出不同市場上的資訊不對稱的例子。

2、掌握逆向選擇的基本概念、問題和表現;理解什麼是訊號傳送和訊號甄別。

3、掌握道德的基本概念、問題和表現;理解解決道德風險的基本方法。

(七)要素市場的均衡與效率

1、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點,要素需求曲線的形成。

2、掌握要素供給的概念、特點,要素供給曲線的形成。

3、掌握競爭性要素市場的均衡,理解壟斷性要素市場的均衡。

4、掌握勞動市場、資本市場的一些基本特徵。

(八)GDP和價格指數

1、GDP指標的定義;GDP指標的缺陷;GDP指標的各種相關指標定義;GDP的三種核算方法。

2、CPI指標的定義;PPI、GDP求實指數與CPI的關係;CPI、實際GDP、名義GDP、通貨膨脹率的計算。

(九)簡單的凱恩斯主義模型

1、凱恩斯主義的消費需求函式;絕對收入假說、相對收入假說、生命週期假說、持久收入假說的內涵;

2、投資需求函式。

3、兩部門經濟體系的均衡國民收入決定條件;乘數原理。

4、三部門經濟體系的均衡國民收入決定條件;平衡預算原理。

(十)擴大的凱恩斯主義模型

1、IS曲線推導的數學條件;IS曲線的幾何推導過程;IS曲線的經濟含義。

2、LM曲線推導的數學條件;LM曲線的幾何推導過程;LM曲線的經濟含義;LM曲線的有效範圍。

3、IS-LM模型的經濟含義。

4、運用IS-LM模型解釋財政政策變動效果;運用IS-LM模型解釋貨幣政策變動效果。

(十一)一般的凱恩斯主義模型

1、總需求曲線推導的數學條件;總需求曲線的幾何推導過程;總需求曲線的經濟含義。

2、總供給曲線推導的數學條件;總供給曲線的幾何推導過程;總供給曲線的經濟含義;總供給曲線的有效性區間。

3、AD-AS模型的經濟含義。

4、運用AD-AS模型解釋總需求政策變動效果;運用AD-AS模型解釋總供給政策變動效果。

(十二)巨集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1、收支變動原理的含義;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公債原理。

2、財政政策的效力分析:政策時滯;利益集團的阻撓;預期因素的影響;擠佔效應。

3、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法定準備率的含義和功能;公開市場業務的含義和功能;再貼現率的含義和功能。

4、貨幣政策的效力分析:利率對貨幣供給變動的彈性;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彈性;投資乘數;蕭條時期的貨幣政策效力分析。

(十三)短期和長期巨集觀經濟問題

1、失業的含義;失業的型別;“奧肯定律”。

2、通貨膨脹的含義;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通貨膨脹的型別;通貨膨脹效應。

3、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安全區域;反失業和反通貨膨脹的政策措施。

4、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率;索洛增長模型及其核心概念;經濟增長的核算方程。

(十四)開放條件下的巨集觀經濟模型

1、匯率的定義;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

2、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IS-LM-BP模型的含義。

3、運用IS-LM-BP模型解釋巨集觀經濟政策。

(十五)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發展

1、 理解和掌握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和主要的政策建議

2、 理解和掌握新凱恩斯巨集觀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和主要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