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勵志文案>勵志名言>

儒家勵志名言警句

文思屋 人氣:2.5W

0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也君子乎?

儒家勵志名言警句

0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03、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0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0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0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0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08、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0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1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17、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9、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30、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3、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1、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宋·司馬光《勸學文》

42、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歷來求學的人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道理、講解知識、解答疑難。

43、雨澤過潤,萬物之滅也;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明·呂坤《呻吟語·禮制》雨水超過了需要即成萬物之災害,寵愛過頭,這是子孫的災難。

44、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旅獒》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後一筐土,則將前功盡棄。

4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習舊知識能有新收穫,便可以做老師了。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論語·子罕》意謂時光易逝,當自強不息。

48、人之於文學,猶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人們對於文化知識,要象雕磨玉石那樣精益求精。

4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樑·沈約《長歌行》

50、積財千萬,無過讀書。《顏氏家訓·勉學》積聚萬貫家財,抵不上讀書有益。

51、天下未有不學而成者也。《中說·禮樂》世界上沒有不經過學習就能成功的人。

52、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唐·楊炯《王子安集·原序》富貴尤如天上浮雲,光陰才是無價之寶。

53、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宋·林逋《省心錄》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學,以下問為恥的人常常自滿。

54、人不可以不學,猶魚不可以無水。宋·陸九淵《《與黃循中》

55、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宋·朱熹《勸學文》

56、學無早晚,但恐始勤終惰。宋·張孝祥《勉過子讀書》學習無早晚,只怕開始勤奮後來怠惰。

5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菜根譚·後集百九》

5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59、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60、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近思錄·為學類》膽要大而心要細,智慧要全面而行為要端正。

6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小雅·鶴鳴》

6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6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是真正的聰明。

6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論語·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無所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也只會疲憊不堪。

6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67、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清·劉開《孟塗文集·問說》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不學就不會產生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學識。

68、詩言志,歌永言。《尚書.舜典》詩表達志向,歌抒發情懷。

69、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不學習《詩經》,就不會說話。

70、萬卷山積,一篇吟成。清.袁牧《續詩品.博習只有積累豐厚學問,才能寫出一首好詩。

71、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以境界高為最好,境界高格調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72、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章是治國安邦的偉大事業,是傳之不朽的大事。

73、所謂詩,所謂文,實國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鄭思肖《心史總後敘》所謂詩歌文章,實際上都與國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聯絡的。

74、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朱子語類》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葉。

75、觀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讀書看一個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思想品德。

7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77、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乾》同類的聲音互相應和,屬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78、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論禮天地相合而萬物產生,陰陽相接而變化發生。

79、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荀子、天論天有四時,地有資材,人有治理自然與社會的能力

80、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陰陽義》自然界的常規,是一陰一陽。陽是天的美德,陰是天降的災禍。

81、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貞觀政要、征伐》前進之中有後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滅亡的因數,得到了還有喪失的可能。

82、貧生於富,弱生於強,亂生於治,危生於安。《潛夫論、浮侈》貧窮來自富有,脆弱來自堅強,混亂來自太平,凶險來自安全。

83、物極則反。唐、孔穎達《周易、乾》疏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就向自身的反面轉化。

84、無小而不大,無邊而不中。唐、王勃《釋迦如來成道記》沒有細小就無所謂巨大,沒有邊緣就無所謂中間。

85、天下之事,不進則退,無一定之理。《近思錄、治體類》 天下的事情,不前進就會後退,沒有靜止不動的道理。

8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遭遇突然出現的禍殃。

87、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十八》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會有對的時候。成語“千慮一得”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本此。

88、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產生明察,偏見產生昏暗。

89、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韓愈《原道》坐在井底看天,說天是小的,其實並不是天真的小呢。

90、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有實而無名,則其實不長。 宋、蘇軾《策別安萬民》徒有虛名而無實際,其名聲不會傳之久遠;有實際而不加以播揚,實際也會萎失消亡。

91、德者事業之基。《菜根潭》道德是事業的基礎。

92、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9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尚書、周官》財富可以修飾房子,道德可以滋潤人身,使人心寬體胖。

9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長輩,繼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我的子女,繼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子女。

9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愛他;尊重別人的人,別人永遠尊重他。

9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與朋友相交往,說話要守信用

9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8、德者事業之基。《菜根潭》道德是事業的基礎。

99、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做好事的家庭必給後代流下幸福,貫做惡事的家庭必給後代留下禍殃。

100、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101、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尚書、周官》講道德,心安理得;做壞事,心勞日拙。

10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尚書、周官》財富可以修飾房子,道德可以滋潤人身,使人心寬體胖。

10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長輩,繼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我的子女,繼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子女。

10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愛他;尊重別人的人,別人永遠尊重他。

105、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禮,這就是仁。

106、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先顧禮義後求利益才算光榮,先求利益而不顧禮義便是恥辱。

107、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四》別人對我有恩德,不應該忘懷;我對別人有恩德,不應該不忘懷。

108、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曲禮上》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缺點,對自己憎惡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

10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與朋友相交往,說話要守信用。

110、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君子以文章來交朋友,以朋友的幫助來培養自己的仁德。

111、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申鑑·雜言上》為國而憂、為國而樂,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慮個人得失,這是小人的志向。

11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漢·曹操《步出夏門行》

11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美。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不學就不能增加才智,無志向就不能成學業。

114、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禮記·儒行》廣泛地學習永不滿足,身體力行永不懈怠。

11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羨慕水中游魚,不如回家織網。

116、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害怕吃苦?

1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過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宋·宋軾《晁錯論》古代創立大業之人,不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堅忍不拔之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