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論文答辯>

畢業論文答辯實用技巧

文思屋 人氣:3.09W

論文答辯是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進行考核,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畢業論文答辯實用技巧,歡迎閱讀檢視。

畢業論文答辯實用技巧

 一、答辯準備

學生應在答辯前從思想上和物質上進行充分準備,豎立信心,克服緊張情緒,準備答辯過程中必須的演講以及輔助道具,提高答辯的質量。

1.1.精神準備

(1)明確答辯的目的和意義

①鑑別畢業設計(論文)的真偽。答辯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次考核,其首要目的是要考察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真偽性。

②評價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在辨別論文真偽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學生研究課題的深度與廣度,評價論文的優劣程度。畢業答辯有一套完整、公正、客觀的評分標準。包括對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創造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學術水平和實際意義;表達分析的條理性和準確性;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工作能力和態度、工作量等,是否達到基本要求,有無突出表現,答辯小組成員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評分。

③考察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活躍能力。學生自述與回答問題時,應該沉著鎮靜、口齒清楚、論述充分有利、思維清晰、符合邏輯。對答辯教師的提問,仔細傾聽、抓住中心、快速思考、正確作答。

(2)瞭解答辯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畢業論文答辯,是取得學位的一項重要工作。院 (系)畢業設計領導機構成立答辯委員會,指導教師可以加入答辯委員會,但不能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且在自己學生答辯時應迴避,不參與意見。答辯委員會在舉行答辯前半個月將學生論文分發到答辯委員會成員手中,每位答辯教師應認真負責地對待每篇論文,仔細閱讀、準備提問的問題。

答辯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分為鑑別論文真實性的問題、識別知識掌握程度的問題、判斷論文研究深度的問題。出題也有一定的原則,把握目的難易程度和範圍,難易深淺相結合,題目(大方向)的數量一般在3個左右。

(3) 心理準備

答辯是學生獲准畢業、取得學位的必由之路,是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最後一次在校學習的機會。只要認真對待,通過並非難事。

自負與自卑都不可取。以輕視的態度面對答辯,放鬆精神、漫不經心、精力分散,勢必在答辯中難於集中精神,自述丟三落四,回答問題張冠李戴,精神狀態懶散,這種自負會讓我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功虧一簣。自卑的心理會使答辯大失水準,甚至由於膽怯而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顛三倒四,思維停滯,態度唯唯諾諾,無法體現真實的能力和水平。

樹立自信心,適當放鬆心情,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積極熱情,泰然處之,以平常心對待。在答辯之前,搞一個小型的試講會,模擬提問,努力適應答辯環境,克服恐懼、緊張的心理。

1.2.物質準備

(1)論文底稿、參考資料、答辯提綱

答辯不同於一般的口試,準備工作必須是全方位的。進入答辯會場要攜帶論文底稿、答辯提綱和參考資料,這三種資料的準備工作尤為重要。 論文底稿要保留,答辯之前要熟讀其內容。無論是答辯中的自我陳述,還是答辯教師的提問都是以論文內容作為依據,論文中的重點內容必須牢記。

收集與論文相關的參考資料,分類整理,做好索引以便查詢。參考資料儘量齊全,仔細閱讀並學習研究,開拓視野,儲備豐富的知識。

答辯提綱作為答辯中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料,直接影響答辯的質量。答辯提綱的撰寫有其特殊的要求、要領。它是論文底稿和參考資料的融合與提煉。從表面看,一份提綱的篇幅相對於論文來講,是相當少的,但它的內容和資訊量是論文與參考資料的總合。

(2)輔助準備

在15分鐘的 自我陳述過程中,單用“說”這種枯燥的方式,不容易達到好的效果。在答辯過程中應注意吸引答辯教師的注意力,充分調動答辯小組的積極性,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可以收到好的成效;視覺影象往往讓人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如果利用視覺反應傳達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再配以語言解釋,這二者的巧妙結合將使答辯變得有聲有色。因此可以選擇圖、表、照片、幻燈、投影等作為輔助答辯的物質材料

 二、答辯提綱

擬定答辯提綱有助於理清答辯的思路,幫助學生組織語言,按照正確的順序將畢業設計(論文)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結果等一一闡述。

2.1.答辯提綱的內容

答辯提綱主要應該有以下四個內容:所研究課題的背景和研究該課題的主要意義;研究此課題的關鍵是什麼;獨立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研究依據和研究結果。

(1)熟讀自己撰寫的論文,從中提取主要內容列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基本觀點、看法、提供的`主要論據、結論、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的意義。這些是單從論文字身出發,整理此篇論文所涉及到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是答辯提綱的重要組成部分。

(2)瞭解所研究問題的背景,該問題的發展現狀,研究該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充分掌握一個課題的背景、現狀和由來,有助於在答辯中回答老師的提問。

(3)收集與選題有關的諸多方面的材料,掌握有關的知識這項工作是對選題的延伸,學生不僅要熟知題目的研究情況,還要擴大範圍,延展到相關領域。

(4)參考資料的來源對任何課題的研究都不可能憑空臆造,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拓展的結果,因此必定要對前人資料進行總結、歸納概括和吸收,然後在此基礎上創新。研究課題的參考資料要儘可能蒐集全面和準確。

(5)論文作者在該課題中的工作較小的課題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而複雜的研究內容需要多人的合作。每個學生承擔的工作重點有所不同,畢業設計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獨立做完相應模組。學生要集中力量陳述自己獨立工作完成的部分,這是評價論文難易程度的主要依據。學生對課題的整體要了解清楚,對其他合作者研究的部分也要簡單知道,雖然不涉及細節問 題,但是總體框架和結構必須明確。

(6)侷限性學生的畢業設計及論文的寫作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且我們的知識面和掌握程度有限,鑑於這些原因,雖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畢竟不夠深入,存在疏漏、片謬誤的地方,因此針對論文的不足之處要謙虛地提出來。

(7)新成果的評價與展望正確認識畢業設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既不能過分自信,不夠謙虛,也不能太過自卑,實事求是才是對待科學的認真態度。一個新成果有兩個方面的價值,即理論價值 和和實踐價值。如何將新成果推廣到實際生活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們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之一,最後還要展望新成果的發展之路。

 2.2.答辯提綱的寫作

答辯提綱分為引言、正文和結尾三個部分。下面詳細介紹每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內容。寫作時要注意提綱挈領,不一定每一項內容都要寫在提綱裡,答辯提綱的主要目的是在答辯時起到“提示”的作用。

(1)引言

引言是進入正文的一個不用手段,是進入答辯高潮環節的有益鋪墊,所以書寫引言時要投入一定精力,使引言能夠引起答辯教師的注意,創造輕鬆的答辯氛圍。引言要做到引人入勝,如果能夠採取聽眾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可謂事半功倍、一舉多得。其一,可以讓答辯教師將精力集中在你的論文之上;其二,可以緩解緊張而又嚴肅的氣氛;其三,就是答辯教師聽過很多學生的答辯之後已經十分疲倦,用這種輕鬆的手法開場,聽眾的精神狀態也會自然的恢復;其四,這還是一種先聲奪人的方法,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特別要注意這種方式要適度,話題的範圍要嚴格圍繞論文的內容展開,切不可偏離中心,離題萬里。時間的長短也要注意,它的作用僅是引入正題,一般控制在1~2分鐘以內,然後迅速展開論文核心內容。在這短短的時間裡,都要涉及哪些內容呢?首先是禮貌的自我介紹,這是個人素養的基本體現,印象分很重要;其次是緊扣論文的趣味性材料;最後指明畢業設計課題及自述論文的安排和步驟。

(2)正文

正文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依據論文的主要內容編寫,另一部分是專為答辯而準備的某些資料。下面詳細介紹這兩部分內容:首先整理論文的主要內容,對下列論文內容濃縮,提取關鍵資訊。

①標題、摘要、關鍵詞

這三個部分在論文中已經十分精煉,特別是摘要字數雖然少,但是能夠說明論文的核心內容。

②目錄論文各章節的目錄處處體現著論文的層次和結構。它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抓住論文的梗概,便於查詢。目錄各層次的標題之間也暗示了其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絡。

③前言論文的前言一般包括寫作此論文的目的和主要原因、本課題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課題的有關背景和發展歷史、研究範圍和工作方法、理論原理、預期結果、工作計劃。

④論文正文論文正文是論文的核心和主體部分,但是它篇幅最長,不適合在答辯提綱中使用。可以摘錄正文中的重要觀點和內容列入答辯提綱,幫助學生在答辯時對選題進行重點講解。

⑤結尾首先,結論。通過科學的理論推導和分析,反覆的實驗論證,實驗資料的總結、概括、歸納,得出最終結論。結論應該完整準確、簡明扼要、不偏激、不片面。其次,致謝。在畢業設計和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必定有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援,在論文的最後都會對幫助自己的師長、工作夥伴以及協作單位致謝。

最後,要準備專門為答辯而收集的資料,也要將核心內容和索引寫在提綱中,其他具體資料可以在答辯中攜帶。主要包括與該課題聯絡的背景資料和文獻,適當擴大到本領域範圍之內;該課題的現有研究程度、發展方向、發展前景的有關資料。

2.3 答辯提綱的試講

答辯提綱撰寫完成之後,經過反覆閱讀、修改並最終定稿。試講由此開始,試講的時間長度應與實際答辯的自述時間長度相同,應以各學校的規定為準,一般為20分鐘。

試講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自己獨立完成,即講給自己聽。大概掌握髮言時間的長短,對答辯提綱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再次進行修改、補充、刪減,這一過程的記憶工作量很大。提綱不是全部內容,只是屬於提示性的文字,主要體現彼此之間的層次與邏輯關係,由此聯想到全部內容。試講的過程應儘量脫稿演講,對有些記憶起來確實有困難的內容可適當看稿。第二階段,多人模擬答辯會場的形式,這一階段與正式答辯的程式和內容完全相同,應當作是一場正式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