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論文發表>

拒搞後的SCI論文該如何修改發表

文思屋 人氣:9.85K

拒稿不是個壞事!很多發表過SCI都知道拒搞是件很平常的事,也是最頭疼的事,那麼拒搞後的文章該怎麼修改並發表呢?根據評審專家多年的工作經驗,每個期刊每年拒稿量遠高於刊髮量。期刊要選擇最適合的文章進行發表。所謂的最適合更多的考慮是投稿論文所屬的範圍。因為期刊的Impact Factor是由刊發期刊被同行引用的次數決定的。如果投稿文章符合期刊的Aim

拒搞後的SCI論文該如何修改發表

& Scope,如果還被拒稿的話,就要具體分析原因了。

1) 研究意義:研究意義這個方面看似麻煩,很多客戶提到只要一看到評審人員說文章意義方面就覺得無法修改或者再修改也是拒稿。其實不然!請您想想為何要投稿?是要與大家分享本想研究,旨在為同行的研究作出一點兒積極的貢獻:大家都在做這個行業,只是課題不同,你做出來了與大家分享,別人就在你的基礎上進行其他工作,逐個解決難題。只要明白這個道理,我想客戶在撰寫研究意義(主要是Introduction、Results與Discussion)時就要著重找能解決某一領域熱點問題的點,將本研究與該點有關的方面進行進一步深化,這樣意義也就突出了!在修改客戶的文稿時我們發現,文章結果做的不錯。

再者,討論部分就是將結果的進一步闡述,沒有引申出本研究的意義:解決了什麼問題及可在此基礎上開展哪些後續工作。試想,評審專家能不說文章研究意義不夠鮮明嗎?這就是導師們常說的“好的.文章寫砸了”!

2) 語言:在修改客戶的文稿時,我們發現客戶的語言風格及行文規範不符合期刊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寫作水平上的“漢語式英語”及術語的不規範上。我們發現很多文章都是客戶事先讓別人翻譯的,我們可以根據用詞、句子的寫作方式看出是否是專業人士撰寫。為什麼評審人員會提到語言有問題呢?別人翻譯了之後,客戶看不懂,也很少去細看,然後就慌忙投稿了。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如果文章讓別人翻譯了,一定要仔細看一下。正規的翻譯機構,中間都會有一個客戶與翻譯進行文章交流的一個過程。

3)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方面,如資料處理、試驗設計及補充試驗等修改意見。

TAGS:論文 發表 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