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論文格式>

論文格式撰寫的“四要訣”

文思屋 人氣:3.06W

    教育論文格式的撰寫,需要寫作者進行長期乃至終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在中國小從事教育教學17年,又在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12年,一直在不間斷地撰寫論文。有的一線教師問我撰寫教育論文的祕訣。我的體會是,論文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吐出來”的或“磨出來”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可一言以蔽之。筆者在萌生了總結撰寫教育論文的所謂“要訣”之意後,慢慢磨出了拙文。

論文格式撰寫的“四要訣”

一、潛心構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謂“三年而謀,一朝乃成”。撰寫教育研究論文需要寫作者的潛心醞釀和構思。如何醞釀、構思教育研究論文呢?

1.從構思的要素來看

作者須從論文的題目、核心觀點、主要內容、層次結構、支撐材料等方面構思論文的框架。

2.從構思重心上看

作者要建構論文觀點與材料的關係,必須注重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必須為自己的觀點尋找支撐材料,或案例,或事實資料,或權威觀點,以自己蒐集的第一手資料為最佳;其次,根據已有材料提煉觀點。例如: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學生敘事收集到了一些珍貴的教育案例,就圍繞著這些案例進行構思,精心提煉,寫出了《假如生命還有兩個小時一一次成功班會的啟示》(刊載於《中國小管理》2007年第12期)、《真實的震撼:幾則案例給我們的啟示》(刊載於《中國小管理》2008年第2期)等論文。

3.從構思策略上看

作者要經常回顧已有論文的構思材料,進行持續的思考和醞釀,這時往往會產生新的靈感。一有新的思路、觀點和材料,應立即記錄下來,長期積累,必有所成。

二、精心擬訂標題

好的題目是論文成功的一半,作者應力爭用清新醒目的標題給編者和讀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他們一看見題目就迫不及待地想閱讀文章。因此,作者一定要持“題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認真思考,反覆斟酌,不斷琢磨修改,為論文擬訂一個精緻的題目。

1.從題目的內容上看

(l)題目要突出核心觀點或概念。例如:李吉林老師的教育經驗總結論文《28年趟出一條小路——教育創新需要持久地下功夫》(刊載於《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第7期),主標題準確概括了自己28年的教育探索歷程,副標題提出了論文的核心觀點,可謂一舉兩得。 (2)注意“實”、“巧”結合。筆者的《“投石衝開水底天”——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精彩觀念》一文,借“投石衝開水底天”為主標題,再用副標題“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精彩觀念”縣體說明論文內容,力求達到“實”、“巧”結合的效果。

2.從題目的形式上看

(1)理論性強的文章要求題目具有概念的準確性和題意表述的嚴密性,但理論文章也不見得都要板著面孔說話。例如:王中男、賀巍巍的《亂花漸欲迷人眼——試論教學理論面臨的困境》(刊載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7期)一文,主標題形象貼切,與副標題相輔相成,形象地概括了論文的主旨和內容。

(2)實踐應用性、隨筆札記類的文章可以更靈活、活潑一些。如顧明遠教授的《又該喊“救救孩子”了》(刊載於《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第9期),題目形象、醒目、貼切,容易引起讀者注意。

三、全心撰寫

1.用“心”寫作,體現自我

用“心”,即用盡心力來體驗、感悟和思考,立定自己的文章骨架,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作者要把自己的真實思考和思想挖掘出來,寫出自己的見解才是論文的真正價值所在。

2.盡心挖掘,“上天入地”

“上天”,即立足點高,無論是理論研究文章還是實踐探索文章,都要極目該領域的研究,這樣才能“更上一層樓”,使文章有“高度”。“入地”,即深挖下去,做他人所未做,言他人所未言,這樣,文章才有深度和“實貨”。

3.捕捉靈感,搶抓思路

寫論文雖然是以邏輯思維為主,但與文藝創作一樣,同樣需要開啟思路、捕捉靈感。作者撰寫論文到了最艱難的時候,往往有山窮水盡酌感覺,但一旦閃現出新思路、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的靈光,就會感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一旦靈感到來,作者應立即抓住其精髓,完整地記錄下來,並深入追問、思考,拓寬其覆蓋範圍。一旦思路開啟,作者就要緊緊抓住,加快寫作速度,就像趁著晴好時搶收成熟的穀物一樣爭分奪秒。

4.合理用時,靜心撰寫

作者如果有大塊時間(一週以上),就可以廣泛蒐集資料,集中精力思考,撰寫理論上具有原創性、具有較高難度的學術類文章;有相對整一些的時間(兩三天),則可寫短一些、難度相對小一些的文章;如果只有一天半天的時間,則可以用來收集文獻資料、構思論文框架、對即將成型的文章進行最後加工,或進一步修改準備投稿的文章。進入撰寫狀態後,要一氣呵成,儘量不要邊寫邊改,以免分散精力、打斷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