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漢字思維解析

文思屋 人氣:2.19W

摘 要:漢字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有力工具,漢字因其全息功能,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特徵,所以初學漢語的留學生通過對漢字的認讀和書寫,在培養中國式思維,即形象思維、綜合思維、類推思維和審美思維的同時,能夠加深並促進對漢語、漢文化的學習以及熱愛。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漢字思維解析

關鍵詞:思維;漢字;漢語

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一直借鑑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方法,把語音、詞彙、語法這三個構成英語語言系統的基本要素作為教學的主體來處理,而忽略了漢語的獨特性,即漢語語言的第四要素,即漢字,從而只是把它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附屬內容來簡單教學。這種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導致教師忽略漢字或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尤其是對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漢字能力並不做要求,不會刻意去講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絡,還有漢字所承載的漢語文化與漢字思維,而是簡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像把英語字母拼成單詞一樣,反而加劇了留學生對漢字的畏難情緒。

筆者認為,漢字不但不是漢語學習中的最大障礙,反而是學習漢語的有力工具。孔刃非教授在他的專著《漢字全息學》中,提出漢字具有文化全息功能,一般的文字是人為約定某個符號代表某種意義,文字元號的形、音、義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聯絡,但漢字不是單純的表義符號,而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表現物件的文化全息碼。通過對漢字形體結構的方法和邏輯的解構,可以看到造字時代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行為觀,可以全面瞭解民族傳統的情感和性格特徵、思維方法和創造方法特徵。因為漢語作為一種語言,是與其本民族的思維相適應的。漢字可以說是漢語最大的特點,中國識字的人,與其說是用漢語思維,不如說用漢字思維。所以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漢字就成為了一種思維訓練碼,讀、寫漢字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和訓練漢語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形象思維

中國人注重形象思維,其認知方式是直觀把握世界。所以漢字就是以象形為基礎的`,可以說“象形”就是漢字的本質特徵。漢字的形成過程也正顯示了中國人的形象思維。由此可以推出,留學生認識漢字這一過程中,就是其以象見意的過程。一方面,從漢字外形來看,漢字會讓人產生直觀、形象的感覺,因而具有極其強烈的圖形特徵;另一方面,從漢字字義來看,漢字在表示概念的同時,往往不是訴諸於本質特徵,而常常使用形象譬喻,也就是說漢字習慣於用相應的形象來使概念生動可感,即使在概括和表達抽象意義時,很多也沒有實際脫離具體形象。另外,在實際漢字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利用圖片、動作、語言、實物、模型甚至遊戲等把抽象的意義與具體的形象聯絡起來,變抽象為形象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大大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總而言之,隨著形象思維操作水平的不斷提升,漢字認知水平與效果也會得到促進和改善,反之,則效果相反。所以,筆者認為外國留學生的形象思維是影響漢字認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斷通過訓練其漢字認知能力來提升其對漢字的形象思維水平,二者相輔相成。

二、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的特點就是整體概括。

首先,漢字是直接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以單字為單位,呈現出整體性,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留學生在學習這些漢字時,不能僅僅依靠對其元件或筆畫的背誦來進行記憶,而應該在教師詳細且耐心的指導下,逐漸掌握基本的筆畫、筆順以及偏旁和部首,繼而瞭解漢字的結構特點以及構造規律。在外國留學生把每一個漢字逐步分解成單一部件、筆畫之後,再幫助他們辨別和弄清楚筆畫和筆畫、部件與部件之間的組合關係,最後再通過還原展示,將各種筆畫、部件按一定的空間與搭配關係組合成一個個漢字,而且還必須使外國留學生能夠辨別出相似度極高的漢字,並進行比較。

這一系列的過程其實就是綜合操作過程,而這種綜合操作能力,即把整字分解然後再組合成字。

其次,外國留學生在書寫漢字過程中,必須是一筆一畫地寫,一部分一部分地寫,在寫的同時頭腦中必須要有字的整體形象,也就是說,留學生既要整體把握漢字的形體,還要清清楚楚地知道漢字的每一個部分。所以事實上,漢字的書寫過程也正是對漢字的整體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關係的認知過程。

最後,人們在閱讀時,對漢字是一種整體記憶,即每一個漢字都滲透著綜合思維。認讀漢字,就是一種對認知客體做整體概括把握的思維活動。因為留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不僅要分別認識字形、字音和字義,最重要的是還必須建立它們三者之間的統一聯絡。因而這種綜合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幫助他們對漢字的整體,即漢字的形、音、義,進行準確的把握。

三、類推思維

中國先民在創造漢字時所用的基本材料是筆畫,所以對於初學漢語的留學生來說,漢字就像是積木,可以組合成各種各樣的“成品”。但這種組合不是隨意的,而是按照中國人的思維來組合的。比如“休”,先用一撇一豎組成一個象形字“人”,再用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組成另一個象形字“木”,最後按照我們中國古人的生活邏輯,人在地裡幹完活累了,背倚著樹幹,在樹蔭下歇息,就是“休”。因此,學習和掌握漢字的過程,就是一個形成和掌握概念的過程,也是學習和熟悉中國人類推思維的過程。另外,有許多漢字可以從它的偏旁部首類推聯想到其涵義或讀音。例如我們教給留學生“想、念、意、忘”等字以後,然後進行歸納讓他們瞭解這些字都帶有“心”字部,然後告訴他們關於“心”部的字大多都會與人的心理活動相關,這樣就可以帶他們繼續推測“怒、慈、志”甚至是“悟、慚愧”等字的意義。留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知識,觸類旁通其他新字含義或讀音的特點。事實證明,這給外國留學生學習漢字帶來極大的方便。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類比推理過程,所以發展與提高留學生推理能力有助於學習者根據已有知識觸類旁通,提高漢語學習的效率與境界。

四、審美思維

漢字是古人世界觀的產物,也是其審美觀的產物。對漢語的美感體悟首先就是對漢字美感的感受。漢字美感指以審美把握的方式去對待漢字,是指主體通過審美器官,對漢字的外在形式及內在意蘊的美的屬性進行感受和體驗,併產生情感波動,獲得愉悅舒暢的美感。從形體上看,漢字具有均衡對稱美。字的線條有曲有直,有圓有方,筆畫數量有多有少,但總體是方塊的外形,居中的重心,剛柔相濟,虛實相間,動靜相生,看似不對稱而對稱,看似不均衡而均衡,總體上體現出中國傳統的美學風格,即中正和平之美。從內容上看,漢字美感主要表現為字音美及字義美。利用漢字的特點在留學生初學漢語階段培養學生對漢字美感的領悟,強化他們對漢語的審美思維,無形中也會開啟其對漢語的語感能力,激發起其內心深處的學習動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由於拼音文字的字元與字音、字義之間是相互割裂的,沒有任何客觀的必然聯絡,所以對拼音文字的學習也只能是機械識記,強調死記硬背,而漢字不僅僅可以傳遞資訊,其本身就是資訊,所以學習漢字不必死記硬背,只需要提取印證,就可以啟用相關的知識體系,認出字義,並且獲得相關的文化資訊。留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和書寫過程也是對中國人思維、審美、文化全面認識的過程。基於此,筆者認為當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摒棄傳統的以英語為研究物件的三要素教學法,而充分重視漢語的獨特性,即第四要素漢字的重要性,從漢字出發,讓學生通過認知漢字,培養其漢字思維模式,提升其自主學習漢語的能力,使漢字成為漢語學習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申小龍.中國文化語言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肖少北.論漢字學習在兒童思維發展中的作用[J].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135.

[3]徐汝智.美學與國小語文教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