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編輯給論文寫作的10點建議

文思屋 人氣:1.31W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如何寫好學術文章成為了必須的課題。以下是由小編蒐集整理的出來的結合科研期刊編輯多年經驗,為科研人員總結了提高學術文章寫作的十條建議。

編輯給論文寫作的10點建議

一、寫作是一種訓練

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寫得更好、更快。如果你一年後要跑馬拉松,你能夠等待幾個月後一下子跑26英里嗎?不可能,你應該逐漸增加,每天都要跑。你或許可以先在平地上練習,慢慢在要求更高的、難度更大的地方跑。要成為作家,就要寫作。不要等待需要寫書稿或寫可怕的外部評審報告了才開始寫作。

二、制定產出目標而不是輸入目標

“我要學習三小時”是一種幻覺,而“我要寫出雙倍行距的三頁文章”才是目標。寫了三頁後再做別的事,備課、上課、開會或別的什麼。如果晚上你覺得還想寫,當然好。如果沒有寫的意願,至少你要寫點什麼。

三、找到一種聲音,不要僅僅滿足於“發表”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向求職者提的問題之一是“10年後可能還有人閱讀的你的作品是什麼?100年後呢?”有人曾問過這個問題,這確實讓人感到恐懼,也令人尷尬,因為我們多數人不這樣想。我們關心的是“發表”,就好像文章和觀點或論證沒有任何關係似的。矛盾的是,你越是竭力想“發表”,你就越發表不了什麼東西。而當你真正對所寫的東西感興趣時,寫作往往就變得更容易一些。

 四、給你自己時間

許多聰明人往往用善意的謊言欺騙自己,比如“我在最後時刻能做得最好。”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誰也不能在壓力下有更好的表現。當然,你是聰明人,但如果你要撰寫一個艱深的問題,怎麼可能就在會議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就能做出重要貢獻呢?

作家坐在書桌前一連幾個小時絞盡腦汁思考。他們提出問題,在喝酒或吃飯時與聰明人交談,長時間散步,然後再一揮而就一個章節。不要擔心寫出來的東西不好,不能馬上使用。你在寫文章的時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現,而不僅僅是把思想寫下來。

那些幾十年後仍然有人讀的文章和書是由那些坐在書桌前的人寫出來的,他們強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轉變成文字然後再讓這些文字引匯出更多的思想。如果你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寫作可能有神奇的魔力,因為你能把自己思想中特定時刻的想法的形象刻畫出來,讓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非常遙遠的地方的人看得到。

五、還未寫出來的著作都是最精彩的

沒有寫出來的東西越多,就越精彩。我們都遇見過那些口若懸河、令人欽佩的研究生或者老師。他們在酒吧或者辦公室聚會上一手拿著啤酒瓶,另一手拿著香菸,旁若無人般高談闊論。

他們對什麼問題都能回答,會告訴你他們要寫什麼東西,內容將多麼精彩。但幾年過去了,再問他“你在寫什麼書?”時,他們仍然給出同樣的答案,200字的答案。從來沒有變化,因為他們實際上除了吹噓外,根本沒有寫任何東西。

另一方面,你在研究某些東西,它在不斷變化。你不喜歡剛剛寫完的東西,也不敢肯定接下來將發生什麼。當有人問“你在寫什麼?”時你張口結舌,不知怎麼回答,因為這很難解釋。那些拿著啤酒和香菸的自鳴得意的傢伙呢?他們是裝腔作勢的人,實際上從來不寫任何東西。

通過幾百瓶啤酒和幾千支香菸,沒完沒了地重複他們的答案。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勝利者。當你真正在寫作,為了成功努力工作時,你會感到自己太愚蠢、水平太臭、疲憊不堪。如果你沒有這樣感覺,那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六、找一個謎語

描繪或者甚至設想你的著作是在猜謎。有很多有趣的謎語:甲和乙從同一個假設開始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怎麼回事?這裡有三個似乎都不一樣的問題,奇怪的是,它們是同一個問題偽裝出來的,我來告訴你這是為什麼。理論預測了某個結果,但我們觀察到了其他內容。是理論錯誤還是我們忽略了某些因素?不要被這些模式所限制,但它們在把你的研究呈現給受眾時非常有幫助,無論是演講的聽眾還是文章讀者。

 七、寫作優先,有多餘時間再做其他事

你或許是“夜貓子”或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某個地方。不管怎樣,要確保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留給寫作。不要在忙完別的事後再寫作,也不要安慰自己有了整塊兒時間後再寫作。先寫作,有時間再做其他事。

八、你的思想不一定都很深刻

許多人感到沮喪,因為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大問題上提不出有說服力的分析,因此什麼也不寫。其實,剛開始要從小事談起。奇妙的是,你可能發現自己已經在登山途中走了很長的路,繼續長時間埋頭一步一步寫下去。重新描述問題,準確定義術語,瞭解論證如何起作用等是很困難的,除非你實際上把它們寫出來。

 九、你最深刻的思想往往是錯誤的,或至少不完全是對的

尤其是在問題很難的時候,準確地提出問題或疑問不是輕而易舉的事。當剛入學的研究生說他們知道自己希望研究的東西或畢業論文要寫的內容時,我總是暗自發笑。幾乎所有最優秀的學者在研究和寫作的切身經歷中都經歷過重大改變。他們都是在做中學,有時候瞭解到自己錯了。

十、一次次地修改你的作品

文章寫出來後請他人看看。我們不能保證第一遍寫的文章便絲毫沒差,因而我們在投稿之前應該結合別人的意見仔細修改。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修改呢?

1、修改材料,主要指對論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刪節或調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證明觀點的.論據,是論點成立的依託。

那麼對選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選用說明觀點的材料;二是真實,即所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實際,準確可靠;三是合適,即材料引用要恰當,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在修改論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確鑿有力;是否有出處;是否能相互配合說明論點;是否發揮了論證的力量;是否合乎邏輯;是否具有說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補足,要把空泛的陳舊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調換;要把不實的材料和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堅決刪除。

2、修改結構。結構是論文表現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論文內容的組織安排。結構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論文內容的表達效果。結構的調整和校正,關係著全文的佈局和安排。調整結構,要求理順思想,檢查論文中心是否突出,層次是否清楚,段落劃分是否合適,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如何,全文是否構成一個完整的嚴密的整體。調整的原則和要求,是要有利於突出中心論點,服務於表現中心論點。

3、修改語言和標點。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要使論文寫得準確、簡潔、生動,就不能不在語言運用上反覆推敲修改。論文的語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說明儘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使文章精練,必須把囉嗦、重複的地方,改為精練、簡潔的文字;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三是語言的可讀性,為了語言的可讀性,要把平淡的改為鮮明,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把含混、籠統的改為清晰、具體。

TAGS:論文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