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旅遊資訊>

“零門票”促旅遊轉向產業經濟

文思屋 人氣:2.26W

浙江天台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日前宣佈,取消國清景區門票,免費開放。這是浙江省繼西湖風景名勝區、紹興魯迅故里之後又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免費門票看似是在做賠本買賣,但實際上,展現的卻是一種新的旅遊產業發展思路。就像天台縣委書記管文新說的那樣,“我們用這一張免掉的門票,撬動全域旅遊升級模式,助推整個第三產業實現大發展。”

“零門票”促旅遊轉向產業經濟

近年來,漲門票與免門票的新聞交替出現,而一些試行“零門票”的景區,遊客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明顯增長,不僅彌補門收入缺口,還獲得社會良好評價。曾有報道說,只要每個遊客在杭州多留24小時,杭州市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天台縣南屏鄉南黃古道景點取消門票後,年收入不減反增,去年遊客量達50萬人次,當地農民通過農家樂經營、農產品售賣,年收入增長迅速。景區免費開放,表面上看似做了賠本買賣,其實是放大了遊客效應。

一些旅遊景區“零門票”,不僅吸引更多遊客慕名前往,帶動周邊經濟發展,也為景區贏得更好口碑,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應,提升景區的知名度,促進旅遊品牌得到更廣泛傳播,效果超過往常投入幾百萬、上千萬的旅遊宣傳推薦。同時,“零門票”給旅遊發展帶來了觀念轉變,促進景區管理部門的經營思路開始淡化“門票經濟”。一些旅遊景區借鑑“零門票”模式,使旅遊淡季不淡,帶動旅遊綜合經濟的發展。

專家分析,部分景區“零門票”有啟示和借鑑意義:一方面,“以點帶面”實行景區免票,可逐步推動旅遊景區發展轉型。成熟的旅遊景區具備雄厚的綜合收益基礎,住宿、餐飲等關聯產業多且聯絡緊密,試行免門票能引領整個行業發展轉型。另一方面,旅遊業應從“門票經濟”轉為“產業經濟”。旅遊發展的重點要放在旅遊經營資源開發上,緊盯著門票,不注重尋找新的替代性收入增長點,一味以提高門票價格方式搞景點開發,將會將旅遊產業一口逼進“死衚衕”。

旅遊由吃、住、遊、娛、行、購等多要素組成。實行低價門票或免費開放,不僅將大大提升人氣,還會帶動周邊酒店、餐飲、購物、娛樂等產業的發展。在發展“全域旅遊”的背景下,要讓旅遊和整個城市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就必須讓整個城市及其旅遊景區學會“不賺小錢賺大錢”。從另一個角度講,在大眾旅遊時代如何發展全域旅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如果依然抱著“門票經濟”的舊思維,只看得見鍋裡的門票收入,完全看不見鍋外的.整個旅遊產業,不能實現“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勢必影響景區乃至所在地的長遠發展。景區免費開放,讓社會每一位成員都能享受旅遊公共服務,也是共享發展理念在旅遊領域的具體體現。

【相關新聞】

福建尤溪不賣風景賣文化 旅遊總收入三年翻一番

“眉毛丘,斗笠丘,青蛙一跳過山丘。”閩中尤溪縣聯合鄉的梯田田埂上,新翻的泥土散發著芬芳。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全省地貌的特徵,尤溪恰是其縮影。

縣域發展,多憑資源:二產本是尤溪支柱,可平地有限、生態受限,空間已是不大;一產也曾是尤溪“招牌”,雜交水稻超高產製種等多項技術領先全國,但也已接近極限;三產旅遊被寄予厚望,尤溪有好山好水,還是宋代大儒朱熹出生之地。

然而,相比於同樣在打“朱子文化旅遊牌”的閩北兩座城市——武夷山市(朱熹在此生活50年)和建陽市(朱熹講學的考亭書院在此),尤溪的情況並不樂觀。就拿2013年的資料來說,閩北兩市遊客、旅遊收入分別為超過700萬人次、110億元和150萬人次、超過10億元,而尤溪卻不到30萬人次,旅遊收入不足3億元。

2016年,福建省開展“全域旅遊”建設,尤溪成為其中第二批試點單位。一個全新的思路,也在這裡慢慢成型……

從賣風景轉為賣文化

全域、全民、全要素、全產業鏈推動旅遊產業“供給側”改革

據介紹,尤溪的“全域旅遊”探索是以“不收門票”的方式起步的。

“不是不想收,是真收不到。”尤溪縣聯合鄉黨委書記詹明昭一臉無奈。除了朱子故居外,尤溪最出名的景點就當屬“聯合鄉梯田”——榮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號稱“世界十大、中國五大魅力梯田之一”。2014年,詹明昭也曾找到過一家旅遊公司來幫助開發,結果對方轉了一圈後,一句話就把他給問住了:“你這梯田滿山滿谷都是,我連個設門檻收門票的地方都沒有,怎麼搞旅遊?”

而就在之前一年,尤溪目前唯一的國家4A景區朱子文化園,已完成了總投資7.58億元當中的5.2億元,政府卻一分門票錢沒收過。但這個專案卻極大促進了周邊商業街區、商業地產等一系列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所以我們就想,發展‘不要門票’的旅遊,是不是也可以一樣獲取效益呢?”詹明昭表示。

從“景點旅遊”到“不要門票的旅遊”,尤溪開始重新反思究竟何謂“全域”——作為福建省面積第二大縣,除了朱子故里外,這裡還有152座名山、中國傳統古村落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幾乎處處是景、步步為觀。“既然‘我家在景區’,又何必大拆大建、圍牆造景?何不從‘賣風景’轉為‘賣文化’呢?”尤溪縣委書記楊永生說,由此尤溪提出了“我家在景區”發展目標,全域、全民、全要素、全產業鏈推動旅遊產業“供給側”改革。

三產增加一產附加值

全縣接待遊客增加到103萬人次,梯田旅遊帶動當地特產品牌增值

於是,聯合鄉首先啟動了梯田復墾。

因為城鎮化,梯田拋荒很嚴重;且聯合鄉12個村中,擁有梯田的8個村又都是地質災害點。“過去整理農田是為了種糧吃飯,現在整理農田則是為了恢復農耕文化生態。”因為沒搞圍牆造景、沒有大拆大建,當地群眾對這事雙手贊同。從2014年到2016年,聯合鄉財政連續三年補助梯田復墾,全鄉共復墾500多畝。

與此同時,當地一方面幫助群眾成立種養合作社聯絡農戶,鄉財政通過合作社對農戶給予每畝不超過410元/年的補助,種植符合綠色標準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鄉里還成立了“聯合梯田文化有限公司”,負責品牌推廣、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聯合鄉在補助梯田綠色種植和品牌建設方面累計投入60萬元。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不搞門票,但聯合鄉梯田旅遊帶動了“聯合三寶”的品牌增值。所謂“聯合三寶”就是聯合鄉出產的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由於獲得了“國家綠標”,產品打開了市場,價格比以往翻了番。

旅遊飯原來還可以這樣吃!自去年“全域旅遊”啟動以來,尤溪15個鄉鎮個個都提出了自己“不收門票”的計劃。“我家在景區,荷鋤登雲梯”,成了當地最響亮的廣告。

2016年,尤溪全縣接待遊客增加到10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到6.2億元,旅遊總收入佔生產總值從不到0.5%增加了到2.5%。雖然總量還不大,增長勢頭卻相當強勁。

不僅是多了碗旅遊飯

發展觀念轉變,首次將旅遊工作納入鄉鎮年終考核體系

全縣上下能夠如此快速有序地發展全域旅遊,這是尤溪北旅遊集散中心總經理陳興橋此前萬萬沒想到的。這位原本在江西撫州經營建材的農民企業家2015年底回洋中老家過春節,發現越來越多人來尤溪旅遊,便也萌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2016年國慶節投用的尤溪北旅遊集散中心坐落於洋中鎮,不僅可以輻射本鎮的際口漂流、桂峰古村落等多個景點,還可以輻射聯合梯田和縣城的朱熹誕生地等整條尤溪北旅遊線路。“一開始就是想蓋個集散中心賺些來超市買特產、旅館住宿的錢。”陳興橋坦言,“在縣裡的工作思路指導下,才有瞭如今的觀念——把集散中心建成一個視窗和樞紐。”

在當地,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正變為制度設計的考量。2016年,尤溪縣對全縣年終考核進行了重大變革:首次將旅遊工作納入鄉鎮年終考核體系——總分100分中,旅遊一項佔了7分。

“發展全域旅遊,開啟了我們幹部對經濟發展的一種重新認識。”衝破了“依靠資源壟斷、依靠財政支撐”傳統模式束縛後,洋中鎮不但先後啟動了農村環境整治工程、洋中食用菌國家級農業產業園申報,而且正在以國家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兩條連線其他鄉鎮旅遊點的道路。“作為一個山區鄉鎮的投資,我們之前還從來沒有過如此的大手筆。”洋中鎮鎮長鄭長洪說。

其實又何止洋中一鎮。到2016年底,尤溪縣全縣境內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145.32公里,位居全省縣級第一。而最終,由於旅遊工作完成出色,往年從未奪冠的洋中鎮第一次在年終考核中名列15個鄉鎮榜首。

一碗別樣旅遊飯,竟然“吃”出了一場基層關於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