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征服結核病

文思屋 人氣:6.28K

1972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發掘了一座西漢古墓。這座深埋於地下深處的古墓,在層層密封的6層棺停(guǒ)內,竟然還完整地儲存著一具沒有腐爛的女屍。醫學工作者對這具2100年前埋葬的女屍進行了周密詳盡的病理解剖,結果在肺組織中找到了清晰的肺結核的病變。

名人故事:征服結核病

在非洲的埃及,很久很久之前有著一種風俗,他們把死去的統治者——法老的屍體,用貴重的香料和樹膠緊緊封纏起來,然後把他放進金字塔裡。由於香料的防腐和樹膠的隔絕空氣作用,屍體會幹化成“木乃伊”而儲存下來。就在這些古老的木乃伊骨骼上,醫學工作者發現了結核病侵襲的痕跡!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自古以來結核病就是人類的大敵。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不知有多少人喪生在結核病的手中。

由於結核病是悄悄地、在不知不覺中讓人傳染上的,同一家族中往往不止一個病人。所以,人們曾經以為它是一種遺傳病。當然,也有人認為它很可能是一種傳染病。但因為大家一直找不出病因,也就無法確證這一點,也無法給病人以有效治療。

在征服結核病的道路上,德國的細菌學家科赫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1882年,科赫通過採用動物膠板培養基和色素染色法等新技術,發現了害人的結核桿菌。他還從結核桿菌的培養液中提取出結核菌素,這種藥可被用來檢查是否染上了結核病。

第二步是德國醫學家貝林跨出的。

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療,特別是運用血清治療法防治白喉和破傷風等病症方面有過出色的功績。為此,他獲得了190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這一領域裡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獎。不幸的是,剛滿50歲的貝林因勞累過度,染上了肺結核病。這種病在當時就如同今天的癌症一樣,被視為是一種絕症。

然而,貝林並沒有臥床休息,他又開始研究結核病了。他想把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用來征服這個千百年來一直折磨著人類的惡魔。不久,研究工作就有了進展,貝林發明的牛結核菌苗,效果良好,各國紛紛採用。可結核菌加快了它們的進攻,1917年3月31日,貝林因結核病而去世。全世界為失去這位偉大的學者而感到無比的悲痛和惋惜:他研究結核病已到了關鍵時刻,人們原寄希望於他取得重大突破的。

貝林去世後不久,人類掌握了結核病的預防方法,這被認為是征服它的第三個里程碑。

科赫發現結核病菌後,曾提出:結核病患者含菌的痰液吐到了陰暗角落裡,乾燥後病菌可隨灰塵漫天飛舞,被行人吸入肺裡就會染上病,所以大家都不要隨地吐痰。

本世紀初,兩位法國科學家卡爾默和介雲,經過13年230次的傳代培養,使原先毒力很強的牛結核菌株,變得沒有毒力了。用這種無毒的`菌株接種在牛、馬、羊、鼠身上,它們都沒有染上結核病,反而產生出強大的免疫力來對付結核菌。

1921年,巴黎大學的魏爾麥教授首次將這種無毒菌株接種到一個小兒身上,觀察6個月證明小孩子健康無恙。 1924年,他又用同樣的方法給 317名兒童接種,也證明對人體無害。於是這種接種法逐漸推廣開來,迄今為止,這仍是預防結核病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我們的讀者恐怕都打過這種預防針的,這就是“卡介苗”。人們起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卡爾默和介雲兩人的重大貢獻。

可是,如果已經得了結核病怎麼辦呢?要知道,結核桿菌可是非常凶惡、頑固的,就連弗萊明發明的神奇的青黴素也拿它無可奈何。“發明一種新的可以制服它的抗菌素出來!”許多醫學工作者在為這個目標進行著努力,美國細菌學家華斯曼就是其中勤勉的一個。

華斯曼準備了好幾百個培養皿,把結核菌接種在一個個培養皿上,然後又從世界各地採集了許許多多的泥土標本。他知道土壤是微生物安居樂業的一個大本營,即使是米粒大小的一塊泥土,也混雜了成千上萬的細菌和黴菌。華斯曼深信,在這麼多的泥土標本中,是一定能夠找到一種可以消滅結核菌的抗菌素的。

華斯曼把一份份泥土,一一放在結核菌生長著的培養皿上,然後每天觀察著培養皿上的變化,看看有哪一個培養皿裡的結核菌會被泥土裡的黴菌所溶化。

已經有好幾百種土樣被試驗過了,卻毫無收穫。華斯曼又從南美洲、從亞洲、從澳洲和歐洲,取來了更多的泥土標本。現在,分析的泥土已累積到1000多份了。

1944年的一天,華斯曼終於在顯微鏡下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溶菌現象,能夠殺滅結核菌的黴菌終於從泥土標本中找到了!華斯曼立即把它分離出來,經過一系列鑑定和分析,確定了這是一種灰色鏈黴菌,它所分泌的一種能夠抑制結核菌的抗菌素,就是鏈黴素。

過去,人們得了結核病只有死路一條,許多優秀的文學藝術家如魯迅、肖邦、別林斯基等,都是被它奪走生命的。現在,它不再是一種絕症,甚至不再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了——人類在征服結核病的接力賽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一環!當然,當人們發明了比鏈黴素更重要的藥物“雷米風”——異煙肼以後,這種特效藥品使結核菌再也難以肆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