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培訓心得體會>

環境管理體系培訓心得體會

文思屋 人氣:2.62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環境管理體系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環境管理體系培訓心得體會

本人於今年五月十五日參加了由中國國際標準資訊管理研究院舉辦的環境管理體系(EMS)內審員的培訓。課程由具有多年培訓經驗的白昱老師授課,通過培訓系統的學習並掌握了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知識、環境專業基礎知識以及內部稽核知識。

GB/T24001-20XX/ISO14001:20XX標準規定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使組織能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和重要環境因素資訊來制定與實施方針與目標。標準適用於任何型別與規模的組織,並適用於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體系的成功實施有賴於組織中各個層次與職能的承諾,特別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諾,這樣一個體系可供組織制定其環境方針,建立實現所承諾的方針的目標和過程,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改進績效,並證實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標準基於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的執行模式,總體目的是支援環境保護和汙染預防,協調它們與社會和經濟需求的關係,其中許多要求是可以同時或重複設計的。

環境管理體系執行的特點有體系實施的核心是持續改進、重點是汙染預防、準繩是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關鍵是過程控制、起點是領導者的承諾和重視、方法是程式化管理。環境管理體系由環境方針、策劃、實施與執行、檢查和管理評審五大功能塊組成,共17個要素,其中有關承諾的要素有4.2方針及4.3.2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環境因素的主線是4.3.1環境因素、4.3.3目標、指標和方案、4.4.6執行控制、4.4.7應急準備和響應、4.5.1監測和測量、4.5.2合規性評價,整個環境因素主線包含了PDCA迴圈模式,還有涉及支援及保障、體系完善機制的環境因素。經白昱老師對標準一字一句的講解和舉例,使自己對標準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體,白昱老師還強調在識別環境因素時應注意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九種情況和一個過程,對環境因素進行識別和評價的要求,不改變或增加組織的法律責任。

環境管理體系稽核知識部分以GB/T19011—2003/ISO19011:20XX《質量和(或)環境管理體系稽核指南》為依據,標準不僅適用於實施稽核質量和(或)環境管理體系內部或外部稽核,原則上也適用於其他領域的稽核。第一章節包含與稽核有關的術語和有關原則、體系認證的主要活動。後面的章節具體講述稽核活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稽核的啟動活動包括指定稽核組長,確定稽核目的、範圍和準則,確定稽核的可行性,選擇稽核組,與受稽核方建立初步聯絡;檔案評審實施指評審相關管理體系檔案包括記錄,並確定檔案對稽核準則的適宜性和充分性;現場稽核準備需要在現場稽核之前編制稽核計劃,稽核組人員進行工作分配,準備稽核工作檔案;現場稽核的實施首先舉行首次會議,首次會議標誌現場稽核活動正式開始,現場稽核使用抽樣檢查的方法,收集並驗證與稽核目的、範圍和準則有關的資訊,獲得稽核證據,對照稽核準則形成稽核發現,對其進行評審形成稽核結論,最後舉行末次會議,標誌現場稽核結束。編制稽核報告,當稽核計劃中的所有活動完成,並分發了經過批准的稽核報告時,稽核結束。

通過本次培訓掌握了內部稽核的操作方法以及內審員正確的工作方法,並通過考試獲得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資格,為以後更好的為公司服務打下基礎。最後感謝公司給我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我會更加認真努力的工作,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