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培訓心得體會>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文思屋 人氣:2.02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國中化學課程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對話”的新型師生關係。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化學課標》提倡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和實踐性。化學課題生活化,問題引入)情景化是化學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設定一些問題情景,要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化學活動,經歷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進行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秩序地發表意見,要控制音量,不影響他人的討論。分小組活動,人員的組合要採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廣泛。

《化學課標》中指出:“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可採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表現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外,還要對學生的化學思考方法,學生在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時所表現的好奇心、求知慾、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習慣評價。

化學素質是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深刻領會《化學課標》中的教學基本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作者董崇麗,寧晉縣東汪三村人。化學教師。曾榮獲邢臺市探究性實驗課三等獎、寧晉縣“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我有幸參加了8月6號到7號在蘭州“20xx年甘肅省義務教育新教材教師培訓”的學習。在會上分別聆聽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李俊副教授和人大附中朝陽學校的特級化學教師韓立新專家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分析解讀報告,受益很多。

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情景素材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修訂後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增加了許多新的教學情景素材,如:新型陶瓷,導電塑料等,這些與時俱進的教學情景素材的加入,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知識會不斷更新,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硬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汙水的處理和利用,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等。這些情景能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到化學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社會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隱患編入了: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煤礦瓦斯爆炸的預防、麵粉廠的防爆措施等教學情景素材,並在標準中特別要求學生“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編入了:侯德榜對我國制鹼工業的貢獻。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為科學的不怕困難的獻身精神。從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教學情景素材的變化,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一個載體。讓學生擁有高尚的人格、過硬的能力和發展的眼光,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能擁有有創新能力的新型社會的接班人。社會才能發展,國家才能強大。

二、新修訂人教版化學教材解讀

(1)修訂依據:課程標準、課題研究、教材回訪、審查意見。

(2)基本原則

增強邏輯性、可讀性、趣味性;探究過程的理解、再認識;更新知識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注意知識的銜接。

(3)修訂內容

①增加提示性邊框欄

新版教材增加“方法導引”欄目,如“觀察方法(實驗)”、“資料處理”、“配平方法(技巧)”、“分類方法”等,取消了“拓展性課題”。

②內容順序調整

原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和第四單元“物質結構的奧祕”順序調整、整合。

③規定了必須完成的八類學生實驗

(4)重視化學學習的意義

通過這次的培訓中專家對新教材的解讀,讓我瞭解到新教材的編寫確確實實落實了“以人為本”,“讓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化學”,“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教育理念。收穫很多,加深了對課標的認識,深刻領會了新課標和新教材在修訂中的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必然會在將來的教學教研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把學到的理念技能轉化到教學的行動中,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教學效果。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

新的一輪以課程和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化學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之後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今年暑假與開學前期,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澄邁縣20xx年化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學習後,我覺得新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方法化,也更符號學生的實際.

從價值取向上看,改版後的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上出現了些許的變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提高科學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二)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強評價改革指導.

新課標從過去單一的期會考,期末考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轉變為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學習後,我們今後教學應該怎麼做?

(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一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是這個道理.化學教學不應該過多求同,儘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能力,感受體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一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標準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閱讀教學中文字的內容意義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科學探究教學中學會觀察、試驗、分類、比較等基本方法.

(三)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素養上

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化學課程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化學教學評價正經歷從知識取向、能力取向、實際應用取向向科學素養的多元取向的轉變.

總之, 我認為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也體現出了教學內容、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和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力爭與時代進步.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4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 價值的含義.作為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裡,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裡不僅是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 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 許多學習小"模組".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組"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資訊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閱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 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矽太陽能電池、計算機晶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矽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 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為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時代性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 跟蹤新科技、新發展. 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說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 關注環保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汙染源或變廢為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

2.5 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 與理科間的融合 . 隨著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例項;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絡.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爐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絡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矽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絡.

2.5.2 與文科間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為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閱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5

新課程培訓即將結束,我認真的聽了各位專家對新教材的解讀和分析,並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的觀念應發生改變高中化學新教材學科難度明顯下降

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為進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化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並能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汙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使化學教學更清醒,充分體現化學教育的功能。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更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絡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

二、教材的內容和功能發生了改變高中化學新課程與現行和原有課程相比

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更需要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新課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體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新教材採取模組式教學,分選修和必修兩類,採取學分制,因此新課程表現出模組化、多元化和層次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要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回歸社會,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化學溶解於實際生產生活中。

三、教學方式的不斷改變。

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可以採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程式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並舉。可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根據教學實際,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和內容統一,並且要強化化學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作用,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四、學生的評價方式發生改變高中化學課程實行學分管理

學生要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必須完成必修課程模組化學1、化學2和一個選修課程模組,即至少要修滿6學分的化學課程。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再選學若干個化學選修課程模組。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後,選學更多的課程模組,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志於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此次新課程培訓給我感觸很大,對新課程的理解又更深一步。在聽取報告的同時,我也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理論,重新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啟發。相信在今後的教學當中,對新教材的理念有更好的體現。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國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刻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說,“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裡,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汙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著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7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國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刻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說,“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裡,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汙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著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8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我校的九年級化學課也使用了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應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檢視的設定上,都重視國中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與青少年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以及開闊學生視野的“科學、技術、社會”等閱讀內容,同時教材中添加了許多“活動與探究”。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在使用新教材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上好緒課言課,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緒。”緒課言課是國中學生學習化學接觸的第一節課,許多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若能及時引導和啟發,對學生將來學習化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可增加一些趣味實驗,如用“玻璃棒沾少許濃硫酸和高錳酸鉀晶體混合調成的湖狀點燃酒精燈(魔棒點燈);用手帕在2份酒精(95﹪)和1份水混合均勻物中浸溼取出,點燃,待燃燒後,手帕依然完好無損(燒不壞的手帕)”……等趣味實驗。讓學生剛接觸化學這門課時就感到化學知識的神奇,趣味無窮,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巧妙設計問題,引入學習目標

學習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由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需要和成就感激發的。在教學目標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涵,巧妙設計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有助於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質疑。問題設計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啟發性、挑戰性和研究性。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針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探究性學習問題的設計是:麵粉可以燃燒嗎?麵粉燃燒會引發爆炸嗎?麵粉的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等等。在國中學生的常識中,麵粉是不會燃燒和爆炸的,這種“違反常識”的問題,可以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三、轉變觀念,充分信任學生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總怕學生自己學不懂,不厭其煩地講解、強調,或多或少會將學生置於被動聽講的課堂環境中,這種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教學行為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一本美國的教科書上有一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you learn”,這正是教育家們“作中學,玩中學”所倡導的。在學習中探究的樂趣和收穫只有學習者自己知道。我們應當引導每一位學生大膽嘗試,充分相信學生,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和在學習中探究的快樂。例如,在教材第10頁“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的探究”中,學生對這兩種氣體再熟悉不過了,但並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樣去測定和驗證。

這時,給出探究目標:你認為這兩種氣體相同嗎?它們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請提出自己的假設,然後閱讀課本第10頁的活動與探究;第二,請在作業本上簡單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報告(可參考第9頁的實驗報告),並填上要做的實驗步驟(明確該步驟的目的是什麼),與同學交流;第三,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用實驗(兩人一組)驗證提出的假設,並在實驗報告中填寫每一步實驗出現的現象;第四,根據實驗現象分析並得出結論;第五,把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實驗現象和得出結論,向同學交流。該活動有別於以往的學生實驗。一是學生並沒有在課堂上見過教師的示範操作,又不知道實驗結果,這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熱情。二是實驗報告不用現成的,讓學生自己設計,這使學生脫離被動,更加主動地、認真地思考實驗的步驟以及實驗操作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夠得心應手地發揮動手能力,不用機械地看一步報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實驗的質量。此探究活動中既有個體學習,也有小組學習,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同時發展了學生間的交往與審美能力。這節課又把上述學習目標在大螢幕上展示給學生,一開始學生就很興奮,交頭接耳,相互交換看法,並及時與教師交流,教師成了這個活動的積極服務者。很快,同學們就按照學習目標繼續往下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差異,他們中有的學生已經把實驗報告擬好,躍躍欲試,準備動手實驗,有的同學書上的探究內容還沒閱讀完,但95%的學生在學習上絕不示弱,積極與他人交流,以求自己也能很好地獲得最後的成果。課堂看起來活潑而有秩序。因此,我只指導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20分鐘後,在大螢幕上展示較好的設計示例,及時給予表揚,同學們再給以補充和完善。設計不足的同學及時改進,而後開始動手做自己設計好的實驗,都顯得信心十足,只是有的學生看起來“笨手笨腳”,但是非常認真。15分鐘後大部分學生都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兩人一組)並填好報告,得出結論。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他們會發揮出很大的潛力,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適當提示學法,但不可過度

對不同的教材內容,應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但不論採取何種模式都包含著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以便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基本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學習。如在上面談到的探究實驗結束時,並不急於小結,而是由學生總結得出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驗證→科學推理得出結論→評價與交流。這樣做讓學生很有成就感,越學越能找到感覺。再如,在學習氧氣具有助燃性這一化學性質時,要提示學生注意:該類反應的條件是“點燃”,這就足夠了。如果你再告訴學生,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一定要在鐵絲前系一根火柴,他們就看不到鐵絲在空氣中被點燃時的現象,而將鐵絲在氧氣中與在空氣中被點燃時的現象混為一談,也就不知道類似的探究以後該怎樣進行。因此我們不要過度指導,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做決定。真正地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五、教師要勇於探索,為學生樹立榜樣

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產生影響。我們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勇於探索,多思、多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體現出這樣的行為素質,這樣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新教材中的[實驗2—5](2),給過氧化氫溶液微熱可看到有較多的氣泡冒出,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就沒法讓學生得出過氧化氫溶液在加熱時能放出氧氣的結論。此時,我們對出現此現象的各種推理都顯得蒼白無力,亦有武斷的嫌疑。於是我故意提出問題:該試管中放出的氣體是不是氧氣?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學生說,把氣體收集在集氣瓶裡,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我說為什麼?答:如果是氧氣的話,氣體應多一些,容易看清現象。

大家說得不錯,那我們用什麼方法收集該氣體較好呢?這一下教室裡又炸開了鍋,爭吵不休。教師叫兩個代表講明觀點,甲學生說;“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操作簡單、省時”;乙學生說;“因加熱時可能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氣冷卻變成水,收集到的氣體校純淨。”雙方的辯論使我感觸頗深,只要我們給學生機會,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隨處閃光,有時他們的見解會令我們吃驚,禁不住為其喝彩。最後,我們亮明自己的觀點,支援乙學生,因為他們的觀點更科學,更嚴謹。在學生的配合下我們用大試管代替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氣體,經檢驗該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劇烈復燃(學生操作),教室裡發出“哇”的驚歎聲,這時披開被加熱的試管口的單孔塞,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木條亦復燃。此時,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該實驗通過如此探究及改進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①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過氧化氫溶液在加熱的條件下能放出氧氣;②可直觀地觀察到氣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對介紹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幫助;③讓學生體會到對待實驗要科學、嚴謹、勇於探索,得出結論一定要有科學的推理和充分的證據。

總之,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9

新的一輪以課程和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化學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之後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今年暑假與開學前期,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澄邁縣20xx年化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學習後,我覺得新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方法化,也更符號學生的實際。

從價值取向上看,改版後的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上出現了些許的變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提高科學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二)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強評價改革指導

新課標從過去單一的期會考,期末考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轉變為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學習後,我們今後教學應該怎麼做?

(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一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是這個道理。化學教學不應該過多求同,儘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能力,感受體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一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標準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閱讀教學中文字的內容意義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科學探究教學中學會觀察、試驗、分類、比較等基本方法。

(三)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素養上

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化學課程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化學教學評價正經歷從知識取向、能力取向、實際應用取向向科學素養的多元取向的轉變。

總之,我認為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也體現出了教學內容、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和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力爭與時代進步。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0

通過這段時間的網路學習,我對高中新課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認識,以下是我進行培訓學習的一點體會。 今年暑假的這次新課標的培訓是全國同步進行的,國家花了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決心。這次新課標的培訓的是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組構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2個模組,指《化學1》和《化學2》,選修包括6個模組,即《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每個課程模組2個學分,36學時。學生在高中階段最低必須修滿6個學分,學生在學完化學1、化學2模組之後,至少還應學習選修課程中的一個模組,以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

我們省是這樣統一安排的:高一全體學生共同學習必修內容後,從高二年級開始,向人文方向發展的學生可在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選修模組中任選一個模組;向理工方向發展的學生則規定必須選修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化學。目前我省學業考試製度設想如下:高中化學實驗考查時間定為高一第二學期末,考查內容為《化學1》和《化學2》必做實驗內容;高中化學學業考試時間定為高二第一學期末,考試內容為前三個必修模組的教學內容。雲南大學聯考到底怎麼考,到現在專家們也沒有一個說法,具體未定。

高中化學課程評價既要促進全體高中學生在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於高中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教師以鼓勵式的教學評價語言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以前課堂上回答問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較直接的肯定與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錯”“不對”等。而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求老師評價語言多樣化,能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現在教師在評價時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見解有獨到之處”“你還有什麼新設想”。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你考慮到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無另外的因素影響呢”,不傷學生自尊心,他們容易接受。 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但有些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家中幾乎沒有什麼書籍、雜誌,惟一的資訊來源就是電視機,找資料難且又無目的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現有條件下加大備課量,多找一些與實際聯絡緊密相關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說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組中要掌握的程度,瞭解在選修模組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從教材的基礎化學主幹知識來看,教材有新的處理:對於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識,新教材以主題覆蓋、多元線索、螺旋發展來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知識與觀念的建構,理解力的發展,認知結構的形成;對於元素及化合物這個中學化學的主幹知識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來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再追求從結構、性質、存在、製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學習和研究有關的物質,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經驗出發,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對於有機化學知識內容的處理教材將有機化學知識和有機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內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學2》中的“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中。

學習探究有關新課程的根本任務、基本理念、教學方式、等等問題。課改所倡導由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逐漸深入教師心靈,改變著現有的課堂和教學方式。現淺談自己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一些感悟,高中化學課程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教材中欄目的設定,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路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知識情景化:“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兩大好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體會知識的價值;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轉變教

學策略,強調“元素觀”、“分類觀”、“轉化觀”。 另外,從教材的微觀結構看,《化學1》藉助各種欄目完成了教材內容的呈現,如“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問題解決”、“資訊提示”、“拓展視野”、“整理歸納”、“化學史話”等。這些欄目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起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作用,對學生適應新課程教學活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設定的欄目對新課程實施的教師來說課堂行為的科學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幫助。

我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1、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雖然我們經過了新課程培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課時不足的問題還是令人擔憂。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而要求學生自己歸納,同時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很可能使不少學生不能適應而覺得化學太難、太繁?

2、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多點分佈是否都合理?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編寫者將某些知識點內容分散排布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手頭的資料很少,其中很多還是換湯不換藥的,配套的練習是否很難找。還有我們也沒拿到教材,有些內容專家說要發展,我們也不知道該發展到什麼地步?考試大綱到現在還沒確定,不知道大學聯考怎麼考?

4、學校實驗室的配置是否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學生探究實驗,跟據新教材的意圖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化學課最好是搬到化學實驗室去進行和多媒體室去進行。現僅靠一個實驗員準備人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化學教師的從旁協助,大大增加了我們化學教師的工作量。

化學課要特別注重學生質疑能力和用科學方法探究事物能力的培養。化學還需要一定數學模型,深入探究化學問題往往都需要數學作幫手,我認為不能過分淡化數學在化學中的運用。

總之,新課程給我們教師帶來很大的衝擊波,也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要我們能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的思維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就必須首先要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學習,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全面貫徹改革精神,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形成新知新觀念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推進課程教材的改革。

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學嘗試,我們的學習和摸索,並且通過實踐不斷調整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的化學新課改之路會越走越寬!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價值的含義。作為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裡,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裡不僅是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化學教育價值。

(1)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

(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許多學習小"模組"。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組"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資訊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閱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

(1)開採鋁礦的工人;

(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

(3)飲料公司的老闆;

(4)售貨員;

(5)消費者;

(6)環保局的官員;

(7)回收公司的人員。

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矽太陽能電池、計算機晶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矽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為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時代性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跟蹤新科技、新發展。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說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關注環保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汙染源或變廢為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

2.5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與理科間的融合。隨著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例項;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絡。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爐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絡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矽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絡。

2.5.2與文科間的融合。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為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閱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

摘要: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本文將通過對師生角色的轉變的剖析,淺談在基礎教育下的師生角色如何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 理念 角色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著。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並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後說明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

(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覆地訓練、課程改革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於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 學習方式的變化

2.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於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麵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麵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麵粉可燃嗎?為什麼要把麵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覆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 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相關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敗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5. 學習形式的轉變

6. 在學習形式上,課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書一本作業的多年一貫的僵化模式,變生動活潑、 靈活多樣。

7. 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 的新理念。有的教師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有的教師密切結合現實,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調查10年來家鄉長江資源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汙水處理廠考察,撰寫化學小論文。在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質。

8. 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些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

9. 有的學生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實驗設計,有對某一節課的感受,有實驗報告,有蒐集的資料,有科普文章,有調查報告,有自我評價,有個人總結經驗,有討論材料,有章節知識整理與歸納等。

10 綜合以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轉變,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教師講的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照本宣科的少了,設計實驗、備課的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少了,課外實踐多了;學生作業少了,作業形式多了;教師批評少了,鼓勵、表現多了。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教師只要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就會把講臺與學生共享,把講臺作為師生互動的平臺,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演好自己的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課程專家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20日第3版

[2] 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國中化學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3]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遼寧人民出版社,20xx年9月10日

[4] 羅星凱、李萍昌,《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3

通過進行遠端新課程培訓,有了很大收穫,也有很多感觸,心裡有了改革的衝動,有緊迫感,有危機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重要標準。通過學習下面談一談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通過觀看視訊我收穫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同時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努力提高學習化學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化學學科與社會生活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努力使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6、追求教學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總之,通過學習,瞭解到新的教學模式,懂得了學生髮展應該怎麼做,合理處理考試與能力之間的關係,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學海無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真不容易,讓我們為新課程發展盡一份力量,爭做一名優秀老師。

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4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以往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化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化學;不同的人在化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化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化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化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化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化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

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化學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