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培訓心得體會>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文思屋 人氣:1.66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為了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習。重點學習了教學媒體與資源利用、探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學習的設計、教學實施計劃設計、資訊科技與課程。合探討等內容。這次培訓學習,我無論在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還是在資訊科技操作上,都收穫很大,受益匪淺,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教學有較大的指導和幫助。

在培訓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訓操作中,我學會了更多的輔助教學的計算機軟體以及應用;學會了如何收。和處理對課程有利的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跟眾位老師的學習和交流,加深了我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進一步。我也感受到王玉龍老師對教學事業的熱情和專業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斷學習和拓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升自身教學教育能力與專業水平。

課堂是靈活的,教學模式是多變的。在培訓中,我瞭解到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於課堂教學的一切技術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課。教育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它不僅侷限在音像、多媒體技術上,還應充分應用各種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重視教育過程的研究與開發,重視教學設計和評價。作為一名新老師,更應懂得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用什麼方法教;應把現代教育技術理論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用於課堂教學,用於個性化學習,用於課外活動,用於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

過去,我曾認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圖工具、視訊剪輯工具等軟體就可以把課程上好,認為老師只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就夠了。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資訊科技對新課程的支援作用,更深刻的。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並學會了進行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學會了綜合應用各種技術資源創設高效學習環境,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將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綜合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今後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和鑽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學習了培訓教育課程《中職參與式教學的理念與技術》、《主要已開發國家職教發展模式、特色、啟示》、《加強職教教學研究 推動教學質量提升》我受益頗深,我國的職教發展遠遠落後於已開發國家職教事業發展,作為一名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

如何加強職教教學研究如何推動教學質量,本專業還有很大的研究和提升空間。

目前我國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認識,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忽視職業教育的傾向,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在實 際工作中沒有得到切實的落實;職業教育在相當一部分人眼裡還是末流教育,再加上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就業工作中尚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等, 致使職業教育自身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就我教的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很多學生家長認為進酒店去做名服務員還需要學習什麼?在這種思想的的指導下,家長根本不會重視中職旅遊學習的。

我認為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應當注意一下三點

一、在強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基礎上,增加實踐性課程,旅遊專業的特殊性註定了應當以實際操作為主,比如簡單的客房服務,如果不實際操作,教學會產生很大的困難。

二、廣泛開設各種選修課程,已成為世界已開發國家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選修課的設定使學校的教學工作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學習 興趣選修適合自己需要的課程。它不僅能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發揮個人的特長和才能,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三、組織開展校內外技能大賽或成果展示。特別是旅遊專業學生,有對外展示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即使是在校內展示過程中也能極大增強學生的信心。我個人認為培養學生的“獨立與自信”才是中職教育的核心目的。才能使得學生有更好的職業前景。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

一、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新的'詮釋,徹底改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盧巍老師用整整一上午的時間,詮釋了觀念為本的教學策略,真是大家之言,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實驗觀,分類觀,等等精彩紛呈,這些觀念衝擊著知識為本的教學觀念,現在仔細想來,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觀念,盧巍老師把什麼是觀念教學,如何進行觀念教學,每一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哪些觀念,深化或轉變學生的哪些認識,都進行了細緻的分解,並有大量的例項作為實證。通過這次培訓,盧老師的觀念為本教學理念真正的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二、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1、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位專家特別強調實驗技能,這一點對學生以後的探究性學習是極為有利的。以前我們教學中較為注重的是片面追求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以便應付考試。實際上使學生不僅對學習化學感到枯燥,同時也不利於掌握化學知識。

3、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努力改變過於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改變“教師教死,學生學死”的教學現狀。

4、在原有課標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三、新的化學新課程標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急待予以切實重視。

2、課堂教學期待開放與實效雙贏。

3、知識教學需要轉變觀念和正規化。

4、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訴求常態化。

5、科學應試多樣化發展評價任重道遠。

6、教學的教學行為需要與先進教學觀念一致。

作為普通的一名化學老師,通過培訓學習,我會更加堅定我的信念,繼續在新課標的大旗下,為國中化學教學工作貢獻微薄之力。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4

轉眼間,英特爾未來教育核心課程培訓班第一天的教學任務結束了。在迷茫與困惑中,也收穫了不少。

首先,課程培訓給我留下較為深刻印象的是清新的教學模式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基於新課標和二十一世紀技能的要求,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中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生缺少主動性和創造性。檢驗教學成果的標準就是各級考試。這嚴重製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直未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而基於專案的教學方式為教學模式的轉變指明瞭方向。基於專案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體現了一種互動的關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學習目標和課程框架,在必要的設計評估後,實施教學活動。教學任務明確,教與學雙方共同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考試不再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唯一評估標準,學生可以通過發表和展示作品和績效來驗證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其次,基於專案的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能積極主動的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與協調能力,為了有效的完成任務,在任務執行中進行必要的自我約束和自控。這些必將有益於學生的發展。

然而,由於以往從未參加過此類培訓,一天培訓結束,滿是迷茫,對很多概念還很困惑,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索。但是,相信一切知識都是從陌生到了解,再到掌握的過程。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培養面向資訊社會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本文就課程整合的含義、目的,資訊科技與各科教學整合採取的方法,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任務。

2、譁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譁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資訊科技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於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濫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資訊科技,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資訊科技,更不顧資訊科技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於觀看螢幕的時間過長,用於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4、不能孤軍奮戰近幾年來,寬頻、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多數是資訊科技老師的事,因為資訊科技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資訊科技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5、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課才注重整合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資訊科技的優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6、一味依賴資訊科技有的老師發現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並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並列出有關知識資訊網站列表;

7、不重實效,譁眾取寵有的老師認為,越是採用高階的技術軟體,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8、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在許多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於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儘管有許多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後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於採取填鴨式

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儘管資訊科技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採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於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資訊科技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重新學習課表,又把一次次的實踐進行總結。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讓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教育課程培訓心得體會7

短短三天的20xx年山東省中國小音樂課程標準學科骨幹教師培訓班已圓滿結束。在這三天裡,我有幸聆聽了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研製組、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金亞文教授對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詳細解讀;山師大音樂教授、音樂碩士生導師馮巍巍老師組織的對新課標的分組研討及互學反思;山東省中國小師資培訓中心王凱科長和趙健老師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指導及研修平臺的操作技術培訓;教育部資深教育專家吳斌老師對這次音樂新課標培訓進行的專題交流及質疑解答。

回想三天來的點點滴滴,相信每一個參訓老師都感觸很深。作為一個來自縣級單位的課標實踐者,悄然間已與課標改革攜手走過了整整十年。在這期間,自己作為一線教師參與了很多的研究與實踐,也有過很多的困惑與疑問,曾經不止一次的與當地的老師探討怎樣上音樂課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曾困惑過音樂欣賞課到底應該如何來上才能激發學生對聽賞音樂的興趣直至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通過這次培訓,以及這些資深的音樂教育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心裡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現把自己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瞭解了音樂課改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1、把原來音樂課中過分強調的專業化轉變到了現在的以人為本,實現了音樂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

2、互動、感受、體驗、綜合的教學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教師滿堂灌,音樂教學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

3、教學內容實現了更新,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單元的設計更加靈活,讓上課的教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4、十年的音樂改革,促使音樂教學質量也不斷提升。

5、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6、教育專家不再高高在上,深入到一線來體驗,這讓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更加的有的放矢。

二、注重雙基教學和學習興趣是可以有機融合的。

原來的教學中,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只要在課堂上注重了雙基教學,學生們就會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聆聽金教授對課標的解讀,才知道這是非常片面的,在課堂中,雙基知識的掌握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方法來達成,比如體驗與模仿、探究與合作等等,孩子們可以在輕鬆愉悅中既掌握了基礎的音樂知識又可以對音樂產生持久的興趣。

三、課標中新增、刪減、調整的內容,體現了專家們更嚴謹的治學態度。

20xx版的新課標,相比起實驗版的版本,在很多的地方進行了改動,比如在課程基本理念上,在實驗版10跳的基礎上整合調整為5條,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強調音樂實踐”理念提升到了第二;把“提倡”學科綜合修改為“關注”學科綜合;把“理解多元文化”修改為“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並且金教授還著重解釋了多元與多樣性的區別;知識技能的音樂基礎知識方面新增了“節拍”“調式”兩項音樂基本要素,更加註重了對音樂的表現與感悟;在課程內容的設定上,“感受與鑑賞”修改為“感受與欣賞”,“創造”改為“編創”,更加適合了國小孩子們的身心特點,降低了本領域的標準要求;更加註重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教學,在每學年應背唱的歌曲中要求必須有中國民歌1—2首……這些變動,經過了專家們近三年的調研才完成,實在是不容易,這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好好去體會、把握。

三天的培訓學習,我對新課標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並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新課標成為自己教學的風向標,讓自己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