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故事>

就業那道坎:透視大學生就業困局

文思屋 人氣:2.39W

A.就業,難在哪裡

就業那道坎:透視大學生就業困局

就業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必經的一道坎。儘管這些年,國家出臺了一些政策如大學生村官、西部志願者計劃等,以幫助大學生就業,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仍是擺在許多大學畢業生面前的一道難題。是什麼造成這種現象?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進了山西省人才市場。

7月22日,在山西省人才市場,記者見到了學市場行銷的小胡。他是2012年畢業的,“已經記不清來過這裡多少次了,”他說,“可是至今依然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想找到專業對口的,有的是工資待遇不太滿意,有的是發展前景不看好,我不願意委曲求全,就待業了一年。”和小衚衕行的小李告訴記者,他們在找工作中有著微妙的群體分化現象,農村學生、貧困學生家庭背景較差,只能不斷地積極地尋找工作機會。畢業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關係在求職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一位學生家長認為,在當今社會,找工作或者說找一份好工作不單單是由學生的能力決定的,當中摻雜了諸多因素,很多時候,哪裡是在考學生,明明是在考家長。李輝是我省某大學的一名文科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父母都是公務員,今年7月剛畢業,在父母的幫助下,就有兩個不錯的工作崗位任他挑,最終他選擇了到太原市高新開發區工作的機會。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加入到報考公務員的行列。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在城市中找到像公務員這樣穩定、體面、高薪的工作實非易事。儘管有資料表明,2012年公務員報考人數略低於去年,但平均80人爭奪一個崗位以及競爭最為激烈的職位報錄比達到4666∶1的現實,還是讓大家再次見識了“公務員報考熱”,錄取率低的殘酷現實。

剛剛大學畢業的王飛一直為找工作苦惱。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他被多個單位以“專業不對口”為由拒絕了。一些已經就業的學生表示,所在崗位與自己所學專業並不對口,但為了就業,只能重新開始。劉楊在山西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起初我想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一般用人單位不願接納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有一家單位倒是希望我去,但工資水平低且在太原市郊區,所以我就放棄了。”她說,“我現在在一家公司做文祕,有時覺得大學四年學的東西用不上,挺可惜的。”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看,就業難不光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目前高校的專業設定缺陷也給就業帶來困擾。“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結構完全不一致:市場需求的,高校培養不出來;高校培養出來的,市場又不需要。”招聘現場負責協調的張經理對記者如是說。

我國的經濟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與此相適應,對熟練工人的需要佔到主要份額,中間層次相對較少,高階人才需要更少。而目前,我國的高校招生採用的還是計劃模式,到了人才輸出時,卻遵循市場經濟模式,完全由畢業生自主擇業。兩者衝撞,引發矛盾,其結果就是就業難。

B. 大學生,準備好了嗎?

被就業困擾的部分大學生雖然學歷較高,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具有一技之長,擁有高階技能的更是鳳毛麟角。徒有文憑,沒有技能,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山西省人才市場,一位招聘負責人對記者坦言,現在想要找到與之所需專業匹配的.人才太難,很多應聘的大學生所學的專業與企業用工需求是脫節的。

大學生專業素養的下降與其在校學習熱情減退有很大的關係。“及格萬歲”“混在大 學”成為部分大學生的“第一格言”。面對沉重的就業壓力,真正痛苦的是那些還在象牙塔裡、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的在校大學生。就讀於省內某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汪洋是個90後,這個暑期他在省城雲天數碼城的某品牌電腦門店做促銷。家境不錯的他打工首先是為了“打發時間”,其次才是積累社會經驗。談及未來的發展,他表現得很茫然:“大學聯考前學習負擔太重,導致我和身邊很多同學上了大學之後迷失了方向,忽視了專業學習。其實自己心裡也很懊悔,但是已經形成習慣,很難改變。”從一定程度上講,汪洋代表了一部分大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大學裡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和一些學生自身的放縱,使得他們的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提高不多,考試之前背一背,最後拿個成績,而這種惰性知識對於就業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大學教育質量滑坡也是造成學生專業素養不高的原因之一,考試時老師送“人情分”儼然成為時下一些大學裡的一股風氣。去年畢業於省內一所大學社會學系的李某,家長希望其考專業對口的公務員,就在考試前幾天,她選擇了逃避,原因是在大學期間她並沒有很好地掌握該專業的統計學知識,“考試前班裡大多數同學一起去找老師,請他透露考題,期末考試就都能及格。”

學校就業輔導工作的不完善是造成就業難不容忽視的因素。不少大學生告訴記者,省內一些高校的學生就業指導部門形同虛設,平時很少開展與就業相關的培訓指導,不能為畢業生提供切實有用的服務,導致他們在應聘時往往不知無措。

C. 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在山西省人才市場,《太原指南》編輯部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這裡不看重文憑,更注重他們的上進心和改變自己的決心。在一張白紙上繪圖要比在一張已經被塗抹過的紙上畫更能繪出精彩!”以前,很多企業招聘人才,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著用人觀念的逐漸改變,近一兩年,一些企業直接招聘應屆畢業生,他們願意對大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使其能力迅速提升,逐步發展成為企業的骨幹力 量。

“我們招聘應屆畢業生,有人才儲備和培養的考慮,也有降低成本的意圖。”某軟體公司招聘負責人王小姐表示,大學生剛開始工作時,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著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但對應屆畢業生,大多數招聘單位有一定要求,就是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儘快做到角色的轉換。

記者總結了招聘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一般要求:一能吃苦耐勞、熱愛本職工作和有敬業精神;二要有責任感、上進心和職業道德;三要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和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四是專業基礎知識紮實。但從招聘情況來看,並不樂觀。一家招聘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本科生倒是不缺,但能吃苦幹下來的不多。現在的大學生來了就要坐辦公室,也不願出去跑。”聯樺集團山西分公司的招聘負責人說:“一聽到要長期在外跑業務,經常出差,不少人就望而卻步。”

前去應聘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對於用人單位提出的吃苦耐勞的要求他們難以達到,並且不願做基礎性或體力性的工作。山西大學法律系的小李畢業前考取了永濟市的村官,但瞭解過當地的工作環境後,他說什麼也不肯去上任。李萌是太原理工大學2012屆的文科畢業生,畢業近一個月了每天在家玩遊戲,不出去找工作。他的理由是:“趁年輕多玩玩,工作了就沒機會了。”記者不禁為持這種就業及生活態度的大學生深感擔憂。

一家單位招聘負責人指出:一些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不努力,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基本功不紮實;接受和適應能力差,通過培訓仍然達不到預期效果;一些大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使得他們不能夠被接受,如急功近利、好高騖遠、逃避責任、消極無為、嚴重私心等,這些都成為大學生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也有用人單位抱怨現在的大學生不如以前的大學生好用,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下降了。

D. 所求與所需,差距有多大?

多數受訪的大學生都希望得到一份“壓力小、待遇好、穩定的工作”,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素質和“理想”的工作之間的差距。

首先就體現在大學生對工作單位的期望過高。在記者調查的53位大學生中,有46人願意去事業單位、大型國企和大型外企。他們認為這些單位入編後各方面有保障,福利待遇好;去民營企業有的雖然賺得錢多,但福利保障相對跟不上。記者在山西人才市場瞭解到,當天前 來招聘的20多家單位中,事業單位、大型國企和大型外企以及國內著名企業只有3家,且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只是做文祕和銷售人員。

其次是部分大學生對工作地點的選擇太過苛刻。小王是從農村來的大學生,就讀於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好不容易離開農村老家,在城市讀了四年大學,就這麼回去了,一是自己不甘心,二是親戚以及街坊鄰居會怎麼看自己,而且比起我老家來省城的機會更多。”在應聘的大學生中,和小王想法一樣的人不在少數。來自臨汾市的小馮畢業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留在省城太原,她通過熟人介紹以實習的名義進入現在供職的單位,低工資就業已將近一年,她想在積累了工作經驗之後再去找別的工作,用她的話說是“拿汗水換明天”。在山西省人才市場記者看到,有不少單位開出高薪招聘跑外人員,工作地點在晉中、呂梁等省內地級市,都很少有人問津。新視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招聘的崗位在古交市,儘管提供住宿和飯費補貼,同樣幾乎無人願意去。

有些大學生過早地提出對應聘職務的定位,對此,用人單位並不認同。畢業於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系的劉某,畢業後就想找到管理階層的工作,不成,目前在安利做全職銷售。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勝任,過分的自信造成了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難就業的現狀。一家企業招聘部門的負責人說:“剛畢業就想來應聘部門經理和高管,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還有一些大學生對用人單位提出了許多額外的要求,如解決戶籍問題、對升職加薪作出承諾等,大都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