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故事>

不做吃“青春飯”的新民工

文思屋 人氣:2.27W

鄭建偉是青年農民工精英的代表。他先後在做過清潔工、外企技術職員、集團報執行編輯、雜誌特邀記者、品牌宣傳經理、銷售經理等職位,是重慶市作協、山東省青年作協會員,曾榮獲團中央等單位舉辦首屆進城務工青年“鯤鵬文學”優秀獎等多個獎項。

不做吃“青春飯”的新民工

高中畢業的鄭建偉離開重慶,到深圳外出務工。高中畢業的他並無特長,無奈之下進入深圳市一家清潔公司,成了一名臨時清潔工。他回憶到第一份工作時候的情景,在凌晨4點多去深南大道清掃道路,因近視看不清楚路面而“忽略”了垃圾,被同事們說成“偷懶”,委屈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他知道,一個人漂泊在外,要改善生活狀態,只能靠自己。於是,在工作之餘他開始自學電器維修知識。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鄭建偉後來通過考試,終於被一家自己心儀已久的電子廠錄用了。後來廠裡從流水線上提升管理幹部要求大專文憑時,而此時僅有高中文憑的他暗自傷心。之後為了能夠走上管理崗位工作,他悄悄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自考大學文憑之路拿到文憑,終於從普通流水線走上了嚮往的管理崗位。

鄭建偉表示:一個人要改變命運,如果先天不足,那麼就只有靠後天去彌補,千萬不要對自己自暴自棄。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取決於學習態度;這就是我們看到為什麼同一時間、同一起點從鄉村去城市尋夢的有些年輕人,在過了幾年之後,他們出現截然不同的命運。

結合自己的經歷,鄭建偉認為,不斷學習是成功的關鍵。在逆境中仍懂得上進求學之人,在充分利用工作業餘時間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增強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因此隨著知識面和能力的提升,有的從流水線上的普工,提升到辦公室當了“白領”,有的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後,開始了自己創業之路,從而最終踏上通往成功之路。而那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為趁著年輕吃青春飯而得過且過的人,卻在自身生存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隨著歲月的無情流逝成為大齡青年而被淘汰辭退,找不到自己的立腳的之地選擇了離開城市,把自己的生活道路越走越窄,後悔莫及。

鄭建偉呼籲,相關政府部門能為走進城市的民工們多組織開展一些免費職業指導和技能培訓,規範企業的用人制度和崗前培訓工作,讓越來越多民工能在企業學到一技之長,從而更好的紮根城市。